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作为一线的教师,我愈觉得新课程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它为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社会的发展依靠改革、创新的推动,社会改革呼唤课程改革,而如今的新课程改革正是在这改革浪潮中应运而生的,它能够不断地推动教改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学校今年组织了在职教师岗位培训活动,通过近170学时的专题讲座学习、分组讨论以及自学,尽管紧张而繁忙,但我却兴奋地感受了领悟新课改真谛所带来的喜悦,下面是本人在培训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及总结。
当前,由于考试制度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革,基于考试的“指挥棒”作用,我总在想,课改与考试制度是否矛盾,考试制度始终会是课改的绊脚石。通过培训,我茅塞顿开:原来,我没能正确认识考试和评价的关系,以考代评,把评价简单地等同于考试。通过讲座、学习使我对课程评价有了全面认识。
(1)评价的内涵与外延远远丰富于考试。
评价不能简单地窄化为考试和考试的分数,它其实直接渗透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生在每天师生交往中的评价及其评价信息的传递对孩子发展的影响,其实远远大于次数有限的考试及其分数。
(2)考试本身没有错。
考试这种方法和手段本身并没有错,不需回避、不必拒绝,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并不是考试分数本身,而是对于考试分数的解释和对考试结果的处理。我们应当关注考试结果处理的问题,应该多一些低利害的处理方式、少一些高利害的处理方式。
(3)新课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倡导多元的评价方式,杜绝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鼓励建立以“发展功能”为核心的符合教育方针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新的评价体系来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评价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培训期间,通过对素质教育的学习、研讨和交流,进一步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是充分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是个性化扬长教育。很多人往往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考试与应试,智育与德育对立起来,造成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作为政治教师,不仅要抓好课外的素质教育,更应该将素质教育引入到课内,做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新的学习观认为,中小学教育的基本方向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生存所必须的素质和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生存而学习”。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观念、意识、技能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
政治教师就应该抓住加强素质教育的良好机遇,利用自己的学科特点,在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令人欣喜的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方案中进一步突出了素质教育,强调处理好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各学科也将启用新教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教学内容将呈现在教师面前,素质教育将在教材中全面体现。面向未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变革日益加剧,而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人口、粮食、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智力资源优势?只有发展教育事业,这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我们教师担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
通过自学、集体备课和科组研讨的方式,我认真学习了《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和《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二)教师读本》,在吃透新教材的基础上,能正确确定一节课(体现素质教育特征)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精心编写了合乎规范的三篇教案和二篇说课稿,且通过了考核。在课堂教学方面,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导入、讲解、提问、板书、演示、结束等六项主要教学技能。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三主”、“三自”、“三有”,灵活选择教法,精心设计训练,贯注课程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能以本学科知识为切入点,向相关学科渗透、扩展、交叉、综合,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能力、运筹能力、思维能力、塑造心智结构能力都大有提高。同时,通过一定时间的自练,我已经能够正确按照汉字的笔划、笔顺和间架结构书写粉笔、钢笔和毛笔字,并且在书写速度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此外,我已顺利通过了普通话测试考核,授课时能运用流畅的普通话来进行教学,能在公共场所既席使用普通话,能正确、清楚地表达教学内容,教学语言用语准确、条理清晰、节奏适当。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我已取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应用合格证书——《海南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合格证书》。能自行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进行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