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都有什么并发症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护理

2023-07-20 来源:步旅网

一、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1、婴幼儿心力衰竭应与以下情况区别:

(1)重症支气和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有呼吸困难,呼吸及脉搏增快等体征,由于肺气肿而膈肌下降,可使肝脏在肋下2~3cm处触及,以上体征与心力衰竭相似,但其心脏不扩大,肝脏边缘并不圆钝。

(2)于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因患儿缺氧,常出现呼吸增快,烦躁,青紫加重及心率加快,但并无心力衰竭的其它表现如肝脏肿大等。

2、年长儿心力衰竭应与下疾病鉴别:

(1)急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及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这些疾病发生心包堵塞及静脉淤血时,其症状与心力衰竭类似,但心包疾病有以下特点可资鉴别:

①奇脉明显;

②腹不较突出,与其它部位水肿不成比例;

③肺充血多不明显,故患儿虽有颈静脉怒张,腹水及肝脏明显增大等体征,但呼吸困难不显著,多能平卧;

④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同位素心脏血池扫描也可协助诊断。

(2)肝,肾疾病引起明显腹水者:应与右心衰竭鉴别。

二、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1、一般治疗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是极重要的治疗措施,应采取各种办法避免烦躁哭闹,解除紧张心情,可口服***或注射***钠等镇静药,必要时用***0.1~0.2mg/(kg·次),作皮下注射,最大量不超过10mg,保持半卧位可减轻呼吸困难,饮食应限制盐量,一般每天饮食中的钠量应减至0.5~1g,给予容易消化及富于营养的食物,宜少量多餐,氧气吸入可视呼吸困难的程度而作决定,应保持大便通畅,并发细菌感染时可使用适当的抗生素。

2、洋地黄类药物

(1)洋地黄的作用洋地黄和其它类似洋地黄药物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其作用如下:

1)对心脏的作用:洋地黄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效益在于增加心肌收缩力,使心搏量增加,心室排空完全,心室舒张末期压力下降,从而静脉充血症状减轻,洋地黄可使在体和离本,正常和衰竭的心脏增加收缩力,其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有的证据表明洋地黄抑制心肌细胞膜上(Na+-K+)-ATP酶,造成舒张期Na+,K+主动运转减弱,细胞内Na+增多K+减少,细胞内Na+增多,可促使Ca++从肌浆网钙池中释放至肌纤蛋白的Ca++增多,从而增加心肌的收缩力,也有不少认为洋地黄只有在中毒量时才能抑制(Na+-K+)-ATP酶,因此提出两种受体学说:一种受本可与治疗量洋地黄结合,在去极化时促进Ca++的内流,并使肌浆网钙池中Ca++释放,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中毒量洋地黄抑制心肌细胞膜上另一受体,即(Na+-K+)-ATP酶,并认为细胞内K+减少,为洋地黄中毒时心律失常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

三、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并发症

1、洋地黄制剂: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并发症,尤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小儿洋地黄中毒最常见的表现为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过早搏动,快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其次为胃肠道反应,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较少见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头晕,色视等。未成熟儿及初生2周内的新生儿,并用利尿剂于洋地黄后易发生洋地黄中毒,表现为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高钙、严重弥漫性心肌损害。用药后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洋地黄制剂达到疗效的主要指标是:心率减慢、肝缩小、气促改善,安静、胃纳好转、尿量增加。

2、血管扩张剂: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血压下降,其次是心悸、头痛、恶心。在用药前应测量血压、心率、用药过程中应监测复查,酌情调节滴速,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医师做好处理。应用硝普钠治疗时要严格掌握剂量,使用监护仪专人监测血压改变。同时输液瓶、管要用黑布包裹避光。

3、利尿剂:使用碱性利尿剂易引起低血钾,要警惕在与洋地黄制剂并用时易出现洋地黄中毒反应。长期应用利尿剂时应注意有无精神萎靡、乏力、腹胀、心音低钝、心律失常等低血钾的临床表现,必要时可查心电图和血钾,以便确诊,用药期间应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桔类,绿叶蔬菜等。

四、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保健

护理

1、休息,应安排患儿卧床休息,尽量保持安静。有气促者采取半卧位,青紫型先心病患儿取膝胸卧位,小婴儿取15°—30°斜坡卧位。根据心衰程度限制活动度:心衰I度可下床活动,心衰Ⅲ度应绝对卧床。

2、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饮食不宜过饱,保持大便通畅,应少食多餐,注意食用含纤维较多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开塞露、甘油栓通便。给婴儿喂奶还应防止呛咳,吸吮困难者采用滴管或鼻饲喂养。

3、控制水、钠据人量,给予低盐饮食,钠盐每日不超过o.5—1g。每日液体人量宜控制在75mykg以下,输入速度宜慢,以每小时5myk8为宜,液体张力宜低。

饮食

适宜食物:菜花

忌吃食物:大葱,大蒜,姜

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为主。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