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达芬奇密码电影影评3篇

2022-08-09 来源:步旅网

达芬奇密码电影影评3篇

  达芬奇密码电影影评1

  这年头,看电影都像搞运动,比如最近如果你没看《达芬奇密码》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扯淡。于是,昨天晚上我就去电影院看了《达芬奇密码》。因为公司发的电影券再不使就过期了,另一个原因,据说在宗教人士强烈抗议下,该片已经不许做宣传了,说不定哪天就禁演了。这样,多年以后,当我的孩子问我:把拔,你看过著名的禁片《达芬奇密码》吗?我可以骄傲地告诉他:有看过,而且在电影院光明正大地看,用的是免费券。

  两年前,我就拜读过原著,看完以后,纯真的心灵遭受了无比震撼,天哪,居然有这种事,全国人民还蒙在鼓里呢。于是我连夜写了一个帖子发表在论坛上,将这个惊天秘闻公布于世。结果很多牛人指责我不学武术,说这算什么新闻,之前已经有很多本书写过这个事儿了,其中一本还是中国人写的呢,达芬奇密码就是一本庸俗小说,集中体现了外国人没文化。丢人现眼啊,这么大的事儿怎么从来没人跟我提过,从此在那个论坛消失。

  这个电影据说拍得挺好的,为什么是据说,因为在观影过程中,我数次睡着,鼾声如雷,基本上不能对影片发表公正客观的评价。不过我老婆看完以后无比震撼、义愤填膺,她觉得这个片子太过分了,太伤害宗教人士的感情了,这个作者会被人砍死的。我只好劝她:这只是一家之言,很多人都写过这个事儿,而且俺们相信上帝的人都是很仁爱的,我们不砍人。

  为什么很多人都写过的题材,只有《达芬奇密码》这么遭人恨呢?原因就在于它太火了,影响直达普通老百姓,其次是它写得太像真的了,但凡意志薄弱一点的就信了,它和学术研究不一样,作者把一种猜想当作事实写了出来,其实他完全可以用一个开放式结构,像某些探索节目,抽丝剥茧分析了四五集,结尾的时候再来一句: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呢,只能留待后人继续研究。于是把之前胡说八道的责任都推得一干二净。当然这样虽然保险,读者的阅读快感就少了很多,不符合我们俗人的审美习惯。揭秘就要揭得彻底,像这样:耶稣只是一个人,而不是神,他有老婆,有孩子,耶稣的太太本来是教会的继承人,结果被野心家篡了位,于是世世代代被人追杀,耶稣的后裔在太太帮的保护下一直延续至今,女主人公就是,圣杯不是一个杯子,而是耶稣太太的遗体和一批重要文献,藏在卢浮宫的地下室,关达芬奇什么事儿呢,原来他就是太太帮的第N代帮主,他在很多艺术作品里留下了为太太帮平反的线索。

  达芬奇密码电影影评2

  作为20xx年最值得期待的一部影片,《达·芬奇密码》在原著众多拥趸的急切期待下如期公映,小说中那些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远古建筑终于以立体的具像展现在我们眼前。

  这是一个关于设密与解密相互交织的悬疑故事,每一环丝丝相扣,构思巧妙合理,经得起读者的反复推敲。原著中丹·布朗用432页的篇幅来叙述这段发生在24小时内惊心动魄的故事,而交给电影的却只有区区两个半小时,对于编剧来说不是容易的事情。

  电影本身也证明了这一点,看完的观众大都有两种反映,没有看过原著的觉得推理性*很强,紧张刺激;而看过书的人则觉得整部影片就在赶进度,缺乏应有的铺垫与过渡,显得相当空洞。

  对于相当喜欢原著的我来说,并没有因为影片的不足而感到沮丧,因为它本来就不仅是单一的推理,更多涉及到宗教、文艺、数学、建筑等多方面的元素,缺少任何一种都是对故事的截肢,会让观众感到迷惑。而如何将这些文字的表述转化为影像,则是对电影最为严峻的考验。

  影片与小说一样,以夜晚发生在卢浮宫博物馆的谋杀案开始,遇害的馆长用自己的智慧在现场留下了常人难以破解的连锁密码,冥冥中指引他的孙女索菲与来自美国的兰登教授共同踏上这条探险之路,既为了寻找埋藏千年的历史秘密,也为了洗清他们身上的不白之冤。小说中最具颠覆性*的观点是被教徒信奉的耶稣其实是人而不是神,他有妻并育有一女,而耶稣的后代一直生存到今天。或许这个观点对于我们来说还没有什么,但在西方它的影响力是绝对震撼的,梵蒂冈罗马教廷对其愤怒批评,不少文学评论家也对文中所涉及的情节严厉针砭。中国人的相对安静是因为该教教徒不是很多,如果换成有人说如来佛有子女且依旧生存,想必引起的轰动也不会小。

  本片由两位我最喜欢的男女演员主演,汤姆·汉克斯与奥黛丽·多杜。不知道是导演在定位上的考虑还是剧本本身的问题,两人完全缺乏应有的化学感应,完全为解密而解密,没有丝毫情感上的交流。汤姆·汉克斯不用说了,在以往的作品中已经带给我们太多难忘的形象;奥黛丽·多杜是近几年法国最为出色*的女星,可以驾驭多种不同的角色*。而偏偏是这样看起来属于黄金搭档的组合,却让观众的期待完全落了空。似乎导演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没有让他们在电影中展现爱情,一切仅仅是点到为止,这样的设计是聪明的,否则只会让人更加感到别扭。其他演员方面,杀手塞拉斯表现得最贴近小说,提彬和阿林加洛沙无功无过,而找硬汉让·雷诺来扮演警长法希就有些勉强了,因为他的形象与书中矮小粗短的描写相去甚远。

  关于对艺术作品的描绘,历史渊源的阐述及分析,电影采取了回忆性*的老画面来展示,关键提示用电脑画面来合成,使得观众在理解上更为直观,但在某些场景中运用得过于频繁,反而失去了吸引力。不过从总体上来说,这仍是一种颇为成功的创意。《维特鲁威人》、《蒙娜丽莎》、《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师杰作随着影片的进程一一在我们眼前掠过;气派奢华的卢浮宫、苏黎士存托银行、温彻斯特教堂等著名建筑也向我们揭开神秘的面纱,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异域风情。不过因为该片题材敏感的原因,一些著名的教堂如威斯敏斯特教堂等就拒绝了剧组的拍摄申请,只好另找其他风格相似的地方来替代。不过《达·芬奇密码》也出过插图版,书中将所有重要的细节以照片或绘画的方式记录了下来,这些画面与电影中是完全一致的。

  总体上我觉得《达芬奇密码》的两个半小时是个空杯子,先装入代表故事的小石头,然后用代表历史背景细沙填满空隙,最后将代表气派场景的水倒入,塞得严严实实,丰富而沉重。

  悬疑推理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片种,虽然电影《达·芬奇密码》存在不少令人遗憾的不足,但还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不用去电影院,看碟就行。

  达芬奇密码电影影评3

  套用一句老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串密码”,哈哈

  本人觉得《密码》这部片子还是值得一看的,没有舆论中说的那么糟糕。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我还没有看过原著。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可能也会有诸多的挑剔吧。破译密码的过程成了无谓的碎碎念,男女主人公的不来电,等等等等。真庆幸自己聪明的选择了先看电影后看书的程序,这样会有趣得多,书中会有许多2个小时无法展现的篇幅,这样又会是一次发现之旅了。比起那些抱着书本对着电影皱眉的人来说,实在幸福很多。

  内容不过多评论,基本忠实于原著(虽然我还没看过呢,呵呵)。对于有人单纯的把它划分为寻宝电影的观点,十分的不赞同,这只能说明他没看懂。全片的主旨是围绕宗教信仰展开的,所有一切人的行为因信仰而生,冲突也因此激烈。难怪有的地区对这部电影大下禁令呢,实在是影片中的观点太具有煽动性了。有人甚至真的以为石棺埋在卢浮宫下呢,呵呵。不过对于那些对欧洲历史及西方宗教不太感冒的人来说,估计再怎么看也看不出火花来。

  影片中现实与叙述的黑白交替,让人恍若身临其境,不像文字那样晦涩难懂。如果要是看书的话,这大段大段的历史叙述恐怕又会被我草草略过,而体会不到精髓了。

  奥戴丽不像爱美丽时那样青春灵动了,消瘦下来的脸庞给人沧桑的感觉。不过法国美女就是不一样,在电影中折腾一番后衣衫凌乱时竟然还是优雅不减。当他们在影片中不遗余力的寻找耶稣最后的血脉时,我就猜想最后寻找到的不会就是这位女主人公吧,事实是不幸果真被我言中,这个……恩恩。那个黑发主教怎么看着这么眼熟呢,对了,他不就是章鱼博士吗。保罗·贝塔尼的塞拉斯感觉很好,毫无血色的皮肤和苍白的头发,苦修的时候蛮惨不忍睹的。他原来就是防火墙里挟持哈里森家人的家伙。塞拉斯的死让人觉得很悲惨,他不是一个杀人狂(但确实杀了很多人呀,汗),只是狂热的信奉着心中的那份信仰。用主教的话说他是一个天使。最让我惊讶的是在里面居然看到了我们的白袍甘道夫,不过这回他不是拿着魔杖而是拐杖了,哈哈。但是依然不失风采。分析《晚餐》那幅画的段落非常经典,电影镜头让我们清清楚楚看到了这幅画的奥妙之处,十分佩服布朗先生的想象力,大师的作品竟然被他看出这种门道。提彬教授其实也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一心想要找到圣杯的下落,不惜策划了整件事。当他强迫本来就是要找到圣杯下落的兰登和索菲说出真相时,反而得不到他一心期盼的结果了。有时候强求反而得不到你想要的。当看到教授被带进警车里还念念不忘圣杯和后裔时,你一下说不清那是什么感觉,又是一个过于执著的人。

  电影充分展现出了它的魅力《蒙娜丽莎》、《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等传世画作的原作出现在镜头里。卢浮宫实景拍摄,观众仿佛实地历险。塞纳河、布洛涅森林、罗斯林教堂都出现在片里。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各种风格的欧洲古代教堂。

  影片中一些小细节也很令人回味。比如银行行长扮司机时被发现带着劳力士的手表,于是他跟警察说那是假货讨价还价要卖掉;还有兰登在教授家门口回答的那3道趣味问答,都为紧张的影片氛围增添了一分幽默的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的配乐非常值得推荐,一段又一段的情节在配乐的推动下走向高潮。结尾部分,在音乐《圣杯骑士》的伴随下兰登独自沿着玫瑰线找到了玛丽亚的埋葬之地。在满天星星的衬托下他单膝跪在卢浮宫的玻璃顶上向地下的灵魂致敬。这一过程音乐逐渐加强,最后达到高潮,气势豪放,荡涤心灵,让人的灵魂为之肃立。音乐与镜头完美的统一,堪称电影配乐的又一经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