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辜的相关成语是:平白无辜、辜恩背义、死有余辜。
伏辜的拼音是:fú gū。注音是:ㄈㄨˊㄍㄨ。结构是:伏(左右结构)辜(上下结构)。
伏辜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伏辜详细内容】
服罪;承担罪责而死。语本《诗.小雅.雨无正》:/'舍彼有罪,既伏其辜。/'
二、综合释义
服罪;承担罪责而死。语本《诗·小雅·雨无正》:“舍彼有罪,既伏其辜。”《史记·太史公自序》:“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汉书·佞倖传·董贤》:“父子骄蹇,至不为使者礼,受赐不拜,辠恶暴著。贤自杀伏辜。”《三国志·吴志·孙亮传》:“将军孙仪、张怡、林恂等谋杀峻,发觉,仪自杀,恂等伏辜。”唐陈子昂《复仇议状》:“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法之不二,元庆宜伏辜。”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吴桥案》:“即提许三与诸恶少,一审皆伏辜。”伏辜[fúgū]伏罪也。《史记·自序》:「京师行诛,七国伏辜。」;《汉书·武帝纪》:「九月,反者公孙勇胡倩,发觉,皆伏辜。」;《汉书·五行志·上》:「嗣皇后昭仪皆伏辜。」;《汉书·郊祀志·下》:「其后平等皆以术穷诈得,诛夷伏辜。」;《汉书·佞幸黄贤传》:「贤自杀伏辜。」
三、汉语大词典
服罪;承担罪责而死。语本《诗·小雅·雨无正》:“舍彼有罪,既伏其辜。”《史记·太史公自序》:“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汉书·佞倖传·董贤》:“父子骄蹇,至不为使者礼,受赐不拜,罪恶暴著。贤自杀伏辜。”《三国志·吴志·孙亮传》:“将军孙仪、张怡、林恂等谋杀峻,发觉,仪自杀,恂等伏辜。”唐陈子昂《复仇议状》:“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法之不二,元庆宜伏辜。”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吴桥案》:“即提许三与诸恶少,一审皆伏辜。”
四、其他解释
伏罪也。《史记·自序》:「京师行诛,七国伏辜。」;《汉书·武帝纪》:「九月,反者公孙勇胡倩,发觉,皆伏辜。」;《汉书·五行志·上》:「嗣皇后昭仪皆伏辜。」;《汉书·郊祀志·下》:「其后平等皆以术穷诈得,诛夷伏辜。」;《汉书·佞幸黄贤传》:「贤自杀伏辜。」
五、关于伏辜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