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活动课教案

2024-07-16 来源:步旅网

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

灵宝市第一初级中学        邵春艳

              审核人:赵黎明

[活动目标]

  1. 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 学会鉴赏文言文。
  3. 感受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领略他们的人格魅力。

[活动方法]

1、本次活动是对本单元学习方法的一次探讨,学习文言文,活动内容中具体提出了四项内容,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由内容到解答,里面暗含着哪些阅读文言文的思路方法,一样一样的讨论出结果来,并自己举例验证,然后在全班交流。

2、分类法归纳、列表法归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无数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吧!

  1. 明确活动任务
    1. 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 鉴赏文言文。
    3. 感受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领略他们的人格魅力。
  2. 第一题——采撷一束灵感

温馨提示:

本题是引导同学们阅读文言文要在反复诵读,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选文中某些古代文人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同学们在探讨是应注意这点。

  1. 学生小组交流对六篇文言文的思想启示。
  2. 老师提醒注意比较异同点。
  3. 点拨内容: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是古代文人的共同点,从中能感悟到他们积极的社会意义和人生态度,但吴均和陶渊明一样,感受到社会的丑恶,因为时代的局限,却选择了逃避现实,归隐田园。
  1. 第二题———带上一把钥匙

温馨提示:

本题引导同学们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充分利用课本注释,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课文中有关解题、释词、注音、通句方面的注释很多,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1. 学生自己阅读一遍内容。
  2. 交流如何巧借注释阅读文言文:

解题     释词      注音      通句

3、请学生从以上四个方面从课文中列举例子谈一谈。

  1. 第三题———积累一些词语

温馨提示:

   本题要学生注意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尤其是通假字以及古今意思有区别的词语,更应注意积累。

答案参考:

(1)“要”同“邀”,邀请;

(2)“反”同“返”,返回;

(3)“度”,推测;

(4)“怜”,爱怜,喜爱;今义:可怜、怜悯。

(5)“被”同“披”,穿戴;

(6)“病”,困苦不堪;

(7)“景”,日光;今义:风景、景色。

(8)“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 第四题———掌握一些句式

温馨提示:

本题是引导学生学习文言特殊句式的有关知识,更好理解课文。

答案参考:

    1. 文言文中常用“……者……也”作标志,判断句,译时应加“是”;
    2. “吾谁与归”即“吾与谁归”的倒装句;
    3. 状语后置,翻译时应把“于途”“于树”提前,即“于途歌”“于树休”;
    4. 省略主语,译时应补出:(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5. “林尽水源”及“林尽于水源”的省略。
  1. 第五题———了解一点常识

 

温馨提示:

对于古代文学常识,特别是课本中的注释中已经交待的,必须掌握。掌握的方法在于平时学完一个单元后,就要进行归纳整理。如用分类法归纳,用表格法归纳。

课文

出处

作者

评价

《陈涉世家》

《史记》

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东晋文学家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南朝文学家

《捕蛇者说》

 

柳宗元

唐代古文倡导人和奠基人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1. 第六题———练笔长廊

温馨提示:

第一题,可以写场面,也可以写过程。重要的是展开联想,教师可以用小标题提示或用设问的方式给学生一些启发。

例如:

(1)陈胜“辍耕之垄上”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陈胜筹划起义时所用的计谋,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2)小标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我读书,我快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二题,可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议论,也可以引申课外联系社会生活进行发挥。但写作必须有理有据,注意在概述事实事例的过程中夹叙夹议,就是论理。议论口子要小,中心要明确,不枝不蔓。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