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期末检测试题,充分体现新课标中倡导的新理念。试卷知识覆盖全面,考查内容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社会生活实际。从学生答题情况看,成绩还可以,少数学生较差。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一、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数据与实例)
三年级:从做题的技巧来看,学生审题不够细致:三题的7小题有一部分同学填错,没养成很好的审题习惯,马虎做题。再者,三年级学生尚小,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有待加强训练。
四年级: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
1、总体来看,学生的成绩有所进步,一部分儿童成绩较差。根据考试情况来看,试题内容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真实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生活领域和社会实践能力,因而学生测试的积极性较高,成绩较理想。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成绩较差。
2、根据学生答案中反映的问题分析,大部分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此外,由于试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不多,这样增加了难度。另一个原因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错别字较多。如简答题中对具体事例的言行评价组织太简单,语言不够通顺,因而失分较多。
3、学生的基本能力有所提升,但外地和周围的农村小孩成绩让人担忧,这与家庭的环境和父母的辅导有关。
学生答案中反映的问题分析
(1)个别学生审题意识还比较差,反映出学生做题的不认真与毛糙。
(2)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扩展与延伸做的还不是很好,对一些资料的收集还没有很全面,致使学生出现了知识的盲区。
(3)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积累较少,审题能力较差,个别题因而失分的学生较多。
(4)学生理解方面的问题。有个别同学虽然他们也明白要求,明白题目,可由于理解有误。失去了不该失的分数。这还要归责于教师指导不细。
五年级:从学生的得失分情况看,学生的判断题、选择题失分较少,简答题第二题失分
较多,整体情况一般。学生失分的原因分析:导致考试中出现的一些不足,我认为主
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一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忽视该学科的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下没巩固;
2、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强,看问题还不够全面;
3、对于这些同学课堂效率还有待提高。
4、应该更多让学生注重一下课外更多注意拓展以及延伸。
六年级:从学生答题情况看:
1、填空题少部分学生丢分,
2、选择题和判断题绝大部分
学生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简答题是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答题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表达准确完整,基本理念掌握较好。但填空题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少部分学生根本不记或记忆模糊不准确,导致丢分。
从学生的试卷结果看反应出以下几个问题:
1)本册教材内容多、涉及面广
(古今中外都有),有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时间较远,学生理解很难。
2)由于课节少
学生背诵的时间少、课后又不巩固。
3)学生的课外知识面窄。因为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了解课外知识的渠道少,所以课本以外的知识了解的就少。
4)学生的卷面书写不够工整,这说明平时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格。
二、主要对策
1、我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重视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认真分析本门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4、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命题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试题质量较好,没有可提的建议。
四、本套试卷及优秀试题评析
1、本套试题内容丰富,题目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检测,符合教材要求,难易适中,题量适当,充分考查了学生课本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题目所占比例搭配比较合理,试题比较简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充分体现了自我。
2、本试卷知识点能紧紧围绕新课标准出题,既全面又有侧重。试题既重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查,也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考查,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考查渗透在整个试题中。
3、试题内容能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体现了各单元的主要内容、设计合理。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课本知识理解生活的能力,注重了学生生活习惯与品德的养成方式以及对生活事件是非判断的能力。突出学生的现实生活、重视品德的培养。
4、试题实而活,难易度适中,由易到难,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区分“优中差”兼顾“学困生”。
(1)改变了试题偏、难和以“背”为主要特征的题型,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常识为考查内容,对试题的考查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而是通过生活故事去反映所学知识。
(2)离开了课本,走进生活,用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去应用课本知识。
(3)注重了对学生生活常识的指导,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生活。
(4)注重了地方性特征。
总之,本次注重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测试,试题也附合课标理念,但从学生答题的情况看,学生对“学生理论”掌握的不实,有许多达意不准的现象,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注重优化教法,更好地进行学法指导,以更好地达到学科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