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9

2024-07-18 来源:步旅网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段落。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4、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5、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简要了解新中国的发展,激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

  学法引导:

  1、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大意,搜集有关资料。

  2、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3、观看录像,激发情感。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具准备:

  "开国大典"录像带;新中国成立前的资料;《历史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的发展,"两弹三星"的成功;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2002年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国庆50周年阅兵仪式;祖国各个城市的发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破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知道国庆节是什么时间吗?(10月1日)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告诉我今年是国庆多少周年?(54周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1949——2003)

  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开国仪式。板书:开国大典

  3、解题:通过预习,大家知道"开"和"典"分别是什么意思?("开"是建立、成立的意思;"典"是盛大、隆重的仪式)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意思:新中国成立举行的盛大的仪式。

  二、通读课文,理清段落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弄清楚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先写了什么?重点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大典前

  大典中

  大典后

  2、根据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1—4自然段;5—14自然段;15自然段。

  三、讲读第一大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哪些方面的人?(通过交流,得出有各方面的人,从而感受到典礼的盛大、隆重,非同寻常)。引导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会场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主席台在什么地方?【男生读第二自然段,女生读第三自然段。】

  3、典礼在下午三点钟开始,为什么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这一自然段哪些词句反映了群众来得早?这反映了什么?(学生交流,如:"早已汇集"、"老远的"、"清早"、"五更天摸黑"等都说明了人们想早点看到盛大的典礼,说明了人们心情很兴奋,很激动。)(学习"汇集"一词)

  4、会场上的人特别多,如果你是记者,你会怎样来形容会场上的人群之多?学生自由发言。

  我们来看看文章是怎样描写人多的:到了正午......像海上的波浪。学生读背这一句。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大段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第二大段,思考:想想在大典进行的过程中,作者描写了哪些场面?找出相应的句子。

  学生交流,并读找出的句子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宣告成立——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2、自由朗读,划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相互朗读,读出感情。

  4、指明学生读,从读中体会兴奋、自豪、激动的感情。注意重点词语。理解"诞生"、"庄严"、"徐徐"(找出近义词:缓缓、慢慢、冉冉)"瞻仰"等词语。

  二、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观看"开国大典"录像带;新中国成立前的资料;《历史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的发展,"两弹三星"的成功;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2002年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国庆50周年阅兵仪式;祖国各个城市的发展等相关的录像和影碟。

  二、完成课后"δ"题。

  三、作业:写一篇观后感。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