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方案

2020-04-05 来源:步旅网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思想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主线,牢固确立“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教学管理的中心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优化管理抓常规,立足课堂抓效益,强化研训抓师能,注重评价抓监测,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着力破解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推动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展适合的教育。

  二、目标任务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主线,经过三年努力,进一步理清我县现阶段教育目标、路径、手段、策略等要素的内在规律,促进全县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质量职责更加清晰,质量机制更加顺畅,质量管理更加高效,质量评价更加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质量跻身全市中等以上水平,初步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实现基于公平、富有品质的发展内涵,促进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小学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目标

  在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从20xx年起,全县小学毕业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数学、英语总分及格率每年提升3.5%以上,优秀率每年提升2%以上,低分率每年降低1%以上;到20xx年,全县小学毕业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数学、英语及格率达95%以上,优秀率达35%以上,低分率控制在5%以内。学生体质监测合格率每年达到95%以上。

  (二)初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目标

  在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到20xx年,全县中考高分段(全市前5500名学生)人数达460人,总分及格率提升5%以上,优秀率提升2%,低分率控制在7%以内;到20xx年,全县中考高分段人数达506人,总分及格率提升6%以上,优秀率提升2.5%,低分率控制在7%以内;到20xx年,全县中考中考高分段人数达556人,总分及格率提升7%以上,优秀率提升3%,低分率控制在7%以内。在全市中考质量评估中进入中上游水平。学生体质监测合格率每年达到95%以上。

  (三)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目标

  在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全县高考一本上线率20xx年达8.0 %以上,20xx年达9.6%以上,20xx年达到11.5%以上,本科上线率保持逐年增长态势,在全市高考质量评估中进入中上游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管理责任,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1.强化以校长为首的学校教学管理责任。校长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校长主要精力必须用于抓教学管理,把研究、解决教学管理问题列为学校中心工作,把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作为明确的责任目标,抓实、抓细、抓好教学管理的每一层级和每一环节。要建立学校领导巡课制度,加大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建立教学问题诊断制度,找准问题,商讨对策,进行整改;建立教干“推门听课、亲自上课、研究教学”制度,学校班子成员要常态化深入教学第一线,带头进行教学研究。教师发展中心每学年举办一次校长评课、分管副校长上课等教学业务竞赛,提高教干的课堂教学参与度与教学问题诊断力。教师发展中心要将教学质量发展目标落实到各个学校,学校要据此制定制订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实施方案》。

  2.强化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学管理责任。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组织者,也是班级教学工作管理者,承担着家校联系、科任教师协调和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任务。班主任要强化班集体建设,加强科任老师间的协调配合,定期召集科任教师会商、研讨班级教学问题,定期召开家长会,并做好家访工作,实现学年内家访“全覆盖”;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分层召开学生会议,加强与学生的谈话交流。

  3.强化以教师为主体的学科教学管理责任。教师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主力军。科任老师要强化学科教学管理,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教学组织功能;要研究教材,找准课堂教学内容,不上无教案之课;要研究课堂,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功能,上课要做到讲练结合,提高效益;要研究教学评价,熟悉考核内容与方式;要研究学生,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提高教学与指导的针对性;要相互学习,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课堂改革,提高个人教学素养,提升驾驭教材与课堂的能力和水平。

  (二)强化过程管理,提升教学管理效能

  1.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机制,加大集体备课的过程管理,保证质量与效果。教师备课要兼顾课标、教材、学生、教学效益,优化教学过程设计和教案生成,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村小老师应参加乡镇中心小学组织的教研活动,乡镇初中按照《灌南县中小学校联片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实施。中小学优势学科牵头学校要切实担负起组织教研活动的任务,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2.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各校要将落实“自学﹒交流﹒反馈”教学模式作为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来抓。要综合考虑教学要求,以学科素养培育、学习内容重构、课堂模式创新、学习方式转变、教学行为改进、自主学习开展和自主管理力提升为重点,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要目标明确、内容科学、重点突出,重视价值观引领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深入学习先进地区、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积极倡导参与式、启发式教学,推行探究式学习,探索符合实际的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轻负担、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县教师发展中心要及时组织典型课改经验的交流和优秀课改成果的评比,丰富和优化学案、课例、作业、练习、试卷等教学资源,为学校课改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

  3.强化教学训练管理。课后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作业的布置应符合有关规定,作业的质、量、度要符合学生实际,既要统一要求,又要兼顾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仔细,格式、等第要规范。作业讲评要立足于问题诊断和解决,对典型问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要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

  4.有效组织教学辅导。辅导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创新辅导方式,加强个别辅导和分类指导。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科优等生,更要关心学困生,防止“两极”分化。各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培养以及跨学科知识辅导讲座等,开发学生智力,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强化教学考核评价。教学考核是了解教学情况的重要途径,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凡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按规定进行考试或考查。要重视单元过关等阶段性学业质量考查,及时组织试卷分析,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各校要加强对各类练习的管理,薄弱学校可通过教联片联合制卷等方式提高练习质量。

  6.强化信息技术应用。以“智慧校园”、“智慧教室”建设为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建立满足需要、覆盖全县的教研网络体系。各校要大力加强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严格按要求配足配齐教学仪器、设备;要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教师要熟练掌握多媒体、“班班通”等设备应用和实验操作,强化“人人通”应用,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优势,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三)搭建成长平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书育人责任意识。以“热爱灌南、奉献教育”为宗旨,扎实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注重教师心理的关注和疏导,完善并实施正向激励机制,引领教师敬业奉献;多层次开展师德评议活动,评议结果作为教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开展公开承诺活动,所有教师要向社会和家长作出“不从事有偿家教、不推销教辅资料”的承诺,以“零容忍”的态度整治师德师风,切实维护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

  2.着力培训进修,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制定《灌南县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完善培训体系,强化培训管理,做到“四个结合”:全局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在落实省市培训课程的同时,开展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主学习”为宗旨的校本研修;全员培训与分类培训相结合,建立完善“教—研—训”一体模式,利用教研活动进行学科培训,保证教师每年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不少于72学时,并针对不同层次教师需求,进行“订单式”分类培训;集中培训与自主研修相结合,通过专家讲座、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集中培训,并根据需要采用“名师引领”、“送教送培”、“青蓝结对”、“个人成长规划”等形式,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培训,促进教师实现个性化成长;自主学习与交流互助相结合,针对课堂教学、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实践和自我反思,通过课题研究、课堂展示、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专题论坛等形式带领教师交流互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3.开展岗位练兵,夯实教师课堂教学功底。各校要按照“分步实施、集中培训、分散练习、整体提升”的思路,定期分专题开展以“现场说课、听课评课、教学设计、粉笔字、口语表达、课件制作、教学实验及其他教学技能”等为基础内容的教师全员岗位练兵活动。在此基础上,各校每学年要开展一次全学段、全学科、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以练代训、以赛促训。

  4.组建学科团队,发挥骨干教师带动作用。要围绕“教学引领、教学研究、辐射带动、挖掘资源、教师培养”五项基本要求,以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市“333”工程、领雁计划以及县领航团队等团队成员为骨干,组建学科教学核心团队,定期开展教学教研、网上交流,上示范课、研讨课,举办专题讲座,参加磨课、听课、评课活动。通过组织团队成员学习观摩、参与学科竞赛、申报课题研究、撰写教学心得等形式,使学科团队成为“带动一门学科,培养一批骨干,产生一批成果”的集聚地,推动全县教师整体水平提升。

  (四)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1.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德育为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校要构建多元化德育体系,建设德育特色品牌,建立培育、考核、评选的长效机制;以丰富的活动夯实德育基础,开展以习惯养成、理想信念、责任承担、传统美德、心理健康等内容为主的思想道德教育;打造富有灵性的校园文化,让学校处处都充满教育符号,形成和谐、优美、富有教育意义和校本特色的环境文化;坚持“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学生活动课程化”原则,研发校本德育课程,激活学科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特长发展。

  2.培养学习品质。各学校要根据培养目标,狠抓学生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引导和管理,从预习、听课、作业、复习、检测、反思等环节指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五要”:要专心致志,做到聚精会神,心无旁骛;要踏实刻苦,做到不粗心大意,不惧怕困难;要惜时如金,做到严格守时,分秒必争;要勤学好问,做到虚心好学,不懂就问;要独立思考,做到自主探究,敢于质疑。

  3.重视能力培养。各校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装备,开齐开好实验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水平;要加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社团组织建设,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多样化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认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结合“真阅读”工程、新教育实验、书香校园建设,组织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积累经典的能力。各学校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开好音体美、综合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等课程,开展丰富的艺体活动,提高学生素质;开展好体育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运动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落实有效教研,提升教学研究水平

  1.优化教研队伍。完善县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建立“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信息化五位一体”的新型教研模式。按照“专兼结合”原则,配齐学科研训员。教学研训人员定编、定岗、定责,原则上每学科每年至少组织3次县级以上教学教研活动,上3节县级以上公开课,开设3次县级以上教学教研讲座。要优先安排研训员参加相关的进修培训,以保持教研队伍的先导性。教学研训人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每周至少确定一至两个工作日有针对性地到学校开展听课指导工作,每学期集中研究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教学疑难问题。各校要重视课题研究,催生教研成果。

  2.创新教研方式。县教师发展中心要进一步完善教研网络,建立健全以学校需求为导向,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学科团队、教研联盟和学校教研组为依托的教研网络体系。要充分利用教研阵地,创建灵活、高效、务实的教研平台,编印教研通讯、建设教研网站、开通个人博客等,使教师有广泛的交流平台。要鼓励教师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加强业务研修,实现自我提高。要重视成果的提炼和推广,为全县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提供更多的平台。

  3.增强教研实效。县教师发展中心要将工作重心下移至学校,指导学校改进教学管理,完善教学常规,优化教学过程,推进教学改革,总结教学经验;指导学校创新校本教研形式,拓展、丰富校本教研内容,促进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一体化,切实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和水平。研训员要立足学校,定位课堂,保证每学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学校,参与学校校本教研,倾听教师心声,指导引领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师发展中心要根据学段和学科特点,确定研究和指导重点,每学期都要组织一定范围的教学观摩、教学视导、联片教研活动,做到精心准备、周密安排、总结通报,保证效果;要根据学校类别,确定指导对象,对薄弱学校和学科进行有重点、针对性指导帮扶。

  (六)开展质量监测,提升教学评价水平

  1.建立教学质量监测制度。按照“分级管理、分类考评、分段实施”的原则,建立教育局、学校、年级组三级质量监控机制。进一步完善规范各学段学业水平测试,建立学生学业成绩数据库,从生源入口、过程管理、终端结果等实施多维评价,探索建立符合县情的教学质量监测制度。

  2.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实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考综合评估、高中目标管理的基础上,努力推动质量监测评估学段、学科的全覆盖,探索建立“评价目标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质量评价体系,重点从质量意识、质量管理、质量监控和质量提升等纬度对学校进行评价,从教学能力、关爱学生和对学校的贡献度等纬度对教师进行评价,从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等纬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加强对评价标准研制、实施过程管理、考评活动组织、评价结果运用等环节管理,达到“以评价促管理、以评价促提升”的目的。

  3.建立教学质量激励制度。制定《灌南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奖励办法》,对教学及教研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学科团队、教研人员和教师实行奖励。教育局将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综合考评和校长职级认定的重要指标。各学校要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质量与教师考评、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绩效工资挂钩,并突出教学质量所占的比重,充分发挥考评的激励作用。

  (七)加强督查指导,提升过程监控水平

  1.加大常规督查力度。要加强和改进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督查制度。通过例行检查、“飞行”检查、随机检查、订单视导等方式,对学校的教学常规进行不间断督查;开展“常规管理校校行”活动,全程摄像,适时曝光,跟踪督查。县教师发展中心每学期要对所有学校进行一次教学常规全面性检查。

  2.加大教学视导力度。县教师发展中心要加强与局基教科、督导室、目标督查科等科室的密切配合,把督办性视导、指导性视导、诊断性视导、巡查性视导和评价性视导结合起来。视导中要注重过程指导、数据监测、案例剖析和督办整改,既注重“视”,更要注重“导”,既要发现典型又要推广经验,既要找出差距更要解决问题。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检查指导和不同方式的评价通报,督促学校切实强化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县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学质量提升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长效机制的建立和教学工作的检查、评估、指导以及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局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分工包片,深入教学一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了解教学一线情况,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

  (二)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监控、评价和奖惩制度,质量考评结果与学校分类、校长职级、教师绩效挂钩。实行教学质量问责制度,每学年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一次汇总分析,科学评估,公示结果,对工作不力、管理不规范、质量低下的,对校长和分管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诫勉谈话、行政问责或岗位调整。

  (三)经费保障。设立教学质量提升专项奖励资金,在现有校长职级奖、优秀人才奖、高中教学质量奖的基础上,县教育局每年从教育发展基金中划拨30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和教学质量专项奖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