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年同学会致辞 篇27

2024-07-17 来源:步旅网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油城鹤乡,生机盎然,秋高气爽,蟹肥稻香。在举国上下喜迎共和国60华诞和我国第24个教师节的热烈气氛中,我们盘山三中1965届三年一班同学在富丽堂皇的生态园酒店聚会,这是我们毕业44年后最隆重的一次盛会。值此,我们由衷的感谢我们的同学、我们班的佼佼者,我们心中引以骄傲的榜样和明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院长,郝政利少将。是他的到来,也是他的倡议,才有我们的聚会。我作为这次活动的召集者之一,向郝政利同学以及在座的各位学友表示深情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鼓掌敬礼)。

  此时此刻,我们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回首往事、苦乐酸甜。我们是承前启后的一代,我们在困境中度过童年和少年。我们没有经受过战火硝烟,更没当过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而我们却饱尝了共和国创业时的艰苦磨练,四个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也曾挥洒过血汗。我们在合作化高潮中背着书包走进校园,戴上红领巾,立志接好革命的班。生活的艰辛,让童年时的我们就承起家务负担,洗衣做饭、缝补衣衫,拣粪拾柴,抬水种园。在大跃进的喧天锣鼓声中,我们身体虽然稚嫩,却提前当上了小社员,播种锄草、追肥田间,拾谷穗,收棉花,挥铁锹、抬土蓝,在深翻会战中顶星夜战。那年代读书只是我们的副业,劳动占去了我们大半的时间。三年自然灾害中我们饱受饥饿,多数同学不得不含泪辍学,背井离乡度灾年,我们以坚强的毅力留下来,在简陋的校园中以书为乐,在朗朗诵读中打发饥肠辘辘的熬煎。我们艰难的读完小学,在升学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步入三中的校园,我们是那一时期高升地区的佼佼者,好多人曾对我们刮目相看。头名状元曹占久,侯艳华为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是李香志,第四名才是王升山。在那所充满活力书香四溢的校园里,相识了许多德高望重学养深厚的师长,结识了50位终生难忘的学友同年。记得唱玉珍老师曾把郝将军呼为赫政利,贾鸿昌老师误把王营长点为王云年。段英杰老师把复课生叫老革命,戏称学习差的同学脑瓜最灵最尖,正是这些幽默和诙谐,才使我们在笑声中减轻压力和负担。我们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坚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言,早起晚睡,孜孜不倦。学识长进,步履更坚。曾记否,伟大领袖,发出号召,雷锋精神,溢满校园。班主任王学锋抓得最紧,团支书张秀荣积极肯干。我们班被列为学习标兵,新的班风把我们带入更高的起点。曾记得教室的墙壁上贴着一张醒目的条幅,那是解放军战士周玉顺的学习感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互相帮助,共同向前。我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更遵循突出政治又红又专,田径场上李福林得过百米第一,篮球竞赛中董志仁拼搏最欢,大乐队吹出时代进行曲,贾桂金的歌声最美最甜,陆万长单口相声夺冠,女生小合唱全校拔尖。校园仅三载,往事一串串,美好的故事一篇又一篇,一辈子讲不完……

  今天,我们最幸福,此刻,我们最开心。遥想当年,我们都是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以雷锋、董加耕、邢燕子为榜样,满怀豪情,唱着: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走出盘山三中的校门,步入军营,走向田间,进入工厂,跨进新的校园。各自展翅高飞,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智慧与汗水描绘最新最美的画卷。

  如今,我们为之奋斗,为之拼搏,为之付出的祖国和家乡,人民步入小康,旧貌换新颜。城市高楼林立,街道笔直又宽,矿区油流滚滚,工厂机械轰鸣震天,社会安定和谐,城乡捷报频传,到处莺歌燕舞,事业繁荣空前。回顾过去,我们无怨无悔,面对今天,我们欢歌笑语尽开颜。

  记得,1987年5月,政利学友荣归故里,部分同学,踏着《二十年后再相会》的旋律,相会聚龙园酒店,美好的记忆,至今留在心间。

  眼下,时空又穿越二十二个春秋,我们又一次重逢相见。历史留给我们的歌曲是《夕阳红》,我们却老当益壮,高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首红色经典。对面相望,我们都已年过花甲,可是壮志不减当年。时刻钟情于党的事业,余热光照晚年,前程更灿烂。

  中国先秦时期的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思想家奥古斯丁也有一句名言:“人与人的友谊,把多数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由于这种可贵的联系,是温柔甜蜜的。”

  我们牢记古圣人的名言,珍惜友谊,团结向前。让我们同窗三载之情,化作潺潺的流水,浇灌我们美好的生活,成为我们珍爱生命的动力和源泉。

  同学们,我们应珍惜这次聚会,敞开心扉,尽情交谈。把积在心窝里的话语,畅所欲言。谈出来,讲出去,让我们把幸福共同分享,让大家把快乐一起体验。让我们三年一班几十颗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几十双手抱成一个拳,形成一个核心,永远不离散。(鼓掌)

  同学们,为了助兴,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宴。诗人郭小川在《祝酒歌》中有诗句云:“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话,万言不赘。”让我们放开酒量,开怀畅饮,看谁能成为今天的酒仙。

  谢谢大家。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