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一年多来,我可谓是感触良多,曾经以为我可以做得很好的,可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让我一度的茫然,不曾想护士的工作有这么的难。这个难,不是我们的工作有多累多难,而是在沟通。我发现很多病人并不理解我们的工作,而且,对医疗的期望值过高,当疾病的发展不受控制时就会有很多的矛盾出现,护士被责怪、责备时不时发生。而处在我们的角度也不能理解病人及其家属,总觉得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努力,到了最后却得到这样的回报,就会抱不平,觉得不值,随之对病人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这一年来我也曾因得不到病人的理解而纠结过,一边想做好这份工作,一边又在为得不到理解而感到郁闷。在纠结中渐渐感到心力憔悴,抵抗力下降,最后不堪重负的我“被迫”换了一个角色--病人。我因病住院了,彻头彻尾成了一个病人,在住院的那段时间,让我充分体会并理解“病人”的感受。记得刚开始发现疾病时我是不敢相信的,一直有“不会的、别是误诊了”的抵触、侥幸心理,到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时,才勉强接受现实,随之是一种无助感和巨大的恐惧感包围着我,此时医生就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我把所有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医生身上,希望他能为我解除病痛,并且要快要好要不痛。然而,由于手术是在局麻下进行的,手术时与之后所经历的那种疼痛感,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记得手术那天我因疼痛而发出的叫喊声,可谓是震惊了整个科室,那时的我大脑里只有一个念头:疼的要命,其他的什么都没办法思考,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根本不可能顾及到别人的感受。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啦,其实可能是害怕比疼痛要多一些吧,又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其实,胸腔闭式引流在我们科是最常见的了,在以前每当病人晚上叫打止痛针的时候,我总是不以为然地在想:有那么痛吗?经历过这些后,我才知道原来的自己是那么的漠然,想法是那么的可笑。从此我开始学会理解、体谅那些日夜备受病痛折磨的病人们。
住院的日子过得总是那么的漫长,有时我真的怀疑时钟是不是忘了走。等待康复的心情又是那么的迫切,从置管那天开始我就一直在期待着拔管,天天望着引流瓶,看看是不是没有引流液了,每天更换引流瓶的时候我总是满怀期待,总是希望能听到“可以拔管了”的好消息,当一次又一次等不到的时候心中不免失落,但我仍在微笑,假装欣然接受。从此我明白那些对着我们微笑的病人并不是不在乎,或是看得开,而是他们在自我安慰。
随着引流液的减少,复查的日子到了,那天我的心情只能用忐忑来形容,我知道复查胸片意味着什么,如果不出意料我应该准备可以拔管出院了。心里充满期待可以早点出院,默默祈祷病情不要向坏的一边发展。我记得复查那天结果还没送回科室,我已迫不及待就自己先跑到放射科去看结果,一看完结果我的心情直跌谷底:病灶只形成了包裹,必需继续接受药物治疗。从此明白,病人身体在受疾病折磨的同时心理也在承受着折磨。
从不可置信的住院,到满面春风的出院可以说是备受煎熬。从此我知道病人不是不理解我们,而是他们也无法控制自己。病人家属也一样的紧张,我记得妈妈那段时间一直在问我的病情,天天都做好多好吃的给我,老怕营养跟不上。我知道他们都很紧张。从此我也理解病人家属对亲属的那份关爱和焦虑。
在家休整静养时,我重新审视了我所选择的职业,思考今后我应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护士,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对一位首次来住院的病人,我们热情微笑迎接,给他一句简单的问候,会给病人很大的安慰,能使他们消除陌生感,从而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在日常治疗护理中,多做解释工作,给患者一个自信而坚定的微笑,能消除紧张,打消顾虑,让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当患者病情好转和康复时,给予一个赞许的微笑,说一句鼓励的话语,能愉悦患者曾经伤痛的心;当处于临终或“回天乏术”时,除了做好必要的解释、安慰外,给予更多真诚的关爱、人性化的服务送好最后一程,让病人走得舒服、安心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只要身穿护士服,工作在临床一线就要学会面带微笑,用真诚的、专业的关心、爱护病人,替病人着想,我坚信,护患关系会迎来美好的春天。
所以,要说我今年的工作体会可以用两个字概括--用心。当你用心地去理解一个病人,学会换位思考时,很多时候你会感同身受,很多的事情你会自觉自愿去做,为减轻病人的痛苦而想尽办法,甚至会为了病人不断地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