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音乐课。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 性格活泼、 开朗, 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 有较强的求知欲望, 对音乐知识有初步地了解和认识, 模仿能力较强, 想象力丰富, 但在创造能力以及对音高的把握上还需要提高和加强。 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上, 习惯较好, 而且表情也较丰富, 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 部分班级还能识读简单乐谱。 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 并参与表演。 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上较弱, 咬字, 吐字也不够清晰, 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 爱表现自己, 常会出现喊歌现象,导致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 缺乏气息的支撑。
二、 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总共 12 课, 分别让学生了解几首中国优秀的儿童歌曲和几首优秀的外国歌曲, 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 如: 齐唱、 独唱等, 这是一种以音乐为纽进行的人际交流, 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欣赏有《绿色的小兵》等, 以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 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 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 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
(一) 感受与鉴赏
1. 音乐表现要素
(1)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2) 感受乐器的声音。 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 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 长短不同的音。 (木鱼、 碰钟)(3) 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 速度的变化。
2. 音乐情绪与情感
(1) 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 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2) 乐曲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3. 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儿歌、 童谣、 进行曲和舞曲, 能够通过模唱、 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能够随着进行曲、 舞曲音乐走步、 跳舞。
4. 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不同国家、 地区、 民族的儿歌、 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 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二) 表现
1. 演唱
(1) 参与各种演唱活动。(2) 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 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
(3)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 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4) 能用不同的力度、 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5)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五首。
2. 演奏
(1) 学习木鱼、 碰钟、 镲、 大锣、 鼓的演奏。
(2)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3. 综合性艺术表演
(1) 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2) 能够配合歌曲、 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3) 能够在律动、 集体舞、 音乐游戏、 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4. 识读乐谱
(1) 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2) 能够用声音、 语言、 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3) 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三) 创造
1. 探索音响与音乐
(1) 能够运用人声、 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 音色、 长短和高低。
2. 即兴创造
(1) 能够将词语、 短句、 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 速度、 力度等加以表现。
(2)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3) 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3. 创作实践
(1) 能够用线条、 色块、 图形, 记录声音与音乐。
(2) 能够用人声、 乐器或其他音源, 创作 1——2 小节节奏或旋律。
(四) 音乐与相关文化
1. 音乐与社会生活
(1) 感受生活中的音乐, 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2) 能够通过广播、 电视、 磁带、 CD 等传媒听赏音乐。
(3) 能够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
2. 音乐与姊妹艺术
(1) 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2) 能够用简明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3) 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3.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 能够了解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
(2) 能够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 接派情绪的音乐。
四、 教学重点
1. 能自然流畅的唱歌,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 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3. 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 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 自信心,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 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 教学措施
1. 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 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2. 课堂形式设计多样, 充满知识性、 趣味性、 探索性、 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用轻松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喜爱音乐课。
3. 因材施教, 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 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4. 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丰富课外音乐活动, 以学生的爱好为主开展课外音乐活动, 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学习音乐。
6. 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 在本校多实施, 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
阿里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
2、 在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 时, 能感受到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时欢歌竞舞的热闹情景, 并随音乐律动
教学重点: 1、 学唱歌曲《阿里里》 2、 听《阿细跳月 》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的不同节奏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定向听歌曲进教室
二、 歌曲学习
1、 学习歌词
(1) 你们去过云南吗?
(2) 就象同学们说的, 云南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
(3) 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来欢迎你们咯!
(4) 听歌曲一遍
(5) 你们喜欢听吗?
(6) 播放歌曲
(7) 你们再跟他们演唱一次吧!
(8) 你们想学吗? 我们一起来唱!
2、 学习旋律
(1) 你听到歌中唱得最多的是那句词?
(2) (阿里里, 撒小秧)
(3) 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4) 我们一起来对唱(师生互动)
(5) 你们觉得哪句最容易唱
(6) 教师边用手划出旋律线边教唱旋律
(7) 学生随课件一起演唱
3、 学唱歌词
(1) 纳西族的小朋友还喜欢边唱边跳!
(2) 老师示范声势
(3) 学生模仿(4) 学生分句接唱
(5) 自由交换动作演唱(6) 集体演唱
三: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2、 在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 时, 能感受到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时欢歌竞舞的热闹情景, 并随音乐律动
教学重点: 1、 学唱歌曲《阿里里》 2、 听《阿细跳月 》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的不同节奏
教学过程:
一、 欣赏《阿西跳月 》
(1) 同学们, 目的地到了, 你们闭上眼睛看我们到了哪儿?
(2) (课件播放音乐)
(3) 你们睁开眼睛, 我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4) 对了, 我们听到了很欢快的热闹的声音, 是吗? 在哪儿可以听到呀?
(5) 出示课题
二、 学习主题音乐
(1) 彝族的小朋友最喜欢围着篝火在月 色下起舞了!
(2) 我们在来听听!
(3) (课件播放) 《阿西跳月 》
(4) 读节奏, 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5) 你们听到这首音乐也想跳舞吗?
(6) 我们一起来吧!
(7) 你们听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
(8) 课件出示 521
(9) 学生模唱
三、 参与表现
(1) 请小朋友听音乐, 然后来动一动
(2) 把你的想象画面描绘出来
四、 全班分四组表现
(1) 声音: 嘿嘿(2) 拍手跺脚(3) 伴奏乐器
五、 综合表现
(1) 完整的听一遍, 全班小朋友拿上道具一起表演
(2) 自由评价(3) 课堂小结
金色的秋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自信、 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金铃铛》 ;
2、 能大胆地上台表演律动《摘果子》 ;3、 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 并能用轻快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1、 能自信地演唱歌曲《金铃铛》 ; 2、 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教学难点: 1、 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 律动《摘果子》
教学用具: 钢琴、 磁带、 录音机、 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二、 基础训练
1、 发声练习
1=C—1=F3/4
1356| 5——| 16666| 15555| 64321| | 秋风在唱歌,
gululululugululululugululululu. 小河在唱歌,
lalalalalalalalalalalalalalala.
2、 节奏训练
2/4XXX| XX| XXXX| XX|
XXX| XX| XXXX| X—| |
要求: 拍准十六分音符
2/4XXX| XXX| XXXX| XX| |
要求: 拍准八分音符, 掌握节奏
2/4XXXX| XXX| XX| X—| |
三、 新课教学
(出示课件——多媒体展示果园情景)
师: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瞧, 果园里传来一首欢乐的歌, 咱们去听听吧!
1、 师范唱; 2、 带学生朗读歌词; 3、 带唱歌曲; 4、 全班齐唱。
四、 参与表现
师: 下面啊, 我们来一个摘果子比赛。
1、 教唱《摘果子》 ; 2、 律动《摘果子》 。
五、 总结下课
1、 师: 美丽的秋天, 丰收的果园,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
2、 师生再见, 听音乐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自信、 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金铃铛》 ;
2、 能大胆地上台表演律动《摘果子》 ;
3、 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 并能用轻快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1、 能自信地演唱歌曲《金铃铛》 ; 2、 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教学难点: 1、 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 律动《摘果子
教学用具: 钢琴、 磁带、 录音机、 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二、 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 我们学会了一首《金铃铛》 , 那是描写什么景色呢? —对了, 是秋天丰收的景色。 今天啊, 我们再来听一首《丰收之歌》 。
三、 新课教学
1、 初听全曲
A、 听这首歌曲, 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B、 它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2、 再听全曲
A、 哼唱它的主旋律
1=C2/4153| 135| 135| 11|
4666| 3555| 2432| 1—| |
B、 说说它是几拍子的歌曲
C、 简单介绍歌曲
《丰收之歌》 是一首丹麦民歌, 它描写秋天田野上的庄稼都已收割, 果园里的水果也已摘完, 勤劳的人们获得了丰收, 同时, 也不忘记帮助别人, 表现了劳动人民丰收后, 到处都是欢歌笑语的热烈欢腾的场面。
四、 参与表现
师: 丰收的时候是一个热闹喜庆的时候, 为了庆祝丰收的节日,农村里的劳动人民喜欢敲锣打鼓来庆祝, 我们就用打击乐器来庆祝吧!
1、 教学生用铃鼓、 沙锤和碰铃, 用轻快的节奏给乐曲伴奏;
2、 请同学上来用乐器伴奏。
五、 总结下课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 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 因此, 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 经过一年的学习, 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 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 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 在歌唱, 舞蹈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 表现非常好。 有一小部分学生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 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 而且也能熟练掌握。 大约占整体学生的 30%—35%左右。 50%的小朋友还可以, 20%的小朋友唱歌时, 五音不全, 模仿能力又比较差。 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 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 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 因此, 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 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 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二、 教学目标
一) 、 知识目标:
1、 继续认识打击乐器感受音的长短, 并且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
2、 通过学习歌曲, 理解歌曲所包括的小知识。
二) 、 能力目标:
1、 学生通过学习歌曲, 学会用正确的口形, 姿势和呼吸方法歌唱。 自然圆润的发声, 清晰的咬字、 吐字。
2、 通过学习本册教材, 认识一些乐器, 初步学习演奏方法。
3、 通过音乐游戏, 引起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 通过声音创编的活动, 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 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 、 情意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 突出其学科的特点, 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 启迪智慧, 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使学生成为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四) 、 质量目标: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 掌握认识简单的乐谱的能力, 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 本学期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之相关的文化内容, 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 教材分析
1、 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 欣赏、 器乐、 律动, 创编等。 要求如下: 唱歌: 学习用正确的口形唱歌, 咬字吐字清晰, 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 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 欣赏: 欣赏优秀的歌曲、 乐曲、 民歌、 民间歌舞、 民间器乐曲。 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 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 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 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 器乐: 认识各种打击乐器, 并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 渐渐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律动: 要求学生配合音乐, 跟老师示范, 在技能训练上, 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2、 教学重点、 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发展创造思维。 教学难点: 审美情操的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四、 改进教学的措施
1、 落实教学具体措施。
2、 提优补差的内容、 途径和方法。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 在此基础上按课时, 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 认真写好教学详案。 认真执行课时计划, 严格把握课堂时间,
3、 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4、 认真按照教案上课, 上课坚持说普通话, 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
5、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适当放低要求, 放慢教学进展,打好基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根据本校条件设备, 充分利用投影仪、 录象、 录音机等教具, 努力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 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 为培养学生的兴趣, 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社会的中心工作, 丰富校园生活, 本学期准备成立几个兴趣小组, 如器乐、 舞蹈、 合唱等。
8、 提优补差的途径: (1) 、 通过课堂教学。 (2) 、 通过课外艺术活动。
9、 方法: 示范: 教师示范、 学生模仿。鼓励、 表扬法: 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法: 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扬长避短, 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