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早哺乳可减轻病情

2023-07-18 来源:步旅网

篇一: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致残

市民李女士一家刚刚喜得贵子,小宝宝刚出生时肤色红润,健康可爱,一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可三天后宝宝皮肤泛黄,连眼珠子也有点黄,这些异常让全家人有些揪心,刚开始还以为感染了肝炎,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诊断结果表明:宝宝得的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指数略高,在医院做了两天蓝光照射,黄疸就退了。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不必过于担心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大约有60%的孩子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这一症状。海南现代妇婴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王蓉说,很多爸爸妈妈看到出生不久的宝宝皮肤和眼睛巩膜发黄感到很紧张,其实大可不必。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惊慌,可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发展速度作一个初步判断,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治疗。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2-3周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持续时间也较久,大约要满月才能消退。

王蓉建议,在黄疸期间应该多给宝宝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以便加速血液循环、增加宝宝排便次数,让宝宝依靠肠道系统自行排出胆红素。另外,保证宝宝充足的光照、早开奶、勤喂奶、吃饱奶、远离可导致黄疸的药物和食品等有助黄疸消退。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重在预防

如果是黄疸持续不退而且有加重的迹象,同时宝宝出现精神不好、哭闹增多、体重下降等情况时,便不可再掉以轻心。王蓉表示,当新生儿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积极治疗:24小时内出现黄疸;黄疸程度深,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就加深很多;黄疸持续时间长或消退后又重新出现并进行性加重: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

“从皮肤上看,孩子的皮肤呈柠檬黄或胡萝卜黄,都应该是病理性黄疸。仅脸部、躯干发黄为轻度,黄过膝盖到脚是中度,手心、脚心都是黄色就属于重度了。”王蓉表示,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有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溶血,母亲患肝炎、地中海贫血、肠道病,孩子有宫内感染等,有的则因为喂养母乳而出现。

王蓉强调,不论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马珂)

篇二:新生儿要警惕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新生儿期常见的生理现象,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内处于低氧环境,导致红细胞生成增多以提供更多的氧气,而出生后随着呼吸功能的增强,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来运输氧气。这部分多余的红细胞被破坏、衰老,分解成胆红素进入血液,当皮肤毛细血管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时,就形成了我们肉眼可见的黄疸。

据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阚清介绍,虽然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现象,但是当合并有某些疾病的时候,黄疸就会超过一定的“度”,成为医生们所说的病理性黄疸,对新生儿的身体造成伤害。最严重的表现就是胆红素侵入脑细胞,形成胆红素脑病,急性期会出现发热、抽搐的表现,甚至危及生命,远期会造成智力、听力、运动功能的永久性伤害。

新手爸妈们该如何早期发现宝宝的黄疸,又该如何把握黄疸的“度”呢?首先,观察宝宝的皮肤黄疸最好选择在白天自然光线中。其次,黄疸的发展一般是从额部开始,逐渐波及面部、胸腹部、四肢、掌心。如果黄疸发展到了胸腹部,一般考虑为中度黄疸;到达四肢、掌心,就要考虑为重度黄疸了。第三,正常的黄疸在出生后两三天出现,一周左右达到最高峰,两周左右基本消退。如果黄疸出现时间提早,进展速度快,达到了重度黄疸的程度,或者消退明显缓慢,就需要警惕病理性黄疸的可能,应该及早就医。

此外,还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情况。如果宝宝在发生黄疸的同时出现吃奶减少、精神萎靡或者发热,要警惕感染引起的黄疸,也就是医生们说的败血症。另外,O型血或者“熊猫血”(Rh阴性)的妈妈们要特别注意溶血性黄疸的发生。如果宝宝出现黄疸的同时还伴有白色或浅黄色的大便,需要警惕先天性胆道疾病的可能,应该及早到医院明确诊断,早期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篇三:宝宝病理性黄疸 早哺乳可减轻病情

汪女士刚生完宝宝,孩子第二天就出现黄疸,几天后孩子皮肤越来越黄,没一点消退的迹象,医生说这是病理性黄疸。孩子奶奶听人说,有些病理性黄疸是母乳喂养导致的,就要求她停止母乳喂养。汪女士无奈只好咨询医生,而医生的说法完全相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要早哺乳,这么做可减轻黄疸程度,预防核黄疸发生。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新生儿肝脏所生成的胆红素主要经肠道排泄。如果新生儿能够及早排便,进入肠道的胆红素便可随着排便过程而顺利排出。反之,当新生儿排便延迟,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量减少时,肠道内胆红素不能顺利排出,就会在肠道内积聚并经“肠肝循环”重吸收返回肝脏和血液中,既使得肝脏负担加重又造成血清胆红素异常升高而加重黄疸。

从临床观察来看,新生儿通常在出生后10-12小时左右初次排便,2-4天开始排出黄便。新生儿的这种排便规律主要是与初次哺乳时间及哺乳次数有关。如果能尽早开奶、早期哺乳,并且每日哺乳次数不少于8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乳汁分泌,增加新生儿母乳摄入量,还可通过吸吮反射促进肠蠕动,促进胎便顺利排出。同时促进肠道内胆红素的排出,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有利于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由此可减轻黄疸程度,防止病理性黄疸所致核黄疸的危害。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