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龙宫“借”宝 教学设计(河大版)教案

2024-07-16 来源:步旅网

《龙宫宝》教案1

 

作者:   加入日期:07-04-06

 

 

 

32龙宫借宝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孙悟空借宝的过程。

重点难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内容。

课时划分:

两课时。

32龙宫借宝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歌、谈话、导入新课。

1、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引发回忆。

2、谈话:你知道<西游记>中的哪些故事,你认识<西游记>中的哪些人物?

3、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4、板书课题。

二、质疑导读,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

谁到龙宫借宝?为什么到龙宫借宝?怎么借?借到什么宝?

2、导入读文,初步解疑。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读读记记。

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说说:迷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方面要注意什么?

教师强调识字难点。

”“

齐读生字新词。

分段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初步解疑。

学习练习正确地读课文。

理清文章脉络。

分为三个部分:

借宝原因――借宝经过――借宝结果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借宝原因。

1、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说说:孙悟空为什么要去龙宫借宝?

3、学生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4、谈谈:从这部分课文中,你对孙悟空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发言。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结束课堂。

 

32龙宫借宝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2、听写有关词语。

3、导言:打败了混世魔王,孙悟空真是春风得意,他搬来了傲来国的所有兵器准备教猴子们学习武艺,但他自己同有合适的一件兵器,在一

 

只老猴子的建议下,孙悟空决定去龙宫走一趟。

二、继续学文,了解借宝的过程与结果。

1、学生默读课文36自然段。

2、思考:孙悟空在龙宫里试了几样兵器,结果呢?

3、指名反馈。

4、引导了解、感悟。

这些兵器各有多重?

孙悟空是怎么样试用这些兵器的?

5、指名发言。

6、说说你从孙悟空借宝时的动作、语言中对孙悟空有了哪些认识?

7、对于孙悟空来龙宫借宝,龙王又是怎么对待的?

8、小结,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瑞气腾腾、伸缩自如、兴冲冲、竟然,体会金箍棒的神奇与孙悟空对金箍棒的喜爱。

9、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36自然段。

10、导言:孙悟空在龙宫里挑来挑去,老龙王看了是又气又怕,最后,在小龙女的引荐下,孙悟空终于如愿以偿地借到了宝贝――如意金箍棒

 

,你说孙悟空高兴不高兴?

11、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2、理解词语抓耳挠腮、作了个揖、高高兴兴,体会孙悟空对所借之宝的喜爱之情。

1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表演谈话。

1、学生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集体评议,把握人物特点。

(孙悟空:神通广大,读出敬佩;率真机智,读出可爱)

(老龙王:又气又怕,读出敬畏)

3、学生分角色表演孙悟空龙宫借宝的故事。

4、组织谈话,进一步认识孙悟空。

板书:

32龙宫借宝

九股叉(拿、耍)――太轻

方天戟(接、比划)――太轻

金箍棒(提、使)――称手

 

 

 

《龙宫“借”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孙悟空借宝的过程。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人物性格,联系整个西游记故事来分析本课内容。

教学方法:欣赏、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本文的故事学生基本上都已经掌握,主要是通过朗读、表演、讨论、音视频欣赏等手段对故事人物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教给学生一种欣赏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步骤:    一、听歌、谈话、导入新课。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欣赏动画片,引发回忆。(媒体资料见“音频资源”“视频资源”栏目)2.谈话:你知道《西游记》中的哪些故事,你认识《西游记》中的哪些人物? 3.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有趣的故事。4.板书课题。

二、质疑导读,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

谁到龙宫借宝?为什么到龙宫借宝?怎么借?借到什么宝?

2.导入读文,初步解疑。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读读记记。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说说:这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方面要注意什么?教师强调识字难点。 “称”“念”

齐读生字新词。分段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初步解疑。练习正确地读课文。

理清文章脉络。分为三个部分:借宝原因――借宝经过――借宝结果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借宝原因。

1.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说说:孙悟空为什么要去龙宫借宝?

3.学生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4.谈谈:从这部分课文中,你对孙悟空有了哪些了解?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重点分析

1.悟空实力强大使得各路妖王齐心归顺,宏大的场面描写铺垫出悟空本领的高强,为下文对看天宫埋下伏笔。

2.悟空对自身本领的说明,实际上表明了他具备“借”宝的实力。

四、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分析借宝经过和结果。

学生活动:

1.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各个人物的心理。2.思考:

(1)龙王怎样接待悟空的?他对悟空的要求是什么态度?

(2)悟空最后借到兵器了么?除了借兵器还提出了什么要求?你觉得悟空的行为有什么不当之处么?

(3)悟空走后龙王的态度又是什么样的?他又做了什么?

3.讨论、分析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重点分析龙王和悟空。

教师重点分析:

1.龙王迎接悟空的态度、听说要借宝而觉得“不好推辞”,从侧面显示出他性格上有软弱的一面,这为悟空成功“借”宝提供了可能。

2.悟空“借”到金箍棒又要披挂,显得有些不通情理,他强人所难的行为也为以后与天宫的对抗埋下了伏笔。

3.龙王前面刚应承送走宝物,后面就反悔上告玉帝。各位龙王的行径可谓卑鄙,这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

 

 

 

 

 

 

 

 

                        

《龙宫“借”宝》学教案

               姓名           组别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执笔:戚春磊      审查:王瑞琴   李月芳

 

评定等级:       写:        确:        成: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孙悟空借宝的过程。
分析本课内容。

教学方法:欣赏、讨论

 

重点难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作者简介:

吴承恩(1504-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他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

 

 

 

 

 

作品介绍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

 

一课前预习:

 

1写一写  用一用

 

                                       瑶宫贝     鼋鼍

 

2  什么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想一想你还知道那些关于小说知识?

 

     

     

3你知道<西游记>中的哪些故事,你认识<西游记>中的哪些人物?

 

 

4你印象中的孙悟空具有哪些超凡本领?  数一数。

 

 

5研读课文   谁到龙宫借宝?为什么到龙宫借宝?借到什么宝?

 

     

    ★ 6课文第四段 龙王 龙婆 龙女的对话,交代定海神珍的三个情况

 

      (1)神奇         (2)来历           (3) 送给猴王用意

     

★ 7从文章内容看,《龙宫“借”宝》中“借”加引号的原因是什么

 

 

二学习—研讨  (合作探究)

 ★  揣摩各个人物的心理。

 

    a龙王怎样接待悟空的?他对悟空的要求是什么态度?

 

 

       

 b悟空最后借到兵器了么?除了借兵器还提出了什么要求?你觉得悟空的行为有什么不当之处么?

 

 

 

      c悟空走后龙王的态度又是什么样的?他又做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三能力提高

 

           1 说说你从孙悟空借宝时的动作、语言中对孙悟空有了哪些认识?

 

 

 

         2.孙悟空在龙宫一共试了几件兵器?这在行文上起了什么作用?

 

 

           3、集体评议,把握人物特点。重点分析龙王和悟空。
                         

当堂练

一、自主实践

1.下列红色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点(mǎo) 榔(kāng) 数(xiè) (guì)

B.弟(shè) 欠(shē) 杀(zhū) (bó)

C.噪(guō) 的(wēi) 粗(nèn) (tuó)

D.敖(rùn) 挂(pī) 将(xiè) (biān)

2.下列红色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悟空会聚群猴。(召集)

B.悟空见了,跑近前接在手中,丢几个架子,撒两个解数。(武术的套路)

C.龙王道:“委的再无。”(真的,确实)

D.他尽力两手挝过道:“粗忒长些!……(再)

3.选出词语填空准确恰当的一项是(  )

好猴王,_______至桥头,_______一个闭水法,_______着诀,扑的_______入波中,分开水路,径人东洋海底。

 

 

 

 

A.跳 使 捻 钻  B.飞 用 念 跳

C.跳 用 捻 跳  D.飞 使 念 钻

4.从语言的角度对《西游记》作了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言小说

B.浅显文言小说

C.白话小说

D.古白话小说

二、能力提高【20 】    西游记知识小竞赛      得分                

1<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 、大闹______、真假_____、三借____

 

2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______

 

3.《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代人。

 

4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______;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

 

的是______,法名是______;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______。(13 每空1分)

 

5《西游记》中化作妖精的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别变为哪三位人物来哄骗唐僧,但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3

 

6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物是谁?说说理由    4               

 

 

三、写作攻略   张开想想翅膀

 

《西游记》虽是神话小说,但其内容丰富,有很明显的现实批判意义。联系当今社会续写一篇《西游记后传》。提示:面对2009 年西游记人物发生什么变化?

 

收获袋 坚信自己,我能行)

 

 

教学后记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