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岁寒三友的句子精选101句

2024-07-16 来源:步旅网

岁寒三友的句子 精选101句

1.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 李颀《望秦川》

2. 尘封往事薄如纸,是我家书与韵和。

3. (相聚文学)(相聚文学)王敬平七律四首

4.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5.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6.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7.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 王冕《白梅》

8. 堆砌暮云何处家,风停老树息归鸦。

9.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10.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11. 释义:一双幽暗的松树在尘世出现,数粒稚嫩而翠绿的小松初生的枝叶挂在二尺高的松树上。从此静静的书窗外可以听这细微的松声,如琴声一般常伴着读书人。

12. 岁寒三友:三友指松、竹、梅。松、竹在寒冬季节枝叶不凋,梅花则迎寒开放,所以称“岁寒三友”。它们被认为有骨气,值得仿效为友。

13. 译文:摆脱尘劳事不寻常,须下力气大干一场。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14. 自是子献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

15. 南宋诗人陆游爱咏梅,北宋仲仁和尚爱画梅。陆游总是站在风雨交加的黄昏,瞅着正在开着花的梅树感怀身世;仲仁和尚总是躺在自己的床上,盯着窗前放置的梅花察言观色。之所以要躺着看梅花,是因为他发现每当夜色来临之际,梅花会在月色下展现出疏影横斜的奇妙身姿。每到此时,仲仁和尚都会连忙掏出笔墨,细细描摹梅花的形状。虽说在北宋时期,画梅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但完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这种画梅手法,仲仁和尚是当之无愧的创始人。

16. (相聚文学)甘肃礼县王敬平律绝七首

17.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18. 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19. (作者)李商隐(朝代)唐

20. 殊非际遇出深山,颠沛流离若等闲。三献君王天下晓,安知缘在此中间。

2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2. 亦开金石锁,能赶鬼神移。

23.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24. (相聚文学)甘肃王敬平七绝五首

25. 不爱松色奇,只听松声好。

26. 将“眼中之竹”变“手中之竹”

27. 溪中雁影,门前燕子,酥雨入帘轻。

28. 松树大多瘦硬、劲挺、多姿,所以画“松”与画“峰”一样讲求下笔的“硬气”——笔的燥硬、用墨的深沉以及恰当的渲染,都很重要。在李唐这幅《万壑松风图》中,能看到不少北派诸家“硬笔”的技巧,在气势夺人的峰峦之外,古松满谷,松涛万顷,同样气势雄浑而端重。所以如果想要把松画好,不妨多留意松树的前后关系,运笔用墨最好学习李唐那般,短促、干松、铿锵有力。坦荡胸怀,画由心生,据说经常画松之人可得“海纳百川”的胸襟。

29. 岁寒三友之墨梅,QQ号(2540325904)师从红楼诗缺两行,得其雅正。岁晚思无已,花中偏得名。

30.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31. 喜欢请点在看呦!~↓↓↓

32. 沐雨披风彻骨贫,岩边深谷度年轮。偶然孕却黄金梦,便有无穷开采人。

33.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4. 水墨晕染之处,便是梅花盛开之时

35. 妆台昔日巧为宾,总是惺惺映玉人。何故今朝无了趣,孤芳落落久生尘。

36.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37.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 张谓《早梅》

38.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39. 夜倚深秋细细听,风中倦影叹伶仃。天南地北浑为客,欲问家山何处停?

40. 岁寒三友:松、竹、梅描写梅花的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1.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42.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43. 秦皇旧日封,靖节何年种?

44.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下年 一作:明年)

45. 芳草青青泥土路,小童吹笛牧牛归。

46. 要想知道这青松又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47. 大面积对松树刻画的作品,除了唐代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之外,在书画集大成者的宋代,也涌现出一大批画松的高手。南宋李唐有一幅著名的《万壑松风图》,长17厘米,宽18厘米,至今仍被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当年李唐在创作这幅作品时,已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家,但画中所有的落笔都刚劲有力,无论是岗峦还是峭壁,都好像有斧头刚刚凿过,表现出特别坚硬的感觉。

48. 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49.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50.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唐钱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唐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唐岑参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俄)莱蒙托夫《帆》啊大海——你多么慈祥,博爱——(美)狄金森《蓝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51. 译文:分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满目凄凉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鱼书不传我去哪里问讯?

52. 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一时折得,铜瓶插看,相映乌纱。明日扁舟东去,梦魂江上人家。

53.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得比蓬蒿高出了许多。

54. 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

55. 既是一个故事,一种形象,既是一件艺术品,也一种流行文化。可以说,无论是放在过去还是现在,“岁寒三友”都是我国文化界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

56. 译文:白梅生长在有冰有雪的树林之中,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

57. 常怀敬佩松梅客,风雪霜花结友邻。

58. 枫叶落,潮声起,大海逐流年。

59.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60. 朱门处处多闲地,正好移云覆翠苔。

61. 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这青松又高又直。

62. 影镂碎金初透月,声敲寒玉乍摇风。

63.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4.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65. (相聚文学)甘肃徽县张卫红老师作品五首

66. (相聚文学)我们永远在一起

67. 描写岁寒三友的诗句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68. 译文: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我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子变成白玉般洁白。

69. 梨花三月逢春雨。柳岸杨枝绿。

70.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71.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72.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73.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74. 没能看到它那笼聚云气的心志,谁能知道它有不畏霜雪的傲骨。

75. (相聚文学)移民车上的思绪‖作者王敬平‖朗诵张思扬

76. 寒冬时节,松经冬不凋,竹傲骨迎风,梅耐寒开放,人们常常称它们为“岁寒三友”。自古以来,人们就喜爱松梅竹,写下不少动人诗篇。

77.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78.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79. 对于仲仁和尚笔下的墨梅,同朝诗人黄庭坚这样形容:“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像这样以水墨晕写梅花的各种姿态,以画风而论自然自成一格,因此也受到不少同行们的追崇。文人画家扬无咎是仲仁和尚的“粉丝”之不仅学习了水墨晕染技巧,后来还创立自己的画派,以白描来勾画梅花,那是后话。

80. 据史书记载,古代有不少文人都是“鲜花控”,且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81.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82. 芳草萋萋绿满枝,桃红李白看多时。

83. 岁寒三友之翠竹,QQ号(1253075171)师从红楼诗缺两行,得其拗峭。仍留负霜节,唯有岁寒知。

84. 无题二首作者:李商隐(唐代)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85.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86. 寒冬时节,松经冬不凋,竹傲骨迎风,梅耐寒开放,人们常称它们为“岁寒三友”。自古以来,人们就喜爱松竹梅,留下了不少赞咏它们的诗文。我们一起来读读古人是如何描写它们的。

87. (相聚文学)王宏快板‖全民严防抗疫情

88. (相聚文学)《陇南的冬天》王敬平诗词五首

89.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

90.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91. (相聚文学)甘肃徽县张卫红/古诗(吟春)十首

92. 从此静静的书窗外可以听这细微的松声,如琴声一般常伴着读书人。

93. (相聚文学)王敬平格律诗五首

94. 郑板桥爱竹,爱得人尽皆知。相对于其他艺术大家对于风花雪月的博爱,这位清代画家一生只画兰、竹、石,可以说是相当专情。竹子所代表的是一份气节和修为,后人之所以提起画竹就想起郑板桥,大概是因为他的画法与众不同。

95. 形神未与差毫分,原是天庭桂魄身。怎奈微躯投在水,风欺鱼戏不为珍。

96. (作者)陆游(朝代)宋

97. 描写岁寒三友的诗句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98. 主张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99. (作者)黄櫱禅师(朝代)唐

100. 除掉瘟神千业兴,农耕时节莫相违。

101.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