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追究需要满足事实条件和法律条件。事实条件指有客观真实证据证明的犯罪行为存在,不要求证据充分,但不能凭估计猜测。法律条件指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必须是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罚应罚性的行为。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进行立案追究。
法律分析
1.事实条件,即有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
有犯罪事实,是指有被客观、真实的证据所证明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的存在,包括犯罪的预备、实施、未遂、中止和既遂,但是,这不意味着证实犯罪的证据需要确实充分,但也不应是办案人员凭估计、猜测得出的结论。
这里所指的“有犯罪事实”,主要是指犯罪事件已经发生,即有犯罪的客体和客观要件;而对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的查明则不是立案的必要条件,而是立案后需要进一步查清的问题。因此,此时的证据并不要求达到充分的程度,也不要求一定要查获犯罪人,更不要求查明全部案件的事实和情节。
2.法律条件,即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立案追究的行为,必须是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罚应罚性的行为,只有当这种犯罪事实确需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才予以立案。
拓展延伸
公安机关立案所需的条件及相关程序
公安机关立案所需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案件必须涉及刑事犯罪行为,符合刑事立案的基本要求。其次,必须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起诉,包括目击证人的证言、物证、鉴定结果等。此外,案件必须在法定时限内提起,以确保诉讼程序的有效性。在程序方面,公安机关需要依法进行立案登记、调查取证、审查起诉等程序,确保案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此外,还需要对案件进行合法的分类、分级处理,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强制措施,如拘留、逮捕等。总之,公安机关立案所需的条件及相关程序是为了保障社会秩序和法律的正常运行,确保公正、公平、公开的司法实践。
结语
根据以上所述,立案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事实条件和法律条件。事实条件要求有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并且需要有客观、真实的证据来证明犯罪行为的存在。法律条件要求该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罚应罚性。公安机关立案所需的条件包括刑事犯罪行为、足够的证据、法定时限内提起、合法的程序和分类处理等。这些条件和程序的确立旨在保障社会秩序和法律的正常运行,以实现公正、公平、公开的司法实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