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金数额可由双方协定,但不能超过损失的30%。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不遵守规定可向劳动部门申请仲裁。劳动仲裁应在1年内提出,不满意可向法院起诉。《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培训费用与服务期的违约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时效为1年,中断和中止情况也有规定。违约金应根据合同约定,一般不得超过损失的30%,超出部分法院不支持。
法律分析
劳动合同的违约金的具体数额只要不是过高都是可以双方协定的,违约金的赔偿是不能够超过损失的30%的,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数额:在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有明确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不遵照本法规定约定违约金的,当事人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一般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1年内提出;如果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劳动合同的违约金是没有具体的数额规定的,
具体得看合同的约定,违约金的赔偿一般在损失标的的30%以下浮动,超过了的部分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如果诉讼维权的话,那么超过的部分法院是不予支持的。
结语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违约金应根据双方协定确定,但不得超过损失的30%。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律规定约定违约金,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一般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的一年内提出。如果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合同的违约金应根据具体合同约定,超过损失标的的30%部分是无效的,法院不予支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五条 【违约金】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