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
目的:告诉人们节约的重要性
方法:上网查找有关节约型社会的资料
过程:1、上网查找资料
2、编成调查报告形式
结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资源的承载能力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而许多资源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当务之急,更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
附:资料
警惕“节约冷漠症”
一边在研讨“节约能源”的课题,一边能源浪费正悄然发生:室内能见度很好的上午,几盏大吊灯毫无顾忌地打开着;气温当日飙升至摄氏20度,大楼的中央空调却按“老皇历”照常供暖……
采撷于上海的这一镜头,在公众场合屡见不鲜,与“长流水”一样已让人习以为常,很少有人把它当作大事。“俭以养德”的古训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已被弃之脑后,由习惯成自然的“全民浪费”还在不经意间扩展:许多电脑闭置时也常开着;电视机、VCD、空调等家用电器则关机后仍处于待机状态,多数家庭从不把白天不用的家用电器插头拔掉。据上海能源管理部门统计,按平均每户家庭每天有15瓦特待机耗电量(相当于一台电视机和一台VCD待机)计算,上海480万户家庭在白天高峰时就增加7.5万千瓦左右的用电负荷;一台电脑的待机能耗高达30瓦,如果上海15万机关干部下班后都不关掉电脑电源,仅此一项,就将每天增加4500千瓦的用电负荷,倘若加上企事业单位的电脑待机浪费,数字十分惊人。
我国的资源禀赋并不理想,尽管矿产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是人均占有水平很低。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的最低值,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5,而每万元工业产值却比发达国家多消耗近40%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的世界第二消费大国,而创造的GDP却不到世界总量的4%。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痛下决心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而诊治“节约冷漠症”,唤起全社会对资源浪费的切肤之痛,则是重中之重。
有一个现象耐人寻味:来自发达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的人士,对我国的种种资源浪费现象异常敏感,对见怪不怪的白天开灯、电视待机、宾馆空调夏季温度调得太低而冬季又调得太高很不理解,责备我们在“奢侈地使用能源”。他们的“敏感”源于本国“从娃娃抓起”、列入相关课程的“地球村”概念和节约资源教育。这些比我们富裕得多的国家,对使用能源尚能精打细算、锱铢必较,那么,饱受资源匮乏之苦的我国,更应该把节约和保护资源放在优先位置,锲而不舍地抓紧抓好,并使之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自觉行为。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最近,上海市不仅出台了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等一系列大举措,而且号召党政机关带头节约,有关部门还发出了“夏季把空调控制在27摄氏度,随手关灯,随手关电脑”等倡议。这种倡议,是对“节约冷漠症”发起的挑战。只有当节约资源意识渗透至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和人们自觉选择的生活方式,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才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