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规定,入职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是合法的,如果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不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支付双倍工资。未签订劳动合同可能引发纠纷,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解决。
法律分析
一、入职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合法吗?
入职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是合法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上述条款强制性地规定:单位在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最迟应在“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因此,这实际上是有限度地放宽了订立劳动合同的时间要求,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如果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其行为即不违法。
但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则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这是对用人单位在自用工之日一个月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处罚措施。
二、不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对原来的劳动用工制度将产生一些重大的转变。企业要及时转变用工观念、理顺劳动用工制度,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在过去的企业用工中,经常存在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按此规定,企业用工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将承担非常不利的后果。《劳动合同法》虽然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可以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长期使用的非全日制用工,还是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好,以免引起混淆。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入职后的一个月内,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对劳动工作的相关情况进行说明,并根据条款的规定内容进行履行。如果劳动者入职后一个月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双倍的工资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
结语
合法签订劳动合同,确保员工权益。根据《劳动合同法》,入职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是合法的。单位需在一个月内与员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否则需支付双倍工资。未签订劳动合同会带来不良后果,如劳动纠纷等。用人单位应及时转变用工观念,遵守劳动法规,签订合同以保障双方权益。如有争议,可通过劳动仲裁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二条 【劳动合同的种类】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二十条 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生效】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