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帝国的统一事业之中,一个重大的功绩就是统一了文字,而这个文字就是李斯等人革新的小篆、隶书。
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出巡山东齐鲁故地登陶县的峄山(今山东邹城东南)时,登高远望,激情满怀,对群臣说道:“朕既到此,不可不加留铭,遗传后世。”李斯当即成文篆字,派人勒石于峄山之上。这就是著名的秦《峄山刻石》。
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战乱,峄山刻石原石被野火焚毁。现在此石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宋德根据原石拓本翻刻立石,碑左有刘之美题记。
李斯峄山刻石为中国小篆书法的巅峰之作
从《峄山石刻》可以看出,李斯的书法运笔坚劲畅达,线条圆润,结构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既具图案之美,又有飞翔灵动之势。其书法造诣之高超空前绝后,使一切写小篆的人皆难入其境,成为后世临摹学书之范本。
李斯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有书法作品(刻石)传世的书法家,被誉为中国书法鼻祖、小篆第一人。
李斯对中国书法文字有三方面的突出贡献:
一是统一文字,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为统一书体;
二是推广统一文字,亲作《仓颉篇》七章,作为摹本供世人临摹学习;
三是改革文字,在篆书的书写基础上创新出一种新字体“隶书”,隶书始于秦,盛于汉,后来成为官方正式书体,直到魏晋才被楷书所取代。因此,篆书和隶书成为中国书法五大书体(楷、行、草、隶、篆)主要组成部分,李斯功不可没。
李斯传世的书法作品全部为刻石,主要有《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峄山刻石》等。
峄山刻石全文译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绎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
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
臣昧死请。制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