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来游安徽巢湖的初衷,是冲着它“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山光水色的。谁知到得巢湖,却被友人驱车径直拉到紫微山,一头钻进紫薇洞。说实话,对于洞穴景观我已没有多少游兴,因为这些年我游过不少洞,总觉得它千洞一色,大多是些彩灯映衬下的钟乳石而已,这紫薇洞还能有些什么新花样么?
果然又是钟乳石鹅管,果然又是玉螺叠成的巨帐,就在我的思维定势又将袭上心头的时刻,洞中豁然开朗。举首一望,忽见山体开着两孔圆圆的竖洞,阳光穿过厚厚的洞壁射到我们身上,我们成了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导游小姐说:这儿正是当年发现紫薇洞的地方。那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事儿,几个药农用绳索探得了井下巨洞的秘密,后来在巢湖群众躲避日本鬼子时派上了用场,他们用吊篮将避难者一篮一篮吊入洞内,让日本鬼子为中国人的突然消失而犯懵。这次紫薇洞旅游开发先遣队也是从这儿入洞的,然后向前清淤掘通了我们刚才的入口,向后请来专业工程队掘出了出口洞道。
只觉得两边洞壁在不断逼仄,不一会儿就摸到了路边的铁链扶手,导游说到“铁索寒桥”了。借助昏暗的光线,依稀看见前边的山路已断,代之而续的是一架摇摇晃晃的、由铁链和木板建造的铁索桥,一脚踏上去,整个身子就随之摇晃不停,我的额头顿时沁出汗珠。前边有人将一瓶矿泉水扔将下去,过了好长时间才传来水瓶落地的沉闷的回声,导游说桥下是万丈深坑。直到现在我还不明白患有恐高症的自己那天是怎么过的这铁索寒桥的,我万没想到这紫薇洞里还有架铁索桥。
同样没有想到的'还有那条洞中的河水。从壁灯映照的水色看,这河水一定很深;环顾左右,除了水路并无其他的通道。我们坐上小船在洞中河上飘荡,没有竹篙,没有船桨,全靠游客们拽着洞壁上拴着的绳索使船前行。河水何来?河通何方?导游说:我们做过试验,将一只做了记号的水鸭子放入河中,后来在巢湖中找到了它。但我们却未能步上野鸭的后尘,就适可而止地上了岸然后徒步走出洞外。
紫薇洞号称“江北第一大洞”,洞深1.5公里。当许多似曾相似的洞都在我的脑海中融化、淡化的时候,紫薇洞却让我深深地记住了它,这是要归功于“特色”二字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特色就没有景观就没有旅游”大抵是正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