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场合,如果某人使用激烈言辞对他人进行侮辱和诽谤,导致受害人无法忍受人格上的侮辱而死亡,那么该行为人将面临侮辱罪和诽谤罪的刑事责任。而即使在非公共场合,如果行为人在从事不正当行为时与他人发生争执,并用恶言伤害他人,导致受害方气绝身亡,行为人将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气死人一般要负法律责任。如果双方在公众场合,气人者用语激烈,对受害人进行侮辱、诽谤,受害人无法承受人格上的凌辱,气绝身亡的,气人者可以构成侮辱罪、诽谤罪,要负刑事责任。如果双方并不在公共场合,但行为人在从事不正当行为时,与人发生争执,并恶语伤人,使受害方气绝身亡的,要负民事赔偿责任。
拓展延伸
"情绪引发的伤害:法律责任与社会倡议"
情绪引发的伤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法律责任和社会倡议。在法律上,是否要对情绪引发的伤害承担法律责任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故意或过失、行为的合法性等。然而,社会也在不断倡导尊重他人情感和情绪健康。尽管法律责任有限,但社会倡议强调我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尽量避免对他人造成情绪伤害。这需要培养情感智慧、提升人际关系技巧,以及加强沟通和理解能力。通过法律和社会倡议的双重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他人的情感权益,促进和谐的社会关系。
结语
情绪引发的伤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法律责任和社会倡议。在法律上,对于在公众场合使用激烈言辞对他人造成人格侮辱、诽谤并导致其气绝身亡的行为,可以构成侮辱罪、诽谤罪,需承担刑事责任。而在非公共场合,恶语伤人导致受害方气绝身亡的情况下,则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然而,社会也在倡导尊重他人情感和情绪健康,强调我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尽量避免对他人造成情绪伤害。通过法律和社会倡议的双重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他人的情感权益,促进和谐的社会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