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含山县人民医院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根据省、市及《含山县县域医疗服务医疗共同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含政办〔20xx〕14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域医共体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建立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县域医共体内部长期、稳定、紧密的对口支援关系。以加强人才培养和临床专科建设为重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实现“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每年共建一个重点临床科室、新增一项医疗技术服务项目、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带出一支技术团队”的“五个一”工作目标。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合作共赢的支援机制,促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有效落实,使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在我县能够得到基本解决,切实缓解农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管理,确保对口支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尹寿军
副组长:昂永宏、马玉宁、蔡继刚、鲍从艳、程华峰、陈保平、肖美宝、
金崇保、开含仙、张德林、卢从仁、洪运临、张道明
成员:医共办、医务科、护理部、感控办、市场部、各临床及医技科室、各镇卫生院医共体负责人
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医院医共体办公室。
三、基本原则
(一)特出重点,长期定点。统筹安排本县域医共体内医疗资源,按轻重缓急、短缺所需,分期、分重点、分项目制定长期支援计划,建立稳定长效的对口支援机制。一是重点帮扶中心卫生院,力争三年内帮扶一所镇中心卫生院成功创建二级医院;二是按照乡镇卫生院自身短板,有针对性的开展支援工作。
(二)目标管理,注重实效。含山县人民医院和受援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功能定位,结合实际,制定对口支援工作计划,明确支援方式、支援目标、工作指标和工作任务,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实行支援绩效考核制,确保支援工作取得实效。
(三)利益共享,协同发展。建立诚信、互利、共赢的发展机制,对口支援不仅要提升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还要与转诊转院、基层首诊挂钩,同时也与各自利益相联系,真正做到利益共享,协同发展。
四、支援范围
按照本县域医共体范围,含山县人民医院支援乡镇(中心)卫生院有林头、仙踪、清溪、铜闸、陶厂及民营陶厂医院。
五、支援工作内容
(一)制定中长期支援计划
1、在各镇分别帮扶设立相应临床专业诊疗中心,组建专家团队以驻点、巡回、定点等形式开展诊疗工作。
林头镇:外科;仙踪镇:妇产科;清溪镇:内科、儿科
铜闸镇:内科;陶厂镇:内科、外科
具体支援工作计划安排见附表1。
2.根据病人病情及卫生院工作需求,每周安排二天主治以上资质专家坐诊和1次业务查房,随时安排择期和急诊手术。
3.开展专题教学培训讲座,主要为常见病、多发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规范,其中林头中心卫生院、仙踪中心卫生院、清溪卫生院每两个月安排1次,陶厂(含陶厂医院)、铜闸卫生院每季度安排一次。
4.设备支援,对各乡镇卫生院及所属村卫生院进行基础设备和专业设备帮扶支援。
5.根据卫生院工作需求,随时安排各临床科室的现场及远程会诊。
6.帮助医院管理,完善医院管理制度,特别是医院的医疗质量、绩效考核、人才培养、财务管理等方面。
7.根据工作需求,定期或不定期选派护理、感控业务骨干人员对成员单位开展护理、感控业务指导,操作技能培训,提升各成员单位护理、感控工作能力。
(二)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
1.建立师带徒,临床科室医生包镇、包村联络制度。实行1对N固定师带徒关系,确定某科室、某医生支援哪个乡镇卫生院、联络哪个村卫生室。
2.确定师带徒关系人员、村医及医共体成员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建立手机、微信、QQ等信息化集团联络关系。
3.根据各受援医院20xx年县外转诊率前4位的病种,结合医院发展需求,以重点科室建设带动受援医院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三年内林头镇中心卫生院创建达到二级医疗机构水平,其他卫生院在两年内成功创建人民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4.乡镇卫生院共享含山县人民医院医疗资源。免费对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提供供应室、医疗救护车急救、医学专业进修培训、质量管理等资源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三)开展医学检验收检和影像远程会诊。根据各乡镇卫生院的实际工作需求,每周定期到乡镇收集检验及病理样品,对本地不能开展的检验及病理项目由含山县人民医院医院统一检查,发县医院报告单。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县域医共体内的影像和心电远程会诊系统。
(四)实行双向转诊。通过医共体之间分级诊疗制度,实行双向转诊。医共体内的乡镇首诊病例需转诊应首选含山县人民医院,需县外转诊的也应经县医院审批后向指定的医院签转,对一般乡镇能收治的病例、恢复期病例、慢性病康复病例以及肿瘤晚期非手术治疗病例,要下转到乡镇治疗。
六、支援形式
(一)驻点帮扶。县人民医院根据受援卫生院实际情况,对受援卫生院薄弱科室,派出业务骨干每周进行驻点帮扶,重点对受援单位骨干人员临床操作规程、诊疗方案和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提升受援单位的诊疗能力和日常管理水平。
(二)定期巡诊。根据实际情况,县人民医院成立医疗巡回队,定期在开展巡诊,对城乡居民群众开展健康宣教和疑难杂症诊疗等活动。
(三)举办讲座。县人民医院定期开展医学讲座,对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医务人员进行医学发展新动向、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四)骨干轮训。医共体各成员卫生院要制定骨干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及优秀乡村医生轮训计划,定期选派骨干人员到县人民医院进行3-6个月的跟班进修,通过规范化培训,进一步提高本单位骨干医师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七、组织管理
(一)强化组织领导。含山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确定一名院领导分管对口支援工作,统筹协调,指定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对口支援工作的日常管理。
(二)强化绩效考核。实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绩效考核制,每年至少考核一次,并将考核结果与医院评价、评审等工作结合起来。每年年底接受县卫计委对各单位对口支援工作的考核。每季度对参与对口支援的医务人员进行量化绩效考评,保质保量完成对口支援任务的医务人员按工作量发放绩效。
将下乡对口支援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必须条件。
(三)完善各类资料。县人民医院及医共体各成员单位要加强资料管理,及时将各类对口支援资料完善、归档,每项工作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查、有总结、有痕迹,特别是原始的处方、病历、检测报告、工作排班表、讲座课件、上报材料以及支援设备的清单、发票,一定要齐全,分类归档,一目了然。
(四)建立对口支援信息直报制度。乡镇卫生院20xx年3月起,每月5日前按《对口帮扶卫生院直报表》内容,将支援单位的帮扶情况,真实、客观地填写后报至医共体办公室作为县域医共体考核的重要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