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1教案

2024-07-16 来源:步旅网

课题

练习1

备课日期

9.10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找出词语中用错的字,并加以改正。   

3、读句子,画出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   

4、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5、熟记12个成语。

6、读背《示儿》这首诗。

7、说话:学会解释。

教学重、难点

找出词语中用错的字,并加以改正。读句子,画出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教学准备

投影仪

课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教时

教学目标

用钢笔描红。找出词语中用错的字,并加以改正。读句子,画出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这些字你认为有哪些在书写时应引起注意?    

重点指导书写“生”、“之”两个字。“生”字笔顺在这里变成了:,卜个牛生。   

3.练习。    

(1) 教师巡视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指名读题目。

(1)指名朗读第一句话。

 

(2)观察字的行款、间距和标点的位置

 

 

 

学生练习描红。

 

学生仿写。   

 

 

 

 

 

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先找出词语中用错的字,再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2.指导。

(引导学生从音、形、义这三个角度来思考,分析错因,提高辨析能力)

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找出第二行的词语中用错的字,并进行正误比较,分析病因。

3.练习。

4.反馈。

指出全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并适当地增加一些改错字训练。

参考答案:

笆装机器(安) 开垦荒地(垦) 

刻服困难(克) 欣尝音乐(赏)

指名读题。

弄清楚题目的具体要求。

(1)指名读第一行的两个词语,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并用笔把用错的字找出来,在下面画上横线。

(2)想一想:是什么原因把“安”错用成“按”,把“垦”错用成“恳”的?

 

(1)把每个词语中用错的字改正过来,填写在括号里。    

(2)填好之后,再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用错的原因。

请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每人一行)

同桌互相校对。

 

 

 

 

 

 

 

 

 

 

 

 

看他们能否正确地修改出用错的字。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一是读句子,弄明白句子的大概意思;二是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括号里选择一个符合句子要求的词,然后画去那个不恰当的词   

2.指导。    

(1)出示第一句话。      

①“夸奖”是什么意思?(称赞) ‘‘炫耀’’是什么意思?(夸耀自己,认为自己了不起)      

②“夸奖”与“炫耀”有什么区别?      

③用同样的方法指导练习第二、三句话。   

3.练习。    

4.反馈。   

(1)指名读题。    

(2)弄清楚本题的要求。

 

 

把这两个词分别放到句子中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看哪个词比较符合句子的意思。

 

(1把每句话中括号里的不恰当的词画去。    

(2)仔细读句子,体会选择的词是否符合句子的要求。

(1)指名逐句回答。    

(2)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3)齐读,完成练习后的三句话。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第(1)小题。     

 

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第(2)小题。   

3.练习。    

4.反馈。    

 (4)指出全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适当增加一些矫正性训练。      参考答案:      

(1)“无论……都……”或“不管……总……”      

(2) 尽管……还是……

(1)指名读题。   

(2)说说本题要求是什么。

①自由读句子,仔细地体会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联系。②想一想,这两个分句之间可以用什么关联词语来连接③让学生把关联词语放到句子中去,仔细地读一读,揣摩体会所用的关联词语是否恰当。

(1)根据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联系,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填好后认真地读一读句子,仔细体会所填的关联词语是否恰当。

(1)同桌互相检查填写情况。    

(2)指名逐句回答。    

(3)齐读这两句话。

 

 

 

(这两个分句之间既可以用“无论……都……”又可以用“不管……总……”来连接)

 

 

 

 

 

 

 

 

 

 

第2教时

教学目标

熟记12个成语。读背《示儿》这首诗。说话:学会解释。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教师范读正音。

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条成语的意思:

赴汤蹈火:汤,开水。蹈,踩。形容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叱咤风云:叱咤,怒喝。一声怒喝就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极大。

卓尔不群:卓尔,超出——般的样子。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3.练习。

4.反馈。

指名读题目。

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学生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练背。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诗

2.指导。

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    

指导学生朗读。

  死去/元知/万事窒,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3.练习。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1)指名读题。

(2)说说本题练习的要求。

(1)小声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正确

(2)指名试读

试说诗的大意。

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齐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指名背

引导学生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脚

 

 

三 、教学第七题

 

1.审题。

2.指导。

 (1)启发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被别人误会。这时你是忍气吞声,还是适当地做些解释呢?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如何解释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会做解释。

3.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师生共同评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说话的语气和态度是否得体;

②说话是否通顺连贯;

③声音是否响亮,速度是否适当)

(1)指名读题目。

(2)弄清本题的具体训练要求。

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弄清楚做解释要注意的问题

 

从题中提供的三种情况中,任意选择一种,认真阅读,领会,并要想清楚以下的一些问题:

①向谁解释?

②解释什么?

③怎样解释?

(1)组织好语言,低声试说。

(2)同桌互相练说

指名当众演练。

根据评议的情况修正完善自己的说话内容和方式。

引导学生注意解释时要态度诚恳,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说清楚

教学反思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