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世界文化遗产-马哈巴利普拉姆古迹群
GroupofMonumentsatMahabalipuram(1984年,世界文化遗产)
2019年10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金奈市马马拉普拉姆镇,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当天印度总理
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位于印度泰米尔的一个海边小镇马马拉普拉姆(金奈市附近),孟加拉湾的波涛拍打着海岸神庙周围12米宽的石制堤坝。联合国世界教科文组织在1984年把它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马哈巴利普拉姆沿海岸线布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鹅卵石,形成了奇特的鹅卵石风景线,而参观者络绎不绝正是因为这里数英里的自然沙滩风景和石刻艺术,这里的石刻独特的魅力在于:它们反映出了这里日常生活的种种自然情态;与其他地方显著不同的是其他地方如泰弥那都的石雕通常描绘的都是神灵的图案。
马哈巴利普拉姆古迹群由四部分组成:露天的浅浮雕群、有条理分布的寺庙群、人工建造的洞穴群、和偌特哈斯:著名的阿诺那苦行僧石雕和克里希那庙宇美化了小镇及小镇附近的岩石群,在防洪堤之后那美丽的海滨庙宇塔群似乎坐落于滔滔波浪之上,其中阿诺那苦行僧石雕雕刻在一块巨大的石头的正面,石雕的表面清晰的雕有人类最喜欢的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图案,以及一些神灵及半神灵人物的神话传说。
拉塔(Ratha)的原意是“马车”,所以这里也被称五马车寺庙。据古书记载,该寺庙“建于公元650年左右,原有八座,今存五座,各由一块巨石雕凿而成,以印度教举行庆典或祭祀时所使用的马车为造型,是南印度特有的建筑风格。庙塔略呈梯形,逐层往上缩小,顶端收头为马车车篷形。这种造型是依照公元前印度原住民-多拉维达人的建筑样式所建造。这支民族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逃到南印度,在南印度留下的寺院原型,对本地寺院建筑带来莫大影响。
这五座拉塔,都是直接在大石头上雕刻出来的,无论是外面里面都充满精细的雕刻,其中有四座排成一列,由入口处算起,依序是:
胜利女神庙:有四面斜坡屋顶,庙内有胜利女神浮雕,庙前石狮象征胜利,造型简洁。
湿婆神庙:屋顶以多座拉塔组成,成阶梯状上缩,顶端再以拉塔作收。墙上刻有多尊神像浮雕,庙后有公牛难第石雕,是湿婆神的座骑。毗湿奴神庙有三层屋顶,逐层内缩,最上层为两坡斜顶,皆以拉塔形状为饰。
湿婆神庙:为五座中最高的一座。
雨神庙:是单独的一座拉塔,庙前有实物大小的大象石雕,它象征力量与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