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会计面临的挑战与改革
⊙王莉婷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会计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原手工会计的核算范围、理论体系和组织机构等已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必须塑造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下面通过分析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和会计所面临的挑战,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系统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时了解相关会计信息。因此,要求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能极大地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在披露信息方式方面,要求企业提供信息时要言简意赅、查询方便。企业披露信息的方式会一改手工系统单一的纸介质方式,可以用纸介质、终端显示、软磁盘、光盘、网络等多种方式输出。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对会计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使传统会计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会计面临的挑战
现代经济社会中,许多单位和个人需要通过会计信息进行各自的经济决策活动,而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成本中的科技比例越来越高,对于技术密集型企业来说,无形资产已成为其生存、竞争的基础,其核心技术、管理方法、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更成为其重要的经济资源。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信息需求者更关注企业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科学技术进步越来越快,产品更新越来越快,市场经济环境中,机遇转瞬即逝,要想正确地进行经济决策,必须及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挑战。传统会
计中的会计主体是有形的实体,随着网络公司的出现,会计主体则成为无形的、虚拟的,使手工会计中的会计主体假设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该假设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挑战。假定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被终止,其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进而资产消耗、债务清还也持续进行。而随着各种高科技的发展及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使得会计主体虚拟化、存在时间短暂化,从而持续经营假设失去了其应用价值。
(一)对会计理论的挑战
传统会计系统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及货币计量为基础,这在手工会计系统中是合理的,但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后,这四个基本假设均受到史无前例的挑战。
3.对会计分期的挑战。传统会计
中,数据加工靠手工完成,效率低,人为地划分出了相互连接的会计期间。而随着大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数据处理速度有了极大的提高,加之会
78
┃魅力中国2008.6下┃
计主体存在时间长短的不确定性,使得会计分期假设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挑战。该假
设指以货币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及成果,涉及货币计量、币值稳定及币种唯一。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同时外币业务增多,信息技术环境下对非货币信息的需求增加,未来会计计量尺度会增加非货币计量的比重,这些自然也冲击了货币计量假设。
(二)对传统会计实务的挑战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后,传统会计实务方法的弊端日趋明显。因此,要求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系统的实务处理要追求科学与准确。
1.对折旧计算的挑战。信息技术
环境下的信息使用者追求的是科学准确,而传统会计采用的分类折旧率难以满足此要求,为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越性,宜使用个别折旧率。
2.对成本计算中费用分配的挑战。
传统会计中,进行费用分配时,可依不同情况,使用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等,但其精确程度均难以满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要求,为使费用分配更为准确,宜在计算机上通过EXCEL中的方程组求解,使代数分配法得以实际应用。
3.对会计内部控制的挑战。许多
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失效,系统风险也加大。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以制度和程序相结合的方式为宜,即有些内部控制要求在程序中固化。
(三)对传统会计职能的挑战
传统会计广泛应用于计划经济技术环境下,基本职能为核算与监督,但信息技术环境下许多计算机领域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其现有职能受到挑战。应相应发生转化,即向管理职能转化;应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要经常进行决策;应把握机遇,要对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结果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因
此,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职能会向反映、监督、决策、控制、分析等方向转化。
(四)对人员的挑战
进入21世纪以来,诸多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使得系统中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观念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财务工作者,除精通财务知识外,还要知晓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缩小与信息技术人员的差距,从而更好地与他们进行业务交流,进而开发出更实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在计算机普遍应用的情况下,财务人员要树立信息价值观、流程再造观和实时控制观。
二、会计的改革及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环境下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也在多方面对会计系统构成了挑战,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已无法适应这些新变化,必须重新塑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会计改革。
(一)会计的改革
1.会计改革的原则。第一,成本效
益原则。无论采用多么先进的信息技术,都要以增加系统价值为改革的目的,一切改革活动,都要量力而行,注意成本效益。第二,适宜的安全性原则。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资源共享必然存在安全性的负面影响,而提供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和不经济的,因此应从信息技术和内部控制两方面来保证系统安全。第三,风险控制的原则。很多单位自己不可能拥有技术、安全组织设计等方面的专家,往往采取技术外包的方式,这是降低决策风险、实施风险和运作风险的有效途径。
2.会计改革的方向。第一,扩展内
容。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企业会加快信息化的建设,会出现虚拟营销、虚拟企业等网上生产经营活动与组织。对这些新的活动与组织要进行反映,这时将更加注重无形资产、注重技术资本。第二,增强职
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的反映与监督职能极易实现,但更多的是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预测、调整与控制,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第三,再造流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传统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必然制约对市场机会的掌握和运用,企业要生存,原有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必须要重新设计与再造。而会计流程是企业生产经营流程的一部分,也要再造。通过对企业会计机构和会计流程进行再造,形成适应信息技术环境所需求的会计信息系统。
(二)会计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将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具体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向较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发
展。我国已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多数是单项的会计业务处理系统,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处理要求不断提高,必须将单项业务处理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形成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
2.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会计电
算化初期,大部分单位采用的是单机结构进行会计处理,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单机的信息处理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取而代之的是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将管理理论与会计专家数据库相结合,从而形成智能化的统一管理,进而避免企业决策的非理性化和纯数字化。这样,会计必然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向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发展。随着
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系统不断完善,影响不断增加,要协调信息技术的子系统,并将其子系统融合到一起,形成信息真正的共享,这样才能满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要求,快速应变环境的变化。
(作者单位:郑州市财政局驻协)
┃2008.6下魅力中国┃
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