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年味的高考作文
过年的时候怎么可以缺少了年味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有关年味的高考作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有关年味的高考作文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的《元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所描绘的就是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放炮迎新的热闹场面。
除夕之夜放礼炮这似乎是一种不会被人忘却的传统。从我记事之日起就对每年除夕凌晨12点的炮声记忆深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一时间点里每家都会放开门炮辞旧迎新,在新年里讨个好彩头,你能想象上百花炮声在空中此起彼伏地爆炸,那种光亮,那种声响,怎一个震撼了得呀!即使你熬不到这么晚,相信这震耳欲聋的炮声还是会把你叫醒的。
每年除夕,爷爷、伯伯、爸爸都会准时从被窝中爬起来放礼炮,对他们而言,这已是保持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习惯了。他们不需要闹钟,却总是那么准点,或许是他们的心灵感知新年的气息比我们更早更准吧!
我一直认为,乡下的年味儿比城里要更浓些,因为这份“美味”中加了更多调料,纯朴、感恩与真诚。城里的路旁商店张灯结彩,这是他们对新年的期许,希望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步步高升,但这其中不乏有些应付之意,过多花哨的装饰只是随了大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相比较而言,乡下人家门上贴的春联更有寓意,这些春联并不昂贵,并不华丽,却寄托了一家人对新年的美好期待,都说平凡之中见真情,春联不也是如此吗?
年味儿要与家人共同分享,所以除夕也就少不了与家人共进晚餐。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物质需求的提高,“年夜饭”人们更热衷于去饭店吃。一家人在餐桌上有说有笑,吃着现成的饭菜,吃完结账就可以走了,方便、快捷,何乐而不为呢?但在乡下大多数人家都是在家里吃,即使比不上饭店菜品的美味,但这是家人亲手烹制的,里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即使比不上饭店用餐的方便,但与家人一起劳动是开心的,充实的,享受的。我们吃的不是美味,是气氛。只要一家团聚,一起吃饭,我相信,无论饭菜的丰盛与否,大家都是开心的。 =
吃完年夜饭干什么呢?答案当然是看春晚了!虽然现在对春晚的意见褒贬不一,但依然不减低人们对春晚的热情,很早就开始关注春晚了,除夕晚上8:00,春晚终于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一家人和乐融融的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说说笑笑,体味春晚带给我们的乐趣,等待零点钟声的敲响。
除夕,除旧迎新。年味儿,充斥心田。希望人们可以在新年中过的更轻松、更舒适、更愉快。如老虎般虎虎生威。
有关年味的高考作文二
二十三打土尘,二十四送灶神,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办鱼肉, 二十七洗金漆,二十八刜鸡鸭,二十九家家有,三十夜鐤罐咵。年初一,开门就作揖,初一拜家庭,初二拜亡人,初三初四拜丈人。
这是湖北的年歌,唱出了湖北整个过年的风俗。然而各地习俗有不同,我家乡的年味,独具一番风情韵致。
农村的年是从腊八开始的。喝完腊八粥就该杀鸡宰鸭腌制腊肉了。一年到头养了三四百斤的大肥猪也被腌制成各种腊味——腊猪蹄,腊肠,猪头肉等。然后捎带给远方的亲人,让在大城市里生活的子女也感受到一分浓浓的乡情。
二八二九,身在异乡的人们都披着尘土回乡,赶在三十之前给失去的亲人“送亮”——所谓送亮,即在祖先坟头烧上写冥币,再放鞭,烧香,在坟头插上一根红烛(现在已被LED灯所代替),年轻一辈的人还要磕头祈愿,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被祖先佑护。当夜幕降临时,你会看到辽阔无垠的田野上,是星星点点,绵延不绝,昏惑的红光如同天空中的星星,闪闪烁烁,只有在这时,你才会感受到这片土地的伟大,以及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的厚重。
团年饭的程序也颇为讲究,菜肴摆好后,人不上桌,先盛好米饭摆好酒,在桌子下烧上一堆堆纸钱,这叫“叫祖”,让逝去的祖先先吃,据说在这个时候,小孩子能在门的角落里看到祖先的灵魂,虽说迷信了些,去饱含着人们对于先祖的思念,以及对于民俗的代代传承和尊重。
饭桌上的菜肴品类丰盛,然而有几道菜却必不可少——腊鱼,腊肠,腊肉以及鱼糕。荆州人素有“无糕不成席”之称,每年过年家家都会置些鱼糕,而有手艺的人家便会自己打制。将鱼肉切碎成一团无刺的肉团,再抹上些蛋黄,在笼屉里蒸成糕状,鱼肉除刺,保留其鲜味,加上细腻的口感,辅以蛋皮的柔韧,自然成了家家桌上不可或缺的标配。另一道不得不提的菜就是猪头肉了——这是公安特有的风俗,即将一整只猪头加盐腌制,在年三十上锅一蒸,即可入口了。猪头上的每一块肉都是精品,肥而不腻,嫩滑爽口,但由于是假重盐腌制,味道极咸,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吃不了两三块便认输了,而老一辈则一只脚架在凳子上,一手拿着菜刀,在猪头上大块撕扯,大汗淋漓。
三十的晚上在一阵礼炮声中赶走“年”之后,便迎来了农历的新一年,接连几天的走亲访友后,年也算是过完了,听上辈的讲,他们小时候过年时还有舞狮子龙灯的表演,小孩子还可以踩竹马,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年俗也渐渐消失了,但值得庆幸的是,那扎根在泥土中的年味却从未被时光冲淡。
我想,所谓的年味,就是团圆的味道,传承的味道吧。
有关年味的高考作文三
这是我18岁过后过得第一个年,记忆力的张灯结彩都还残存了那么点。亲情的温暖或许在慢慢减淡。出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理由,整个重庆市在20xx年欢庆之际。没有同往日的张灯结彩和热闹喧腾。整个大街上尽管是大年三十也少了一丝红色。今年的信念姑娘或许结了婚,羞得不敢再出来见人,我无比希望她不会永远躲藏,能有从来见我们的一日,那日必定热闹非凡,光晕和彩色充斥占满整日重庆,大街小巷上必定全都是欢庆着新一年的人儿,为了一年的忙碌生活,为了展望新一年的欢庆景象。我们都将会在大年三十里站在空地上,在夜市里(估计大年三十也不会有什么夜市出来,毕竟是人团圆的日子)。我们会把自己双眼闭着,共同期许我们未来美好幸福的明天。共同为自己昨日而感恩祝愿。许下新一年的愿望。我想,一定是充满爱与光亮。
但我觉得年味消逝不仅如此,许多天前看过一篇文章。说中国的幸福感随着城市的发达而减少。的确,我们如今的生活在平日里也能得到以前不易得到的一切。原来过年才有的渴望,包括六零年代的大米饭,八零年代的小布衣,九零年后的甜蜜糖果,在平日里,我们都能遇见都能动用我们如今很丰裕的现在去实现我们以前的渴望。金钱的富裕却降低了我们的幸福度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时代的退步。但把这归结给进步这个东西,实在有些不大合理。进步是一件好事情,究根结底,是我们越来越浮躁的心,我们想要什么呢,想要的很多,只是我们以前那么渴望的东西变成常日里随处可见,只是由于自己缺失了一个对平凡的渴望。有人在评论里写了这样一段话。平时吃鲍鱼,过年也吃鲍鱼。把过年的味道和风俗糟蹋的到底。过年是什么。是隔了很多月没见的亲人朋友相互寒暄,互相关心。但是如今都变成了互相敷衍,网上的段子很搞笑。也很现实。做了一段过年时候亲人的问答。当时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觉得心里还是有些寒心的,为什么如今的过年和人们的心变得如此。把别人的关心当做了负担,我也承认有时候他们过于关心的话语确实挺让我们无奈。让人感到特别没趣。
但是逃离别人的关心,在我们欢聚在一堂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有些不忍心,年味还是该有,亲人的亲切的问话还是该回,这不是关不关你事的问题,是我们对你有的最基础的人文关怀和一种爱护而已,想了解你的最近状况,想知道你的近期打算 想为你操操心,尽管他们确实不能改变什么。
用心去感受过年吧,让我们真诚的去过这么些年。让消逝的年味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