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带你认清瘢痕疙瘩的症状和病因 什么是瘢痕疙瘩

2023-07-20 来源:步旅网

一、瘢痕疙瘩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疤痕是皮肤受到损伤后,结缔组织代替了正常的皮肤结构,一般不超过原有病损区,病程短,而到后期可自行变软且较稳定,对机体功能形态不造成明显的影响。而疤痕疙瘩超出原有肌肤范围向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侵润扩大,病程长,且持续性增长,表现为不规则的肥厚性赘生物,高出于皮肤表面,蟹足状生长,伴痒、刺痛、呈红色或暗红。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而且较原有疤痕范围更加增大。疤痕疙瘩不能自行消退,需要干预治疗。

疤痕疙瘩、疤痕过度增生是创伤、外伤的一种重要的并发症,造成疤痕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烧烫伤、外伤、创伤、痤疮(青春痘)、打耳孔、打预防针,都可以形成不同程度的疤痕增生及疤痕疙瘩。它的预防措施主要在于疤痕形成前、形成间尚未成熟阶段,主要目的是尽量去除各种造成疤痕增生的因素,减少疤痕的生长,预防疤痕对机体造成的各种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时注意尽量减少对患处的机械、化学、热力的刺激,避免反复牵拉、摩擦溃破,感染的发生。

平时注意防止创伤、烧烫伤、打耳孔、纹眉线等以免损伤真皮,特别是免役功能差的部位,如胸前,肩背等处。平时常吃含碱类食物如海带……等。因为这些食物长期食用有改善其疤痕体质的功能。

二、瘢痕疙瘩的症状表现

瘢痕疙瘩可持续存在并逐渐向四周扩展发生坚硬有弹性的斑块,呈蟹足样延伸,超出开始时的瘢痕范围。

瘢痕疙瘩早期皮疹呈粉红色或黄红色,隆起皮肤表面,顶端扁平或有蒂,表面光滑,常有毛细血管扩张,周围有红晕,日久皮疹变为棕色、淡褐色或苍白色。自觉疼痛,有阵发性或持续性轻痒、刺痒感,痛感敏锐、触痛明显,当天气变化时尤为敏感。

瘢痕疙瘩皮损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自行停止发展,皮损数目大小不等,外形各异,回缩者罕见,发展缓慢。损害坚实而有韧性及弹性,边缘清楚,呈圆饼状。在进行性增大时,老损害更硬,同时色素加深,也可形成糜烂或溃疡,很少有继发鳞状细胞癌者。

瘢痕疙瘩好发于胸、肩背、四肢、面、耳、颌、颈等部位,其它外伤、烧伤及痤疮发病处也可发生。“自发性”瘢痕疙瘩发生于眼睑,前额、手掌、足底,婴儿很少发生,儿童期发病率较高,青春期至30岁最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临床分型

原发型疤(瘢)痕疙瘩,多在胸前或肩后,初起小红点伴痒,逐渐由小到大,由软变硬,色红或暗红,有索条状、蝴蝶状、圆形、不规则形等。

继发型疤(瘢)痕疙瘩,瘢痕凸出皮肤,色红或暗红伴痒或刺痛,部分有明显向外延伸的毛细血管。

三、瘢痕疙瘩的诊断方法

瘢痕疙瘩的诊断:

1.胸部X线检查,必要时作骨骼摄片。

2.血、尿常规检查。

3.早期梅毒有皮肤粘膜损害者,可作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4.应作梅毒血清试验。初筛试验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或血清不加热反应素玻片试验(USR)。证实试验包括荧光螺旋体抗体血清吸附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

5.晚期梅毒应作脑脊液检查,包括细胞计数、总蛋白量测定、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VDRL试验)。

6.必要时作皮肤***组织检查。

瘢痕疙瘩的鉴别诊断:

表浅性瘢痕:指皮肤浅表的瘢痕(surface scar),除表面粗糙,色素改变外,无功能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瘢痕将逐渐不明显。

萎缩性瘢痕(atrophic sear):是因较大面积的深度烧伤或慢性溃疡创面愈合后形成的一种不稳定性瘢痕组织,又称不稳定瘢痕。瘢痕组织很薄,表面平坦,外层仅覆盖一层萎缩的上皮细胞,易破,局部血循环差。

肥大性瘢痕:在早期,肥大性瘢痕与瘢痕疙瘩是无法区别的。2~3月后皮损的进一步表现,才能说明其今后的病程。肥大性瘢痕的损害范围不会超过原来创伤的区域,多在生长数月后停止发展,潮红消退,呈自然退变状态。肥大性瘢痕可在皮肤受到创伤后3~4周内发生,瘢痕隆起增厚,形成境界清楚的斑块,因有细小毛细血管的扩张,故呈淡红或红色。对于瘢疤体质的人,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对于瘢疤疙瘩也不要随意手术切除,以免手术后愈合瘢痕更大。

四、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手术治疗:

治疗原则是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切除瘢痕、松解挛缩的软组织、修复创面和术后加强功能锻炼等。

1.手术时机

(1)待瘢痕稳定,基底松动后进行。过早手术,解剖层次不清晰,易发生误伤,而且出血多。一般在伤愈后一年。在等待手术时机期间,应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并辅以按摩、理疗、体疗等,以阻止挛缩的进展,促进瘢痕的软化松动、防止关节的僵化。

(2)对于眼睑或口周等部位的挛缩瘢痕,为了保护视力或解决进食困难,应尽早手术。

(3)对烧伤后发生于功能部位的瘢痕挛缩,为避免出现继发畸形,可早期施行手术,尤其是儿童时期。

2.切除瘢痕、松解挛缩

这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步骤。

操作要点:

(1)四肢部位宜在充气止血带下进行,可减少出血,使手术野清晰,加快手术进度。

(2)切开与挛缩纵轴相垂直的切口,在瘢痕和正常组织间进行逐段,钝性分离松解,保持挛缩的紧张状态,以利手术操作,直至挛缩完全解除。有时还需行肌腱延长、关节囊切开、关节韧带切除等辅助性手术,才能达到彻底的松解。松解中可顺势施加适当外力,但切忌用暴力牵拉,强求关节复位,以免发生神经、血管等软组织的撕裂伤。

(3)复位、固定:复位后的关节如不稳定,小关节可穿入克氏针做2~3周的短期制动;较大关节,则需术后用石膏绷带制动。确实无法复位者,可行术后牵引,或关节成形或融合术。

(4)瘢痕应以彻底松解为原则,如面积过大或供皮区受限时,可在充分松解挛缩的前提下部分切除瘢痕组织。对于瘢痕皮肤,如为美容目的和面积不大时可全部切除,否则,可部分或全部予以保留,以免增加供区瘢痕,得不偿失。瘢痕张力消失后,瘢痕皮肤质地可改善。

(5)位于关节两侧的创缘,如不在侧中线上,需切成曲线或锯齿状切口。

3.修复创面

(1)蹼状挛缩瘢痕者,可利用“Z”字成形术或多个“Z”字成形术、五瓣成形术等充分利用瘢痕两侧的相对松弛的皮肤,松解挛缩,修复创面。

(2)多数情况下创面均需补充皮肤。一般用中厚皮片移植术,如所用皮片面积甚大而皮源严重不足时,可选用较浅表的萎缩瘢痕为供皮区。

(3)如瘢痕切除后的创面缺损有肌腱、骨或关节外露。或后期尚需行有关肌腱、神经或关节等较为复杂的手术者,需采用皮瓣或皮管修复。

4.手术切除加放射治疗。手术切除后第3天即行放射治疗(浅层x线、同位素)。切忌单纯手术切除,以免癫痕再复发。

(二)封闭治疗

皮损内注射乙酸浚尼松龙或曲安缩松A混悬液、每周1次、连续注射4~5次。每月注射皮质类固醇可使瘢痕疙瘩有一定程度变平。

(三)音频电疗

具有消肿、镇痛及促进瘢痕组织吸收等作用。

(四)C02激光治疗

细小瘢痕疙瘩可行超脉冲C02激光治疗。有一定效果。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