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渐趋不同,这种变化在高中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现在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高中生作为中学生的主流,他们的消费观念是什么?消费方向又如何?影响的因素又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通过政治教学引导学生正确消费?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展开了对本校高一年级同学消费情况的调查活动。通过对本次调查所取得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我们的结论和建议。
关键字:高中生消费观念学校教育
一、调查结论:
1.高中学生的消费自主程度高。
据统计:74.1%的学生对自己的零用钱有绝对的支配权。
2.消费结构不合理,但消费趋向多元化。
目前,二中有近30%的学生拥有手机,话费超过60元的占了61%。而且将15%以上的零用钱用于上网的学生也近3成。学生主要的消费内容为饮食,服饰和娱乐。对书籍的消费相对较少。
由此可见在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了绝对的优势。精神消费却反而更少。文具和书刊的消费每年只在80元左右。(参考书籍除外)
3.鞋类消费注重品牌和款式:我们学校都有统一的着装,因此鞋子似乎成为了众人的焦点。
调查显示:有49.7%的学生购鞋的价位在100~300元之间,300元以上的占4.5%,100元以下的占45.8%;有50.8%的学生在买鞋的时候首选专卖店;74.2%的学生购买过鞋。买鞋的前两个原因是:自己喜欢(88.9%)和受社会潮流影响(5.1%);买某种鞋的主要因素是质量(48.6%)和款式(31.2%)所占的比重。
4.寄宿生的消费水平远不如通学生。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寄宿生独身子女的人数远大于通学生,而且家庭的年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月生活费多在400元左右。扣除了平常的各项消费,剩下的零用钱不多,减低了乱消费的机会。再加上大多数的寄宿生都来自乡下,消费观念多数都很朴实。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就我校高中生的消费状况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1、消费结构仍有片面性
首先,部分中学生的消费内容过于集中。其次,追求品牌的中学生也占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的消费观念显然进入了误区,这也反映了中学生消费中不合理的一面。当一个中学生满身、穿戴时髦的时候,所显示的并不是那个中学生的个人价值,却是虚荣和不合适宜。作为一个中学生,其个人价值在于勇敢向上、勤奋、智慧、活跃的思想以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于他的独立性。这样的中学生充满自信,无论是否穿戴,都不影响他们的个人魅力。相反,如果一个中学生只能靠外表在来支撑自己的“价值”和“地位”的话,说明这个中学生毫无自信,已经“一无所有”了。
2、攀比现象严重
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是十分严重的。这种不好的现象会使中学生的消费走向歧路,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另外,要注意的是94.4%的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过攀比会使中学生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为了满足这些中学生的虚荣心,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再尽力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说,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自省,若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变得歪曲,消费很难再正常化,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3、家长对于中学生的理财教育不够到位
据调查结果显示,约38.9%的中学生家长不经常甚至从不对其进行理财教育,这也是中学生的消费有片面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第九题的调查结果显示,86.1%的中学生认为需要对自己进行理财教育,这体现了对中学生对理财教育的渴望。
二、成因分析
㈠主观因素:
⒈高中生消费意识仍较差,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外表,在意别人的看法。吃、穿、用、行都讲究,原因就是漂亮,更显档次,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
2.从众心理在作怪。同学之间都普遍存在一种心理,就是“别人有,我也要”,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别人有手机,我也要;别人有鞋,我也要;别人吃的好,我也要因而形成了一种畸形消费状态。
⒊求异心理的影响。现在面临着强大的学习压力,也许因为学习上的不如别人,心理产生了一种自卑感,想在别的方面寻找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是想要张显个性。于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心态便对高中升的消费趋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㈡客观因素:
⒈社会环境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改善,和消费观念的变迁,于是出现了出手阔绰的“贵族”,为了“面子”不惜付出高代价。而且认清消费也越来越中。广告中生过早的受到社会风气影响,向大人看齐,贵重物品的“礼尚往来”便造成了消费的错误观念。
2.父母和长辈过分溺爱。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便把他们当成家里的“小皇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无论孩子的消费是否正当都予以满足。有的节日特别是春节,有的学生的“压岁钱”更是多的数不胜数,家长给了又给,亲戚也给不少.而作为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有钱话到没钱止,而他们花钱的地方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于是,这部分“多余”的钱就用来买手机等高价格消费品。这样就等于纵容他们步入消费的误区。
⒊学校教育的不足。为了应对应试教育各校的成绩的竞争,为了满足高考需要,学校过于注重对学生学习和知识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和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引导。
三、如何通过政治教学培养中学生合理消费习惯
1、首先,要在当代中学生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攀比,不过分追求,提倡艰苦奋斗精神。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消费前沿,能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消费信息,所以,对于社会上的新兴事物要学会辨别好坏是非,增强消费意识,提高自主消费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说得少了,浪费现象由此滋生。还有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生活好了,不能亏着孩子,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对孩子过分宠爱,使他们过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学生中攀比、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当小康生活向我们招手之际,当太平盛世向我们走来之时,我们更须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惟有如此,方可民族兴盛,大业有成。为此,希望学校和家长加强教育引导,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经常抓,这样中学生才能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尊重和珍惜大人们的劳动成果、不追求奢侈、不贪图享乐的正确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2、其次,教师应积极联系中学生的家长,配合家长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告诫家长不要过度溺爱子女,严防中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化,要经常作适当的引导,做好中学生合理消费的第一任老师。引导学生把零花钱存起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理财。
3、再次,对于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合理消费习惯,建议学校多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和家庭教育中,理财教育是热门的话题。他们根据孩子年龄不同的特点,学校和家长按不同的阶段,由浅入深地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理财教育。面向新世纪,我国却加入世贸组织,外国人可不会等我们准备好了才和我们赛跑。如果还意识不到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后果不难想象。所以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中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合理消费习惯的养成,才能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然而当今,大部分中学生的消费都很偏激,所以,希望中学生能调整一下自己在各方面的消费比例,比如说把不应用的钱,用到学习方面,尽量少吃零食,不要再有攀比现象,买音像制品、送礼要有个适度,要注意家庭条件来支配你的消费情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首先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不盲目攀比、超前消费、崇洋消费,其次,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物质消费,用以保持人的生理健康,精神消费可以增进人的精神健康,购买各类书籍开发人的智力,经常参加锻炼,进行健康的娱乐活动等,都是精神消费的表现。第三,要提高消费的科学性,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古人说:“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患。劳动是幸福的左手,节俭是幸福的右手。”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反之,没有正确的消费观,热衷于吃喝玩乐,在生活上挥霍浪费的人是不会有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我们要时刻记住我国的国情和奋斗目标,作一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有为青年。
此外,社会也应加强和完善秩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引导高中生进行合理消费,增加适宜的消费项目,使高中生消费适得其所。
总之,高中生正确的消费观的建立,离不开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