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来宾,亲爱的同仁们: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想必这是大家都再熟悉不过的歌曲。我想歌中描绘的是小姑娘年幼时充分感受到了老师的爱,长大后继续踏上教育之路的故事。我没有碰到如此震撼自己心灵的老师,但是3年前,我毅然踏上了幼儿教育这条平凡之路。
我们把孩子比作初升的太阳,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是什么呢?我不想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苦行僧”,也不想做“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壮士”,这些字眼中有着太多心酸、无奈,它们让我觉得教育生命过于短暂。我想要以一种欢快、永恒的心情从事我的教育生涯,并将这种心情永远保持下去;我想拥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一种永远年轻的童趣;我想做那一缕缕阳光,因为太阳的存在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而太阳会因为阳光的灿烂而愈加美丽。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四个年头。仅仅四年,教育工作的感慨已经千言万语道不尽。看到孩子生病,我们比妈 妈还要着急;看到孩子学会了新的本领,又是欣慰又是惊喜。今年我接任新小班,入园适应的两周下来,喊哑了嗓子,疲惫不已,不由想到了大班《毕业诗》中的片段——“记得我刚来到这里,玩具扔满地,还要发脾气”。多么真实的写照。而孩子们之于我的感动也不胜枚举。当他们用无助的眼神望着我;当他们用热情的拥抱包围我;冬天,当一双双小手举到我面前说“老师我来帮您捂捂手”的时候,我的心都要融化了。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累并快乐着。
我们是幸福的。一个富于人格魅力的教师是幸福的,一个学识渊博的教师是幸福的,一个能够以新理念新方法娴熟地掌控课堂给孩子们带来无限新鲜感的教师是幸福的。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发展决不能仅仅停留于生存需要的层面上,我们都是孩子们眼中的一种审美对象,应该矢志不渝地把自己塑造得更加卓越。我们所上的每一节课,关乎着孩子的人格塑造与能力生成,可在大部分的活动中,我却仅仅强调了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对孩子的成长缺少应有的关注。短短几年的工作下来我深深认识到:教师,绝非一个重复机械劳动的职业,为了成就学生,教师自身必须不断修炼。陶行知先生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特级教师丁榕在书中写到“在我带班的29年中,我深深感到不论多令人不喜欢的孩子,也不论缺点有多多的孩子,他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被承认的需求。作为班主任,应能适人、适时、适度地掌握、运用恰当的教育手段,达到好的教育效果”。这段话深深地刺痛了我,引起了我对自己的教育的重新思索,尤其是我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反思。
作为一名刚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我感悟到要想走进孩子的心灵,就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接受他们的正确与进步,更要包容他们的错误与不足。因为自己量浅心窄,许多时候,在教学中,对待学生具体的问题往往过于急切,而更为糟糕的是,由于心胸不够大度,我们内心的宁静被破坏殆尽,失去了敏捷而正确的判断力。通过阅读,我逐渐发现了一名卓越教师的成长轨迹和数不胜数的经验与教训。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有本能的求知的欲望,这种求知的需要、期望越高,则自信心越强,而求知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则是增强他们自信心的力量源泉。根据日本教育家田畸岛的调查研究,许多学生学习成绩差,不是因为智力差或别的原因,而是因为缺乏自信心的结果。缺乏自信则导致了自卑,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也丧失了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我常常反思我们教师职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教师绝不能将通过反思而进行的自我教育弃置一旁,以至于虽然在教育教学上磕磕绊绊地一路走过,然而究竟为什么收效甚微却不能了然于胸。随着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不断地学习、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教训,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工作、审视自己的内心需求,我把追求教师幸福感作为自己的目标,让自己保持宽容的心胸、向上的激情,幸福逐渐萦绕在自己身边。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总之,这部书让我明显地看到了差距,但它也为我描绘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美好前景,追随著名师的足迹,融注自身的思考与探究,我也要不甘平庸地奋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