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诈骗的故意和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才算诈骗。构成诈骗罪的,一般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诈骗罪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要件。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
(4)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诈骗罪的证据主要包括:
1、能够证明诈骗犯罪事实的物证;
2、被诈骗钱款转账记录、账本等书证;
3、证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所作的陈述;
4、被害人就其受害情况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情况所作的陈述;
5、诈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6、勘验、检查笔录等。
侵占罪与诈骗罪的本质区别: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本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包括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是不特定的财物,包括公共财物和私人所有的财物。
诈骗与经济纠纷的界定如下:
两者的含义不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是犯罪行为的一种,公安机关对其立案侦查有权管辖;经济纠纷是指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议,是民事纠纷的一种,公安机关不能干预经济纠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