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存在哪些问题?

2024-07-09 来源:步旅网

1、用户著作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用户著作权侵权涉及到的主体包括供应商和广大用户,网络著作权是指著作者对于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作品具有合法享有权的权力,就如同网络技术一样,是具有一定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除非经过著作权人同意,其他主体不得擅自使用或者复制他人知识产品的,只不过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变得比较多元,但是我们应该树立一种“使用他人智慧结晶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这种观念的,当下盗版产品盛行就可以看出用户对于著作权这一权力的理解是有待进一步提升的。意识决定行为,因此目前用户在保护著作权意识方面的欠缺是导致网络著作权遭侵犯的根本原因,也是未来保护网络著作权工作中的重点工作之一。

2、网络作品专有权和用户的利用权难以平衡

所谓的用户合理使用权是指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无需支付相应报酬而合理使用他人著作权的合法权力。此概念中的关键词就是“合理”,但是何为“合理”,何为“不合理”却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22条列举了12种属于合理使用的情形,但是这些情形却没有包含网络环境下版权合理使用的问题。著作权的保护所依据的法律制度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但是这与网络的自由性、传播速度快等特性是存在一定的矛盾性的,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网络作品权利保护也像传统作品那样执行,那么网络力量的发挥必然会受到阻碍。因此,一旦著作权被很好的保护起来,必然会影响用户的合理使用权发挥,这样是不利于文化传播和相互借鉴的。总之,我们目前面临难得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保护网络著作权作者合法权益,同时又不能限制用户对于网络著作作品的合理使用呢?

3、著作权法律制度还有待完善

其实,我国对于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是经过了一段发展时间的,比如先后经过了传统著作法的修订、颁布《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慢慢的开始建立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律保护体系,但是网络环境使得网络著作权的形式也是日益多样化而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未来的发展也是不可估量的,这就给著作权的法律保护制度建设提出了挑战。我国原有的著作权法律制度立法关于网络信息版权的保护比较模糊,也没有具体的法律规范,这就给执行带来了一定阻力。

网络平台可以说是著作权侵权的重灾区,对他人创造出来的作品,在网络平台上可以短时间之内就转载上千万,这样的结果也显示出了我国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现在没有保护著作权的意识,不懂得保护著作权,其实往大了说说也是社会文明的倒退。

一、著作权继承后可以转让吗

著作权转让分为部分转让和全部转让两种。著作权的全部转让,是作者在著作权保护期内,将作品著作权中的财产权有偿全部转移给他人使用。部分转让,是作者或其他著作权所有者,只将一种或几种方式使用作品并获得报酬的权利转让给他人。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人在使用作品时,超出合同约定转让的使用方式,必须征得作者或其他著作权所有者许可。著作权中作者的精神权利是不能转让的。转让作品的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的,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转让的权利种类限于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转让合同中著作权人未明确许可、转让的权利,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另一方当事人不得行使。对于公民个人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根据《民法典》中相关规定,著作权属于公民的,在公民死亡后,其享有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在法律规定的保护期限内,可以作为著作权人的遗产,由其继承人继承。如由著作权而产生的稿酬、奖金等财产权利就是可以转让,也可以继承的。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著作权的继承仅指财产权利的继承。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