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工!解释:人和马都热得汗流浃背,谁能探究大自然的奥妙无穷?诗词名称:《经火山》。本名:岑参。别称:岑嘉州。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不详。出生时间:约开元六年(718年,有争议)。去世时间:约大历四年(769年,有争议)。主要作品:《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和贾舍人早朝》《山房春事》《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孰知造化工”的详细介绍:
一、《经火山》的全文 点此查看《经火山》的详细内容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
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赤知阴阳炭,何独烧此中?
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
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工!
二、岑参其他诗词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杨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三、注解
火山: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盆地北部。
突兀:高耸貌。
蒲昌:唐代县名,贞观十四年(640年)平高昌以其东镇城置,在今新疆鄯善。
虏云: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上空的云。
炎氛:热气;暑气。
阴阳炭:即指由阴阳二气结合的熔铸万物的原动力。
炎风:热风。
孰:谁。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
四、译文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
久已听说的火山今日才见到,它高高地矗立在蒲昌县东。
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赤色的火焰烧红了胡天的云,炎热的气流蒸腾在边塞上空。
赤知阴阳炭,何独烧此中?
赤知道由阴阳二气构成的热能,为什么独独燃烧在这座山中?
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
我在严冬时节里来到这里,山下仍然是一阵阵热风。
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工!
人和马都热得汗流浃背,谁能探究大自然的奥妙无穷?
五、赏析
此诗写亲眼所见的景象。起句“火山今始见”的一个“始”字,发出了百闻不如一见的慨叹。“突兀蒲昌东”中的“突兀”一词,既勾勒出火焰山巍峨高耸之貌,又描绘出火焰山拔地而起、扶摇直上的宏伟气势。起始二句,气势宏大。 接着“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二句继续写火焰山的威势。“虏云”、“塞空”,既表示其空间的高远,又象征着异族活动的天地。而那火焰山的烈焰,却能燃烧那远天的云朵,灼烫的气浪蒸热了广漠的塞空。将火焰山置于广阔的塞空虏云之间,以烘托其热力威猛之势,联想合理,夸张恰到好处,炼字精当,意韵喻长。尤其是一个“烧”字,将火山烈焰指向虏云;一个“蒸”字,使火焰山热气威及远塞,由低向高,由近及远,顺着火焰山热力的漫延,形象地刻划出火焰山名不虚传的威势。这种浪漫主义色彩的夸张,并非不着边际地虚叹,而是基于生活的真实和诗人志向的高远。在这里,诗人没有拘泥于火焰山近景红岩焦土的精雕细刻,而是从远处的“赤焰”和“炎氛”,“虏云”和“塞空”着眼,以山比军、以热喻威,使诗歌饱含深广的意境。 接着,诗人在反问中发出惊叹:“不知阴阳炭,何独烧此中?”西汉贾谊在《鵩鸟赋》中把自然界万物的生成变化比喻成金属的熔铸,岑参此处化用其意,幻化出一种新奇的意境:火炉之大,如天高地阔,燃料之多,集全部阴阳于一地,从而燃着了这座石山。意为火焰山举世无双,为世上万物之佼佼者。 收尾四句:“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工!”以反衬手法,再现火焰山威势,一物多咏,造成连贯的气势。诗人自长安来,一路天寒地冻,唯独边塞火山热气蒸人,人和马都大汗淋漓。这种驱寒使热之工,若不是神力造化,人力绝不能能为之。这里,诗人通过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真实地描绘出火焰山奇特怪异的景象和无穷无尽的强大威力。可以想见,来到火焰山前,诗人触景生情,气贯长虹,更加激发了在边塞施展宏图的志向。
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