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幼儿园教师工作计划

2023-12-05 来源:步旅网

  自从泰罗的科学制管理在教育领域中运用以来,教育管理在一步步地向科层主义靠拢,管理理论逐渐被异化为福柯所说的“道德技术”(moraltechnology)和权利技术,即通过层级监视(hierachicalobservation)、齐常化评断(normalizaingjudgement)及不同形式的检查(examinations),逐步建立起对各级人员的监管网络。当这些管理理论在幼儿园组织中运用时,不单是教师和幼儿园本身受到无形的规训权力的监控和审查,而且天真可爱的幼儿也受制于管理理论的规训和惩戒,从而演变为非人性化的组织。因此,当美国教育管理非主流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托马斯·萨乔万尼以教育管理的批判范式系统阐述其道德领导思想,唤醒人们对学校领导的道德之维的深切关注时,引起了教育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拟通过对道德领导概念及内涵的阐释来唤起人们对教育管理的再认识,并从新的视角审视幼儿园的组织管理。

  一、道德领导理论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萨乔万尼通过对传统的领导观进行反思,将原有的领导框架和内容加以扩展,在分析领导权威来源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领导”的概念。但是,他本人并没有对“道德领导”下一个明确的定义。随着道德领导理论在我国的传播,有学者曾试图给其内涵进行界定。如石一认为,所谓“道德领导”是指领导者借助专业的和道德的权威,在帮助教师实现自我管理的同时,将学校从一个组织转变为一个共同体,从而最终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过程。这一概念基本符合萨氏的原意,因为萨氏指出:“人类不仅受自利驱动,而且受我们的情感、价值观以及我们在各种团体中的成员身份所带来的社会契约的驱动……在某些方面,我们愿意以一点自利来换取更为高尚的目的”。其中包含了道德权威来源、团体身份和自我管理等思想,这些构成了道德领导理论的核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地解读道德领导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领导权威的来源

  萨乔万尼是在与传统领导理论的比较分析中阐述道德领导理论的,其立足点就是领导权威的来源不同。他指出人们现在所依赖的领导权威,不外乎科层的权威、心理的权威和技术——理性权威。例如,教师为什么会服从校长的指挥?或因组织规章有所规定,或因校长的人格力量和人际能力,或因有关的科学定则、研究结果表明校长的指挥是正确的。然而还有两种被人们忽视的领导权威可能有更大的力量,它们分别是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专业权威重视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他们面对具体情形时做出判断的能力,它不是外在的,而来自于教学和教师本身。道德权威主要来源于教师在广泛享有共同体价值、观念、理念和理想时所产生的义务和责任,以及教师接纳共同的承诺和相互依赖感。而传统领导方式过于注重领导的特质、行为、技术和理性,忽略了作为附加价值的与道德相关的层面,如信念、价值观、责任与义务等,必须设法加以弥补,因此实施学校道德领导有着重要意义。

  (二)将道德领导置于首位

  萨乔万尼认为真正适合于学校组织的领导理论,应将道德领导置于首位。他进一步指出领导可以分为三个层面:领导之手——属于领导的行为与技术,指领导者所从事的行动、所作出的决定,以及运用领导与管理策略所形成的学校方案、政策或工作程序;领导之心——属于领导者所相信、所珍视、所向往以及所承诺的愿景或信念、价值等道德层面;领导之脑——属于领导心中所存的信念、价值或愿景等在脑海中形成的心智图景(mindscapes),为经年累月的实践所发展出来的能够指导行动的理论,以及运用理论反省情境的能力。这三者可以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领导之心塑造了领导之脑,领导之脑驱动了领导之手,对决策和行动的反思又肯定或重塑了领导之心和领导之脑。把道德领导放在首位,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关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方面要使管理制度道德化,另一方面要使领导者道德化。领导者主要是以服务者的角色出现,以“领导的替身”(substi—tutesforleadership)实施间接管理,以高尚的风范与修养影响组织成员对自身职责的义务感以及在为人处事上的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引导成员自觉认同、承担责任与义务,以“善的就去做”或“做那些‘好’的工作”的心态,自觉地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尽心尽力。将道德领导置于首位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创造“先信奉,后领导”的共同体,通过树立学校目标,使下属从信奉者向自我领导者的角色转变,从而创建真正的德行学校。

  (三)道德领导的四个替身

  萨乔万尼提出理想中的领导应拥有共同体规范、专业理想、充溢的工作状态和团队精神四种替身,并赋予其一定的地位。

  1.共同体规范。

  萨乔万尼认为道德领导首先要把学校看作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形象就暗示

  了一种领导实践,即在共同体中建立的共同体规范,可以充当直接的领导,实际上就是领导的替身。共同体的中心是价值观、情操及信念,它是能够使人们从事于一项共同事业的黏合剂,同时赋予共同体生活以意义。教师是学习共同体必不可少的关键成员,因而就有责任去帮助建设共享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是教师个体在共同体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帮助共同体其他成员取得成功,以及共同体良性运作的必要条件,这使得共同体成员感觉是追随共同体的愿景而不是追随一个人,以保证共同体目标的延续性和激励共同体成员工作的积极性,达到学校管理的目标。

  2.专业理想。

  萨乔万尼认为专业理想是专业价值观与专业能力的组合,前者是指使人以模范的方式行事的美德,由此导致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实现。后者主要是指从事美德传导的实践活动的能力。学校领导要具有一种特别的分享教学的专业责任,也就是说,他不仅是领导,同时也具有教师的身份,并与教师一起体会和建设专业理想。一旦学校中建立起与共同体规范相结合的专业理想,就会成为有力的领导替身。教师感到自己的行为符合专业理想要求时,就会产生一种快乐、欣慰的情感,从而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并进而产生新的力量和信心,不断进取。即使领导不在场时,教师也会按照规范和理想去行事。

  3.充溢的工作状态。

  萨乔万尼概括出三种激励的规则:所能获得的奖赏使人们去做;正在得到的奖赏使人们去做;美好的东西使人们去做。第一种是外在的激励,第三种是内在的激励,第二种处于两者之间。“正在得到的奖赏使人们去做”,从内在方面来看,使人们找到正在从事的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个人化意义;从外在方面来看,它赋予了工作以道德成分。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全身心地投人工作,没有其他什么事被看得那么紧要,从而体验到工作的充溢。这种工作状态提供了一种发现意识,一种把人带人一个新的真实世界的创造感觉。体验充溢要求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这样充溢也可以成为一种有力的领导替身。

  4.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团队文化的灵魂。它来自团队文化的长期积淀,以人际的忠诚和爱为形式的良好的同事关系为纽带,集中体现着团队的组织追求、管理理念、成员的文化道德素养和社会价值取向等,并对组织成员的自我管理起到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因此它能够团结组织成员、增强集体凝集力、提高团队的管理效能。团队精神所具有的益处远远超过了对工作场所的改善以及对学习的贡献这两个方面。若将其作为专业美德的一种形式来理解、团队精神就是领导的另—个替身。这种美德越是得以在学校中建立,教师之间就越会形成自然的联结,而且教师也越发变得会自我管理和自我领导,致使校长的指挥式领导变得不那么必要。

  二、基于道德领导理论的幼儿园管理

  (一)提升幼儿园园长的领导层次

  柯林斯提出的“第五层次领导”的概念值得关注,其基本内容是领导分五个层次,其中第五层次是有执行能力的领导者。运用个人谦和与职业一致的对立统一,创造永久的卓越。第四层次是有成效的领导者。促使人们积极投身并努力实现某个鼓舞人心的明朗前景,激发他们更高标准的表现。第三层次是胜任的管理者,即能组织人力物力,多快好省地实现目标。第二层次是有贡献的团队成员。将个人才干全部用于群体目标的实现,并与群体成员积极合作。第一层次是非常能干的个人。通过个人才智、技能和良好的工作作风而做出建设性贡献。目前我国幼儿园园长的领导水平大多在第一到第三层次,有些园长本身很优秀,也很有才干,但是很难从优秀走向卓越。幼儿园园长不仅是个管理者,更是—个肩负道德使命的主要负责人。从低层次的领导到高层次的领导的转变,其关键不仅仅是领导者个人能力方面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道德目标,并围绕道德目标来进行管理活动。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幼儿园园长往往忙于各种常规事务的管理,事无巨细,而忘却管理的道德使命。只有以道德领导来培育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团队精神,才能使教师发挥自主管理的能动性,激发每个教师对幼儿园发展作出贡献,从而使幼儿园从优秀走向卓越。

  (二)培育组织文化,建立共同愿景。增强共同价值与信念

  从道德领导视野看幼儿园管理中的组织文化的作用,就是要重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重视组织的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幼儿园组织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其主体是人,体现着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幼儿园的组织文化建设在幼儿园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灵魂作用、导向作用、教育与规范作用和凝聚、激励作用。一个幼儿园是否具有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凝聚力,而要增强园所的凝聚力就必须重视和培育园所精神、创造良好的群体心态、人际关系和精神文化氛围。良好的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是一种无声的要求,特别是其中的共同愿景、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建立共同愿景,并不排斥个人愿景,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共同愿景是个人愿景的汇聚。作为领导要使组织成员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在实现集体愿景中追求自我愿景,使个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与幼儿园的整体发展联系起来,把全体成员团结在一起,创造和谐的集体,发挥集体和组织对个人的影响和激励作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促使成员积极努力为组织目标而奋斗。

  (三)建立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共享氛围

  萨乔万尼认为,学校成员之间的专业共享是学校道德领导关注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强化教师专业态度,增进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提升教师专业形象,改进教学实际,建构良好教学情景并获得较佳成绩的重要因素,也是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不可或缺的要素。对幼儿园来说,园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建立教师的专业共享氛围,如表明自己的态度、作出示范、安排与组织专业交流活动、不断支持与鼓励教师专业成长等。但最主要的是需要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的所有成员之间形成一种信任关系,以推进管理改革工作。信任虽是建立在相互接触之上,建立在言行一致之上,建立在关心他人之上,建立在令行禁止之上,但最主要的还是建立在说到做到之上。领导必须形成一种在相互关系中彼此信任的氛围。领导的特殊责任就是要倡导并带头形成种种信任关系。关系中的彼此信任是“在日常的生活社会中形成的——信任随着时间在交换中不断加深,因为在社会交换中对他人的社会期待由于行动做出了证实”。教师在专业共享的氛围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与幼儿园发展的有机结合。

  (四)发挥领导“替身”的功能,以德治园,实现自主管理

  “替身”是萨乔万尼道德领导理论的重要概念,它是指存在于组织中的某些“事物”,可以用来减少直接领导的必要性。从动机激励的角度来看,领导“替身”可以减少园长对教师提供外在诱因及内在心理激励的必要性,教师此时仍然会努力工作,从而达到提高领导有效性的目的。萨乔万尼指出,要发挥领导“替身”的作用,减少直接领导,领导者就要建立成员认同的专业规范,提升教师对专业理想的承诺,增进对自身工作的热情,建立同事之间的专业共享与交流,精心进行工作设计,健全规章制度,运用良好的激励措施。这就要求园长担当起道德使命,通过以德治园,使教师不去追问为什么要听从园长的领导,而是在行动上与领导的要求相一致,实际是教师自己领导自己,在实现幼儿园发展的共同愿景中,教师实现了自主管理。

  (五)把管理延伸到园外,积极争取社区、家长的支持

  基于道德领导视野中的幼儿园管理,要求幼儿园作为一个整体与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交往活动。作为幼儿园整体代表的园长的道德使命,不仅是对内领导深层的文化变革,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奉献精神,而且要以这种文化来调动社区人员和家长的热情与奉献精神,也就是要把管理延伸到园外。因为现代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距离关系,人们的活动不再受制于必然“到场”这一条件,“缺场”的联系同样变得习以为常。看似“缺场”的社区人员和家长却是幼儿园管理和发展的不可忽缺的资源和重要的影响因素,对发生在幼儿园里的每一件事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迈克尔·富兰指出:“改革就是改善大环境。领导者的工作就是要变革大环境——将新的元素引入局面之中,以便更好地影响人们的行为”。如果没有大环境的改变,仅仅局限在幼儿园本身,这种道德使命也难以维持长久。因此,基于道德领导的幼儿园管理要取得最佳的效果,就必须将变化一直延伸到社区,要通过改变社区的大环境,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要使幼儿园管理和教学做到有效而有意义,需要社区、家长的支持,以形成一个目标一致、互联互动、不断协调整合的综合网络。领导者不仅要在幼儿园实施道德领导,也要让这种影响散播到四周,多运用家长协商小组、联系手册、家园互动、亲子活动和社区活动等方式,在一个有着更多奉献和服务的环境中开展教育与管理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