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自我鉴定个人总结

2023-08-24 来源:步旅网

  学院教学评估工作已经取得成果,我系通过开展此项工作,深刻感受到它进一步推进了课程改革,强化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规范了办学行为,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将教改工作引向深入,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总结经验,现将我系评估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年我院成立工程与机电系,自我系成立以来,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将评估工作作为我系的常规工作来抓。

  20xx年6月至20xx年5月,收集评估所需教学资料,完善数据采集平台。20xx年6月至8月,按照原来的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任务分解表,将需要我系负责的评估材料梳理,并将指标体系分解到个人,初步归纳装档。20xx年9月,将所有评估材料整理归档,查缺补漏,将数据采集平台中所出现数据提供相应佐证材料;20xx年10月,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调整为特色评估,所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评估材料单独建档。再次完善、梳理、补充,保证评估资料和数据采集平台想吻合。

  二、明确专业定位

  我系所以专业确定合理的专业定位目标,专业建设定位为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强化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再次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

  清晰。

  三、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

  (1)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设臵为:2(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0.5(综合性实训课程+职业素质训练课)+0.5(校内生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训)。岗位技能培养阶段分方向的培养模式,实施职业核心岗位能力培养的模块化教学计划,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高度重视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努力实现教学资源的电子化和网络化。课程标准、教案、课件、实训指导书、题库、课程评价等立体化教学资源较丰富

  1.与行业标准接轨的课程大纲(理论、实践大纲)

  2.“工作过程”和“教学过程”融合的教学设计

  3.为“教、学、做”合一提供保证的实训指导书和实训任务书

  4.来自合作企业的真实项目案例

  5.开放式、全方位、生产性评价

  (2)教学模式改革

  按教学大纲要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训练三大模块,提出不同要求分阶段、有重点的组织实施。对每个实践性教学项目,明确指导教师,结合我系自身情况,确定了实训教学大纲,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训教学计划,建立了实习教学监督评价机制,同时完善了实训教学体系,规范了实训教学过程。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和实训基地,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了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真正体现了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突出了学

  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协调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利用“校中厂”优势教学资源,采用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使理论实践一体;学习项目与工作项目一致,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养成和实际工作内容一体;

  四、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系从内外结合两方面考虑,在校企融合的管理平台下,坚持聘用教学名师及企业技术骨干,同时注重培养骨干教师,坚持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健全管理机制,致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具有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使得专业团队成员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在课程设计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训练方面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经验。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让骨干教师下到基层单位进行锻炼,对于没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可能多地安排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习,丰富、提高实践技能。

  20xx年我院工程系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团队”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20xx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

  自着手建设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团队至今,团队教师学历结构有了明显改善,共有3名教师外派进修研究生学历,5名教师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块高级绘图员级(国家职业

  资格三级)培训,成绩合格,为建设具有双师素质、双师机构的优秀教学团队拉开了序幕。

  五、实践条件

  1、基地建设情况

  20xx年7月金工实训基地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 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一个,专业实训室11个。建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开放管理,满足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设备利用率高。

  2、基地建设成效

  (1)建立了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本技能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毕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

  (2)有效促进教师和学生对工厂真实环境的了解,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在真实环境中的教和学,大大加快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增强了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3)正确处理了生产和教学的关系,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企业在满足学生实训的前提下,以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民用产品和军工产品的生产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六、质量保障

  1.教学管理制度健全

  2.备、教、批、辅、考各个环节及毕业实习管理运行有效,落实情况良好。

  3.教学监控记录详细完整,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评价、学习委员座谈会、班科会有序开展

  4.教研活动规范,教师听课制度落实到位

  5.实训基地使用登记表、值班记录详尽

  6.学生分组考勤:小组长负责制

  7.班主任检查制度

  8.有序开展职业资格鉴定

  七、专业建设成果

  目前正在建设云南省高职高专实习实训示范基地(金工实训基地)、云南省高等学校20xx年教学团队(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团队)、校级特色专业建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相互支撑,共同建设。利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的优势,适应现代市场的发展需要,打造一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科研团队,逐步形成在省内领先、全国有影响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专业技能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