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刚寄来的一个SW的模具插件,因为本人一向对模具设计软件感兴趣,所以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试用一下。以前也用过两个模具插件,感觉一般,要么缺少功能,要么功能简单,不能实际应用。而且都是E文满篇,看起来着实头大。这个几十M的东西可能也好不到哪去。不过新东西嘛,而且又有中文资料,总要试试才甘心。作完今天的功课,已经晚上十一点了,我开始试用这个插件。
1.安装
软件要求的运行环境为WIN NT4.0+SP4以上,64M以上内存。
本机硬件环境:赛阳Ⅱ566,256M内存,显存8M
软件环境:WINNT4.0+SP5,SOLIDWORKS2001中文版
将光盘插入,从光盘中运行setup.exe,根据安装向导很快的完成安装。
从工具菜单中启动插件。
安装软件有57M,再一看安装后容量,吃了一惊,竟然达到了180,作为一个插件居然有这么大,看来软件也不可貌相。
2.界面
按习惯先大致翻翻,各个菜单逛逛,看看有什么功能,分模,模架,浇注系统,冷却系统,滑块,顶块,标准件库,怪不得这么大。
软件的菜单及工具条如下:
还挺全的,有好几个Designer(设计者)模块,查阅一下中文资料,了解了一下各个模块的功能:
Core/Cavity Builder(建立上下模块)
Filling System Designer(填充系统设计者)
Mold Base Designer(模架设计者)
Ejector System Designer(顶出系统设计者)
从模块功能上看基本上覆盖了模具设计的主要方面。至于功能强弱,还是让实践来说明吧。下面调入一个附带的教程练习一下。
3.练习
这是一个诺基亚的手机外壳,除底面有众多通孔外侧壁上还有三个孔。
根据中文说明,第一步,先建立设计方案。
在光盘上建立一个目录nokia,将模型文件拷入,然后起动SolidWorks2001,选取Project Control,
从中找到模型文件,同时建立方案,设定塑料类型和收缩率,这时模型已经调入,按OK。
屏幕出现四个窗口,
其中一个是模型文件,三个是同时生成的装配体文件,控制上下模块的建立以及模具布局,还有一个顶层装配体。
下面开始分模过程,一般来说分模过程为找出分模线,生成型芯型腔面及主分模曲面,进而用完整的分模曲面将模块切分为上下模,分模前对于模型上的破孔需要先进行修补。
在模型窗口中,进入Core/Cavity Builder,其中专门有一项Parting Line功能,看里面的选项就知道,它的分模功能是根据定义边界面和一条边来进行自动,半自动查找的,用SW的过滤功能指定模型底面,
通过Append将其加入到边界面中,然后选取一条外边线,将其定义为第一条边,然后通过Auto Search及Confirm,将其加入到分模线中,如下图,
分模线定义完了,虽然这个模型的分模线很简单,但是从定义过程来看它的功能已经不逊色于其它的模具软件,特别是可以进行一步步的手动查找,可以对付绝大部分的模型零件,只是对于分模线不在面边界的零件的分模线查找,还有待进一步测试。
根据资料,在General中,保存一下cavity零件。视图自动激活为cavity.
下面开始提取模型的外表面,来准备cavity的分模表面,进入knitting功能,
勾选查找范围中的Holes on face,选中一个圆孔边,按Search,系统会找出此面上所有破孔边线,按Append,将它们加入到Boundary edge中,按顺序从-1一直到-31,如下图,
放大侧壁上的三个破孔,将寻找范围定义Single edge,按住Ctrl,选取三个内边,将它们加入到Boundary edge中,成为第-32,-33,-34个边。
到此为
止,是区分出了cavity侧的所有面,破孔的地方也已经封住,下一步就要将这些面提取出
来。
选取cavity侧的一个面作为种子面,点取seed entity确定,这时系统会记住种子面,根据它可以自动找出所有了cavity面,点取Search part faces,系统找出并突显所有cavity面,执行faces knitting将这些面缝合在一起。左侧的特征树中出现一个缝合面特征,将它的名字改为cavity surface,同时将它隐藏,以方便后面的工作。
分离cavity面的工作结束,在General中保存一下cavity零件。
接下来进行模型零件上所有破孔的修补。
进入Patching功能,设定Patching Range为All inner loops,选取下图示表面,
执行Patch
hole,一次将此面上所有孔修补。
放大侧壁上三个破孔,设定Prompt loop by loop,选取侧壁内面,执行Patch hole,根据提示将三个破孔修补好,完成后模型如下图,
修补完毕。看来破孔的修补方法与UG和PROE是一样的,这种方法也确实挺方便的。
接下来,创建分模线引出的分模面。
切换到Parting Surface功能,从特征树中选取基准面1,按Plane确定其为参考面,接着勾选All parting lines,按Edges确定这些边向四周延展,在距离中输入40,按Create,结果如下图,
这时,根据提示,需将
所有分模面缝合在一起,取消前面隐藏的cavity surface,选择SW功能插入-----曲面----缝合曲面,通过SHIFT选取左侧前面建立的从cavity surface到刚才的延展面的所有面,
创建一个新的缝合曲面,并命名为cavity parting surface.
再次在General中保存Cavity.
分模面的工作已经完成,现在可以分出上下模了。先要建立一个用于上下模的模块,它要完全包容模型零件,同时又不能超出分模面。
在General中,Containing box下,里面的数值是模型的尺寸,设L:85,W:230,H:60,Apply.
出现一个警告确认所有分模面已经完成。如下图,
这时,需要将此模块保存用于core部分的建立。
在General中保存core零件。
点取cavity切换回cavity零件,关闭Core/Cavity Builder。
下面要用SW的曲面切除功能切出得到cavity.
选取插入----切除----使用曲面,完成后隐藏分模面得到如下图:
在General中
保存一下cavity.
转入core/cavity.sldasm窗口,根据提示重建模型,从特征树中将nokia和cavity零件隐藏。
这时要建立的core仍然包在完整的containing box中,需要用二次SW的型腔功能来建立它。原理是第一次通过出型腔将cavity部分减除,第二次将模型零件减除,剩下的就是core.进入core编辑状态,进行两次出型腔功能,第一次选取cavity,第二次选取nokia,完成后如下图,
(这两次出型腔与布尔减类似,只是为了去掉core外的部分,所以收缩因子设为0)
至此core建立。在core/cavity装配体中执行功能Save all,将所有文件保存。
所得零件如下图,
至此分模结束。看看屏幕上的上下模块,一个字:\"爽\"
接下来就要使用几个设计者模块进行布局,模架,浇口,流道,顶出等各部分设计工作了。
4.总结
看看时间,十二点一刻,也就是说,仅仅花了一个小时多,我就学习了这个插件的前半部分并成功做出了一个模型实例,再看看这个模型,虽然不复杂,并且对这个插件的应用还不熟练,但再有同类的模型来做大概十分钟就可以搞定它,看来它也秉承了
SolidWorks的最大优点,在保证功能的同时易学易上手,再加上手边的中文资料,完全熟悉它也就是个把星期时间。只是其它功能的强弱以及SW的前后关联的特性对设计的影响
还不确定,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学习。
随着三维软件的普遍应用,模具制造业正慢慢向全三维设计加工转变.我想,凭借这么优秀的插件,SW一定会在以后的竟争中占有它的一席之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