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与解封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时不满18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其犯罪记录应封存。封存的犯罪记录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除非司法机关需要查询或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如果封存记录的未成年人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发现有漏罪,可以解除封存犯罪记录。
法律分析
不影响下一代。
1、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除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封存。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检察院应当在收到法院生效判决后,对犯罪记录予以封存。人民检察院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应当对相关记录予以封存。
2、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3、被封存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如果发现漏罪,且漏罪与封存记录之罪数罪并罚后被决定执行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对其犯罪记录解除封存。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救助措施的有效性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下一代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预防与救助措施的有效性至关重要。预防方面,可以加强社会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以及提供心理辅导和职业培训等支持。救助方面,应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确保未成年犯罪者得到适当的惩罚和改造机会,同时也要提供社会支持和康复服务,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有效的预防与救助措施能够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减少对下一代的负面影响,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结语
通过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我们能够保护他们的隐私,避免其犯罪记录对其未来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预防与救助措施,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康复服务。只有通过有效的预防与救助措施,我们才能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减少对下一代的负面影响,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