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过程追求的是一种沟通,对话,理解和创新。有效提问教学就更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农村教育现状,有效提问教学在语文课堂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转变教学思想,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其主要途径之一是课堂提问,这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应该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形成一种对话关系。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加强学生的主体活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以学生为主体,要体现提问教学中的民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实现师生互动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资料
21世纪社会要求未来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具有不断求知的精神和较强的自学钻研能力,动手实践和创新意识,但是目前许多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仍以“板书”加“讲授”为主,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以至于学生养成“等、靠、要”的不良习惯,抑制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过分注重学生“应试能力”培养,轻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一)课题研究目的
1、通过研究,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下,探索凸现师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有效提问。
2、通过研究,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师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情趣、激活思维、能动创新的教学促进师生观念系统、方法系统、能力系统的更新,培养创新型学生与创新型教师。
(二)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众所周知:新课改将促进教学策略的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由传统的重教师“教”向重
学生“学”的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我们提出并研究本课题,就是要彻底废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寻求一种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力求以学生为主体,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着手,以便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后,能够有科学而合理的应对措施。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情况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通过课内课外活动,教师反思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效果等原因。从教师教和学生学入手,寻找与学生学好语文、应用语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增强课堂活力。
3、教学中通过激励语增强课堂活力,增加作业中激励语的数量。
4、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走进生活,积累学习的经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应用意识。
(二)课题的确定
1、校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3、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三)课题管理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课题实验能否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要求全体实验教师着眼于教育理念的深层次的变革,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善于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实践活动,从而增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创新性、前瞻性。
(四)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为确保课题研究方案和课时研究计划顺利实施做到以下几方面:
(1)、领导到位:课题组领导带头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认真落实课题方案。
(2)、人员到位:课题组所有成员务必积极投入参与课题研究实验,认真学习有关理论,主动、积极、有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教育教学活动。
(3)、指导到位: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阶段性研究工作会议,部署、规划、讨论实验课题研究工作、审核、指导课题组工作,评定阶段性研究成果。
2、为确保课题研究质量通过以下四方面完成:
(1)、加强课题组织管理:课题组成员要做到对课题心中有数,把课题研究
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
(2)、加强课题计划管理:课题组成员要严格按方案、计划实施,杜绝盲目工作和随意现象。
(3)、加强实施课题管理:课题组成员做好课题设计、论证、实施、鉴定等相关工作,并进行全过程管理。
(4)、加强课题资料管理:建立和健全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数据和个案收集、积累和整理工作。如计划性资料、基础性资料、过程性资料,力求材料真实、准确、完整、系统以及科学和适用,保证科研成果的质量。
3、加强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师的操作技能
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掀起人人参与学习研究的高潮,为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在研究学习内容上,重点学习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师角色的转变、把握初中生心理特点理论,理解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意义、原则和方法;通过学习,从理论的层面上,认识到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观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特征之一。
四、具体做法及研究体会
1.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以前上课都是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很被动,现在课堂非常"热闹",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各种新问题、新思路不断涌现,经常下课了还有许多学生紧追老师不放,问个不停,出忽意料之外的创造性想法常给老师新的启迪,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合作性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成了师生追求幸福的"天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生学习培养了"三不"精神:敢于向老师、向课本、向资料说"不",勇于向困难、向权威挑战!学生在上课时可以自由讨论和发言,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老师从不批评,课堂气氛宽松。
2.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增强课堂活力现在师生之间的关系已发生了悄然转变,过去的“师道尊严”现象已荡然无存。课堂上常会听到教师云:“你回答得很好”,“别紧张,不要紧”,“请你坐下来再想一想”,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是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尝试探究,质疑释难。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学的过程放给学生。学会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会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意见,教师能主动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课堂教学已开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
3.课堂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情感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过程。情感是动力因素,它对创造性思维发生推动、促进或阻碍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愉快、合作、竞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善于探究,勇于创新。
激励评价。学生参与行为始发于"爱的需要",满足后又追求"尊重的需要",希望有成就,能胜任,获得赞识与高度评价。马斯洛特别指出:"自尊需要的满足使人产生一种自信的感情,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有用处,而这一需要一旦受挫就会使人产生一种自卑、软弱、无能之感觉"。因此,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应及时给予评价表扬,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欢乐;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失败信心不足时,应及时进行免励,注意从失败中挖掘部分成功,并继续帮助学生从失败中走向成功,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4.学生语文素质得到发展。学生的"潜创造力"得到开发,形成了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创新素质明显提高。试验班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识,善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举一反三,对开放性问题能突破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进行大胆探索促进课程发展。改变教学与新课程分离的状况,缩短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距离,使教学、科研、生活融为一体--教学既是一种特殊的生活,也是一种"微科研";大多数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开发新教材,根据教材设计探究性问题,编写探究性学习提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