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办理取保候审案件需多长时间才能有结果?

2023-09-30 来源:步旅网

取保候审决定书的结案时间没有统一规定,简单程序为3个月,普通程序为6个月。法律规定在这些时限内完成就可以,但每个阶段可能会延期。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公诉案件应在受理后3个月内宣判,可延长3个月。取保候审是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一种暂不羁押的处理,需要符合条件并按规定流程申请。取保候审的解除是在期限届满或发现不应追究刑责时取消。

法律分析

一、作出取保候审决定书多久必须结案

1、取保候审决定书多久必须结案在法律上没有统一规定,简单程序为3个月,普通程序为6个月,法律上规定在上述时限内完成就是可以的,检察院批准逮捕后将案卷移交公安机关继续侦查,期限2个月,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向检察院公诉科移送审查起诉,审查期限1个月,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在3个月内审理判决,如果案情复杂,每个阶段可能延期。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二、取保候审决定书什么意思

取保候审的解除是指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或者发现被取保候审人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取消取保候审的制度。取保候审是相关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一种暂不羁押的处理。它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但要想取保候审相关行为人是需要符合相关条件并按照相应的取保候审流程进行取保候审申请的,申请成功后在取保候审期间行为人也是需要遵守相应规定的。

拓展延伸

取保候审案件办理周期与审理时效有何关系?

取保候审案件办理周期与审理时效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办理周期是指从案件受理到最终结案所经历的时间,而审理时效则是指法院审理案件的合理时间范围。两者的关系在于,办理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了审理时效的达成。如果取保候审案件的办理周期较短,那么相应的审理时效也会更短,案件能够得到更快的审理和结案。相反,如果办理周期过长,将导致审理时效的延长,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等待和不便。因此,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院应积极推进取保候审案件的高效办理,以确保审理时效的合理达成。

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取保候审决定书的结案时间在法律上没有统一规定。一般简单程序为3个月,普通程序为6个月。各个阶段的期限为:逮捕后2个月,审查起诉1个月,法院审理判决3个月。然而,案情复杂可能会导致延期。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法院应在受理后2个月内宣判,最迟不得超过3个月。对于特殊情况,可以延长3个月,甚至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延长。取保候审是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一种暂不羁押的处理方式,需要符合相关条件并遵守相应规定。取保候审案件的办理周期与审理时效密切相关,法院应积极推进高效办理,以确保合理的审理时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