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开发红色资源促进党建精选范文

2022-01-30 来源:步旅网

  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深入贯彻落实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要求,大力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通过挖掘、用好、管好135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活各类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努力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成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殿堂,成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阵地,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课堂。

  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建好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阵地。武汉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以党委政府为主导,不断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品位打造,全面推进我市红色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周边环境整治。将红色旧址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严格落实各级政府文物保护主体责任,推动市区主管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加大资金投入,近年来,八七会议会址、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等一批红色旧址得到修缮保护,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基础设施、陈列布展、人文景观、周边环境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挖掘红色文化。为传播红色文化,武汉市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实际,邀请党史专家、教育学者等编撰一批校本教材,开发红色研学精品课程。教材涵盖革命旧址简介、红色故事,生动展现了老一辈革命者在武汉开展艰苦斗争的峥嵘岁月。全区各小学以红色校本教材为主,通过诵读、表演、解读等形式,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将校内教育和寻访“红色足迹”相结合,开发红色研学精品课程,打造研学旅行精品线路,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激活“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典型示范引领。开展荆楚楷模、时代楷模、岗位学雷锋标兵等推评工作。近年来,先后有52人次入选“荆楚楷模”,274人次入选“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人民日报以“声音是看得见的光”为题点赞为盲人讲电影的志愿服务者杜诚诚,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纷纷聚焦陈春芳、成海情、邵桃荣等先进典型事迹。通过打造楷模实体榜,形成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宣传体系,使广大市民不断汲取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正能量,激发广大市民爱党爱国热情。

  用好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融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结合青少年特点,运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创造性推出“红色电子护照----中小学生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实践系列活动,配套开发了“红色电子护照”爱国主义教育云平台,学生通过使用“红色电子护照”手机APP或微信,前往场馆扫描二维码,即可参与馆内互动体验教学活动。该平台开发设置了“红色基地”“网上答题”“行走在红色基地”等各类特色爱国主义教育频道,并结合青少年特点创新策划各式线上线下活动,使青少年学生随时随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切实提升了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开展“百场大学生红色主题班会”系列活动,组织大学生踏寻红色印记,聆听专家讲述党史故事。通过举办“城市文化与青年视野”系列文化活动,组织大学生实地探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青年学生全方位、立体化接受红色主题教育。举办“红色巴士一日游”活动,重点游览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增加参观创意园等科技文化产业园内容,让高校学子得以从历史、文化、经济等领域多方位地了解武汉、亲近武汉。

  融入党员党性党课教育。依托全市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先后命名2批18个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市直机关各单位以重温入党誓词、诵读家书等形式,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党课,开展支部主题党日、党性教育和廉洁教育活动,实地探访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地方,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工作中。武昌区还与武汉革命博物馆共建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推出新时代湖北讲习所 “武昌周周讲主题”学习活动。

  融入广大市民日常生活。每年清明节、“七一”、国家公祭日和烈士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全区党员干部、职工和中小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纪念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开展“流动红色文物车”系列巡展活动,将红色文物展送进社区、农村、学校、广场、军营,让馆藏红色文物走出去,极大地扩大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覆盖面。

  管好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强制度。严格落实《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将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工作之中,使教育基地在申报命名、内部管理、目标考核、绩效评估等方面有章可循。制发《武汉市中小学生走进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实践活动管理办法》,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管理对象、内容,活动管理和职责分工,保障与监督。全市成立了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建立了以宣传、教育、文化牵头,市、区、校“三级联动”的工作制度,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合力。

  重激励。运用大数据采集技术,建立武汉红色基因数据库,将主管部门、场馆、学校、学生、家长紧密结合在一起,大数据平台通过对学生登录、签到、互动、留言的信息抓取,实现活动的数据采集、挖掘和分析。每半年发布的《红色电子护照活动大数据分析报告》,对各区参与人数、学校参与度,各基地接待人数、受欢迎程度进行排名,作为各区、文明学校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评的重要依据。教育部门将爱国主义校本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受益等纳入各校考核评价体系,中小学校则将学生参与“红色电子护照”活动情况计入学生校外实践学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极大地推动了爱国主义教育在青少年中深入持久开展。

  广传播。围绕党员干部、农民、社区居民、学生、企业员工等不同群体的思想实际,量体裁衣搭建平台,开展互动交流。用H5、微视频、动漫游戏、图片、文字等数字化手段多维度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全方位解读和展现,让习惯互联网方式生活的市民利用手机,可看、可听、可触、可分享。通过设计线上线下产品,集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之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