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辩论赛的十二个问题

2022-08-22 来源:步旅网

关于辩论赛的十二个问题

  1、你希望大量的观众来看你的比赛吗?或者说,如果台上的辩手比台下的观众还多,而你恰恰坐在台上,你打这场比赛还会很快乐吗?

  回答一:不会!如果没有观众,这样的比赛我肯定不会快乐。

  回答二:这有什么关系?我只是玩这种游戏本身觉得很爽,台下有没有观众,我不care。

  如果你的回答是后者,那请回答下一个问题。如果是前者,可以跳过直接看问题4.

  2、如果团委(或者其他学校机构)不提供资金、场地、工作人员来帮助你组织一次辩论赛——比如浙江大学从此取消“求是杯”,你会不会郁闷、愤怒甚至想骂娘?

  回答一:不会啊,我们可以自己玩,不用管他们支不支持。(说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是真心的,而不是愤懑时的反语。)

  回答二:肯定会!团委这群猪头,这么样的一个比赛居然一点儿都不支持„„

  如果你的回答是一,那么OK,你是另一类人——这并不是说你的选择是错的。只不过要是你有兴趣,请看看其他回答会得出什么结论。

  如果你的回答是二,那么请回答第3个问题:

  3、团委或者其他机构(比如CCTV)凭什么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辩论赛中间来?

  对团委来讲,组织辩论赛和组织其他活动的目的都一样——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而团委的资源是有限的。

  所以,团委应该把这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能够让更多学生得到参与,得到享受和快乐的活动中去。

  所以,如果一个活动——比如辩论赛——仅仅是少数人玩得爽,广大的观众群体完全消失,那么团委把资源投入到这里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所以,如果辩论赛不能吸引到足够的观众,团委就没有理由仅仅因为少数“辩手”觉得它有意义而支持它。

  所以,如果你想玩辩论赛,那就要么选择去吸引观众,要么选择不要向团委或其他机构索取资源——并且当他们明确表示不支持时,不要有任何反感的情绪。

  4、你打的辩论赛,要凭什么吸引观众?

  吸引不是迎合——这就好比追mm的时候,你越是处处迎合,她越是觉得你讨厌。 =P 所谓吸引观众,就是让观众拿出这个时间来看辩论赛,而不是用这个时间去干别的事。 那么“别的事”有哪些呢?

  对于校园辩论来看,观众(学生)可以选择去干的“别的事”有写作业、上自习、上网、看电影、K歌、打游戏、陪mm逛街、看港台韩日的综艺节目等等

  对于电视辩论来说,这“别的事”还包括了各种其他的节目。

  所以,如果辩论赛不能在某一方面做得比这些“别的事”更精彩,那它就无法给观众一个把时间花在看辩论赛而不是干其他某件事情上的理由。

  那么:

  5、辩论赛在什么方面能够做得比其他活动都更精彩?或者说,你在辩论场上的表现,在什么方面能够比其他任何“别的事”中的人都更抢眼?

  如果你的观点和有些人一样——说辩论赛要走向即兴辩论,拼语言、比反应。那么请问问自己,你的表现可不可能超过宪哥、胡瓜、“康”“熙”、X-man里的那三个活宝、李咏等等这样一批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如果你的回答是“不能”,那么请想一想,面对这么多脱口秀节目,观众想看语言、反应这些内容的时候,为什么要来看你?

  所以,辩论赛要吸引观众,只能靠“讲道理”。

  6、讲道理的节目有人看吗?

  讲得不好当然没有,但讲得好的话,观众不要太多„„

  不妨想像一下:易中天和于丹两位老师,对某个问题有了截然对立的看法。两位站到了台上,各自阐述自己的道理、指出对方的不足、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语言生动精妙、论据充足恰当„„

  这样的表演会没人看吗?

  那么:

  7、我们能打出这样的比赛吗?或者说,我们能讲得像易中天、于丹那样好吗? 如果是在众多方面都想做得像他们一样,估计不太可能。

  但是,在某一个或几个问题上,讲得像他们一样——特别是只讲30分钟,完全可以。 条件是,你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这次比赛,或者说这次“表演”,或者说“这节课”。 集合一支队伍的力量,求助于诸多学者老师、书籍先贤,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大脑,花上三四天甚至一周的时间去准备,你就算不能超越这些大师,也一定可以在这个问题上远远超越台下的观众。

  当你可以说出台下的观众想不到的道理,或者想得到但却说不清楚、说不精彩的道理时。你也就给了一个让观众来看你的比赛,让观众为你鼓掌喝彩的理由。

  否则,请不要怪他们不给你掌声、中途离场甚至边走边骂——因为你的确浪费了他们的时间。

  8、那么,辩论赛难道不应该强调临场反应吗?难道观众不是讨厌“背稿”吗? 的确,但又不尽然。

  观众讨厌的是“背稿”,但如果没有准备,你的表现又怎么能比观众高呢?如果你和观众只是一样的水平,那又凭什么让他们来为你喝彩呢?

  所以这道理就像老师讲课一样,要“备课”但不能“背课”。

  然而,目前大量的辩手是“背课”„„

  所以,辩论赛是强调反应,只不过这个反应不是说临场去想应对的话语,而是听到对方说话之后,你可以“反应”过来“他说的是这样一个问题”,然后站起来把事先准“备”好的,应对这个问题的答案——用已经准“备”好的精彩语言——说给观众和对方听。

  9、但是,我们只是普通学生,辩题往往非常深厚,而且有着大牌学者去做学术研究,我们怎么能想得比他们更深呢?如果不能比他们更深,那观众为什么不去看他们的研讨会而来听我们的比赛呢?

  是的,所以辩论赛的准备不仅仅是把道理想得很深,还要想“怎么样把这些道理讲好”。 学者的缺陷在于,他们中只有绝少的人——如易中天这样——能够用平常人听得懂、乐意听的语言、事例把道理讲出来——因为学术圈要得是“严谨”而不是“通俗”。

  但我们要做的,就是用通俗、精彩的语言去讲这些道理。这就是你——通过准备——可以比那些专家学者做得更好的地方。

  10、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去打一场辩论赛呢?

  首先,去思考正反方立场背后对应的那个问题。把这个问题想清楚。

  第二,去思考在场上有限的时间内,要用什么样的语言、事例、逻辑才能把那个道理说清楚、说精彩。

  第三,去思考自己在场上说的每一层道理、每一句话,对方可能如何应对,而一旦对方这样应对了,你又将如何处理。

  第四,在场上,认真倾听对方的话,在正确理解对方意思的基础上,把自己准备好的,“针对他所说内容”的“炸弹”扔出去。 辩场如战场,胜利永远属于那些做了更充足准备的人。

  不要说你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但还是输了,那一定是因为你在至少某一个方面还准备得很不充分——比如怎么把自己的道理说得更精彩、更明晰。

  11、那样的话,辩论赛岂不都是同一种风格,变得千篇一律?

  不会的。

  一场比赛中一支队伍或者一位辩手应该采用什么风格是不一定的。辩题是偏正方还是偏反方?对手是攻击型还是防守型?观众是重理性还是重情感?立论是易守难攻还是易攻难守?你自己是强逻辑还是强煽情?这些都会影响采用的风格。 因为辩论场上“风格”只是手段,目的是更好地“展示”你的“道理”。(而脱口秀中间,风格往往就是目的。)

  12、按这条路线,辩论赛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呢?

  一类是主持人(特别是出镜记者型的),因为辩手有一项重要的技能是“表达力”。 一类是咨询师、培训师,因为辩手还有一项重要技能是“分析力”。

  注意,优秀的辩手必然两种能力都具备,而上面两种类型的人,也决不是各自只要一种能力,只不过是对能力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