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九年级语文版《秋水》教案 篇14

2024-07-18 来源:步旅网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2、学习对比的方法。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4、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教时:一课时。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词语、句式和对比的方法,理解文中阐发的人生哲理。教法:1、自读、研讨,疑难处教师作适当讲解、点拨。2、利用内容和结构的特点,指点背诵的方法。3、指导学生理解、积累和正确使用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学时学过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辽远壮阔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启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现实生活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就已有阐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庄子》的散文片段节选《秋水》。(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城(河南商丘县附近)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和统治者合作。《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读第二教材p116)(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翻译:庄子在濮水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以管理全国的重任相委任。”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神往。代表作《庄子》,现存33篇。《庄子》散文是战国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三、整体感知,梳理语言知识。 

  1.范读。正音:灌(ɡuàn,注入)泾(jīnɡ,同“径”)涘(sì,水边)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望洋(wànɡyánɡ,仰视而望的样子)难(nán,难以)旋(xuán,掉转)殆(dài,危险)  

  2.学生朗读课文至“……尽在己”。梳理语言知识:  

  ①1、重点字词。灌、涘、渚、焉(语气词,无义)2、通假字:泾(同“径”,直。)辩(同“辨”,分辨,辨别。)②词类活用。时 (名状,随时令,按时)美(形名,美景)③古今异义。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于是(古义,在这时,这时候;今义,表承接) 

  3.学生朗读课文至“……尽在己”。梳理语言知识:①重点字词。②词类活用。东(名状,向东)东面(名动,面对)少,轻(意动,认为…少,小看;认为…轻,轻视)③古今异义。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古义,北方的大海;今义,我国一部分海域,即东海的北部)东面(古义,面朝东;今义,东边)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④特殊句式。定后:闻道百; 宾前: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被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⑤固定格式:1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于”,被……所) ⑥成语。1望洋兴叹(望洋,仰视貌,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2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3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之人) 

  四、理解思想内容。 

  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 

  提示: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1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贵自知之明;2谦受益,满招损; 3自大由于无知; 4知耻近乎勇; 5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6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四、指导背诵。 

  课文结构简单,层次清楚,可采用关系法背诵。先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上有两句,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二句写河伯骄傲自满。两句之间的连接语是“于是焉”。第二层也是两句,第一句写北海的广阔,第二句写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组合。利用关系法把握语言结构,有利于背诵。还可采用排词法。课文用对比方法写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可提取、排列两相对照的词语:1河与海的比较;2河伯认识的变化。课后练习还介绍了问题法。所提的三个问题恰好针对三个内容要点,逻辑性强。运用此法掌握内容梗概,利于背诵。 

  课上背诵练习:个人默记一两篇后,由老师带领集体背诵。集体背诵好.互相提醒.脑记耳听口诵.可加强记忆。 

  五、布置作业。   

  1.笔译全文。  

  2.写读后感。

  一、 导入: 

  我们中国的成语源远流长,含义深刻。其中有两个成语,一个是“  望洋兴叹” ,一个是“贻笑大方”。大家知道它出自什么作品吗?(《庄子•秋水》)有谁能说一说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贻笑大方:让内行者见笑。) 

  二、 介绍作者及《庄子》 

  庄子,名周.宋蒙城(今河南商丘县附近)人。大约生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叶,死于公元前三世纪上半时期,与孟子同时或稍后。他作过蒙城漆园吏;楚威王要拜他为相,他拒绝了。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后学者所著。一般人认定,“内篇”七篇是庄子自著,“外篇”十一篇是门人和后学者所著。它是一部唯心主义哲学著作,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庄子》一书的思想核心.即清静无为,顺应自然,随从世俗,反对人为,弃圣绝知,否定现实的进步和斗争。 

  《庄子》中所宣扬的社会理想是人类远古,所谓“其卧徐徐,其觉于于”;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庄子》有一定的批判精神。当时封建制代替了奴隶制,大批的贵族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他们极尽诡诈残酷,贪婪无厌,穷奢极欲。庄子反对“知”、“圣”,诅咒黑暗,往往是基于此而发。在后学中更明确指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这种深刻的批判精神,体现了《庄子》文章一定的现实意义,对后代也有积极影响。 

  三、 整体感知课文 

  《秋水》是《庄子·外物》中的一篇。课文节选的是《秋水》篇的开头一段,以河伯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学生思考:全文可分为多少个层次?怎么划分?每层讲什么? 

  明确:全文分两层:第一层(“秋水时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第二层,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四、 思想内容分析: 

  1、 分析第一层 

  提问:本层共两句话,每句讲什么?    

  明确: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二句写河伯的骄傲自满。 

  提问:河伯骄傲自满的神态、心理可用什么成语概括? 

  (参考:踌躇满志、夜郎自大) 

  板书设计 : 

  百川灌河——雄壮 

  黄河 

  不辩牛马——开阔 

  第一层 

  欣然自喜——踌躇满志 

  河伯 

  天下之美尽在——夜郎自大 

  2、 分析第二层 

  提问:见到大海,河伯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明确:对于接纳众流、浩瀚无垠的大海来说,黄河与之相较,又实在是太渺小了。当河伯怀着洋洋自得的心情向东而行,到达北海,“东面而视”时,满眼所触及的是无边无际的茫茫海水,这和“不辩牛马”相差何啻天壤。河伯还有自知之明,顿觉自己的见识局于一隅,自愧弗如,故而会望洋兴叹 

  提问:河伯是怎样进行自我批评的? 

  明确:  首先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接着以小看仲尼和轻视伯夷的事例,证实了自己的浅薄。最后以一个“殆”字,阐明骄傲自满的危害性,即势必遭到“大方之家”的耻笑。批判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一个狂妄自大,又将幡然悔悟的河伯形象跃然坻卜,呼之欲出了,从而揭示了反骄破满的主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 

  东面而视 

  大海 

  第二层 不见水端 

  责己狂妄 

  河伯      批己浅薄 

  贻笑大方 

  3、 小界。提问:本文对我们有何启示? 

  明确: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那就是说一个人的见识总是有限的,见闻再多,也不能骄傲自满。(学生说出诸如“人贵有自知之明 ”、“ 知耻近于勇 ”、“谦受益,满招损” 、“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自大由于无知”、“ 有比较才有鉴别”等,都应予以肯定。)  

  五、总结本文有关的语法 

  (一)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直流。)  

  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辨别。)  

  (二)一词多义 

  望洋向若而叹曰。(名词,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动词,如、及、比得上。) 

  (三)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作状语。东:向东面。) 

  东面而视。(方位名词作状语。东:朝东,向东。)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少:认为…;少,小看;轻:认为……轻,轻视。) 

  (四)句式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句。宾语“己”置于动词谓语“若”的前面)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五)固定格式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 意思。) 

  六、分析本文写作特点 

  本文以寓言的形式说理,因此将客观的东西主观化,用拟人的来表现海、河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如河伯的沾沾自喜和对海神若的谈话就是如此,另外,在论说时,文章采用了引申譬喻的方法,以小见大地扩展话题。比如文章开始写的是水之大,而河伯对海神若的谈话则提到了仲尼之闻与伯夷之义,就由 水势的大小拓展到道德学问的方面来,使文章的内涵更丰富,主题更深刻。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2、 学习对比的方法。 

  3、 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4、 背诵课文。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则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板书课题) 

  二、 作者介绍:(投影) 

  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神往。代表作《庄子》,现存33篇。 

  《庄子》散文是战国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三、 根据课文注释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投影) 

  1、 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2、 找出词性活用词语,并理解。 

  3、 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4、 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 

  5、 理解这则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 

  小结:(投影) 

  (1) 古今异义:      古                  今 

  至于北海           到了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百川灌河           特指黄河         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脸          脸的形状,相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深明大义的人,或         ①不吝啬 

  专通某种学问的人         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2) 词性活用: 

  秋水时至                   名词做状语, 按时。 

  顺流而东行                 名词做状语, 向东。 

  东面而视                   名词作动词, 面对。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3) 特殊句式: 

  闻道百                        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4) 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补充: 

  1、通假字:泾流之大。(“泾”通“径”,直流。) 

  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辨别。) 

  2、固定格式: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 

  四、 课堂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耻近于勇 

  谦受益,满招损                          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自大由于无知                            有比较才有鉴别 

  五、 课堂小结: 

  《秋水》这篇课文虽然仅仅节选了《庄子·秋水》的第一自然段,但我们同样领略到了庄子散文的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设喻巧妙,机趣横生的特点。不仅如此,还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只有开拓视野,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提高,顺应时代的潮流。同学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握机遇,超越自我,用我们的智慧、知识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板书设计  

  欣然自喜(黄河)     天下之美尽在己 

  河伯                        (骄傲自满)         人的认识      山外有山   

  有限        天外有天 

  (设喻)  望洋兴叹(大海)    见笑于大方之家         

  (自叹不如)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