据理力争明观点
作者:孙兴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2年第05期
【摘 要】
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论据是议论文很重要的基石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之躯。如何把观点证明充分,如何把论据组织好有力论证十分重要,相信经过写作上的指导,我们能够据理力争地论证好文章的观点,写出虽简单但不失灵秀的议论文。 【关键词】
议论文 观点 分论点 论据 据理力争
生活中每个人对事物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或观点。你认为在学习生活中应坚持什么观点?请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文章要观点明确,有自己的见解,注意运用有说服力的例子,并适当引用平时积累的格言警句。
这是一道很常见的议论文的写作题目。分析一下,这个题目很开放,没有过多的具体要求,只是要求写一篇议论文,我们如何才能写出一篇相对“标准”的议论文呢?
论点要明确。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在议论文中起统帅作用。议论文的论点必须做到鲜明、正确。所以我们要能有一个明确的观点作为论点。初中生写议论文往往会出现在论点上患得患失、论点模糊、片面深刻的毛病。也就是对事物的看法不明确,观点不新鲜,态度暧昧甚至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更有甚者读者不知道文章在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片面的观点就是简单草率地对事物做出好或坏的判断,不做具体有力的分析,更不能全面辩证地看问题。错误的观点就是不符合客观事实,没有科学依据,也没有科学道理可言。我们允许多角度看问题,也允许不同的心声,允许质疑,允许争论,但观点必须鲜明不含糊。
论据要精选。论据作为证明材料要真实准确,文中所举的事例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不能想当然,更不能歪曲事实或捏造。同时论据要有代表性,比如《谈骨气》中的三个例子分别支持了三个分论点。另外,还需要通过分析,阐明论据与论点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以理服人。很多初中生作文往往是材料的叠加,文中列举的例子大多是古今中外名人事例,经常会牵强附会,甚至张冠李戴。
表达要恰当。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通过议论来表达,部分同学在议论文中往往过多地记叙或描写。如写读后感则用主要篇幅叙述原文内容,写观后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详细地介绍影视作品的故事情节,写对某件事看法就很具体地叙写这件事的过程……这类文章,无关紧要的话写了不少,而提出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理由的内容却很少之又少。 下面,我们以命题作文《善待挫折》为例,谈谈简单议论文的写法。
生活中实际问题“挫折”,你肯定遇到过,或者亲身感受过挫折给你带来的不便。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我们该如何面对。文中可以通过对几个分论点的剖析,坚定地托起论点的大旗。 观点鲜明,分论有力。 善待挫折,要求是本文题目,但也完全可以是文章的论点,旗帜鲜明,一目了然。文章分论点最好能非常清晰。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作为学生要养成写议论文时能很快提炼出分论点的习惯,否则既耽误时间,又不容易把握好文章的结构。各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通过道理和事实论证,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无论是深谙“挫折”的内涵,还是要有“不服输”的精神或是要对挫折正确归因,文章思路都要清晰写出作者的见解,从而有力证明自己的论点。作为初学写简单议论文的学生,我们不妨用这种既简单又适用的方法模仿别人的作品写作,不仅有自己鲜明正确的观点,而且可以把观点分解成分论点一步步论述清楚,这样可以达到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论证有力的目的。
旁征博引,有理有据 。 一篇议论文,为了让论点能被别人接受,或者说使观点令人信服,就一定要用依据加以支撑,这个依据,就是我们常说的论据。论据可分为两大类: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文中可以以名人说过的话开篇,开头会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具体论述时再引用中外名人的话,让读者在熟悉的话语中频频点头,举了名人的事例,使读者在心里感到信服,这样的例证让文章内容不仅充实丰富,而且有理有据。文中的道理论证也是恰到好处,与事实论证相辅相成,交相辉映,观点得到强有力的支持。
方式多样,表达恰当 。议论文当然可以通过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方式进行论证,这很重要。虽然以议论为主,但不是通篇是议论,我们可以借助记叙和描写或是抒情等表达方式来补充议论,有时候能起到奇效。善待挫折,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名人历经挫折的事例,也可以讲挫折带给我们正面效应的道理……当然恰当叙述、抒情也会很好地补充议论所不能表达的效果。
议论文写作简单地可以概括为:树起大旗,多角度分层次论证。树起大旗,就是亮明观点;多角度论证就是用分论点论证;多层次论证就是合理构建好文章的结构,科学利用好论据,恰当地运用论证方式据理力争地进行论证。
相信同学们经过指导,心领神会,把议论文的写作技法深入到大脑中,不断地加强习作训练,一定能写出满意的议论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文学教育》(中)教育部、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2010.06.15. [3]曾琦等.《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