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
大家好!
我是王洋的家长,老师给我这个机会,让我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教育孩子的体会,我很高兴,但也有点紧张。因为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主要还是靠学校的培养,老师的教导和孩子自己的努力,家长只是起一种辅助的作用。但常听别人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觉得这话也很有道理,因为孩子在学校里主要是学一些课本上的知识。在全社会都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培养孩子全面的能力,要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我们家长应该说是负有很大的责任的。我不是搞教育的,对这方面没有多深的研究,但同作为家长,我们希望孩子进步的心情是一样的,所以不管对错,我愿意把我平常与孩子相处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我觉得要让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家长必须先端正自己的态度,把孩子看成是家庭平等的一员,做到尊重孩子。现在由于电影、电视、网络等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太丰富,孩子成熟的越来越早,他们现在比我们当年这个年龄所了解的、所懂的事要多得多,对许多事情他们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时候如果我们还是始终以长者自居,要求孩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不允许孩子和家长有任何不同的意见,那不仅会伤害孩子,而且会使孩子与我们越来越疏远,最后我们说的正确的孩子也不听了。所以,我在平时与孩子相处时,尽量以商量的方式说事,不强制孩子做他不爱做的事。对孩子提出的正确的想法,我也及时采纳。有时自己在孩子面前说了错话,做了错事,我也能向孩子认个错。这样,孩子始终觉得与我没什么隔阂,与我就象是个朋友一样,什么话都能和我说,我有些什么事跟他说他也就能接受了。
其次,我觉得对待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想方设法,尽最大的努力保护孩子的自信心,让他始终觉得自己行。我曾经看过一份资料上说,人的脑细胞数量特别大,每个人一生真正开发使用的,不超过自己大脑容量的10%。在大脑巨大的数量面前,不同人之间脑细胞数量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所以,对这些刚刚起步的孩子来说,他们智力上的差别并不是很大的。作为我们家长明白了这一点,就要对孩子多鼓励、多支持、多帮助,不能老是在孩子面前一个劲地说别人家的'孩子有多好,说他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要把“孩子,你能行”挂在嘴边,让孩子始终感觉到自己得到了家长的重视和赏识。孩子做错事时,不要过多指责,要用简单明了的话告诉他应该怎样做。孩子能自己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如削铅笔、整理书包、给自己倒杯热水等,让孩子多做这些小事,事事都成功了,也是培养和增强他们自信的一个重要方法。如果总怕孩子做不好,事事包办代替,不仅会使孩子懒惰,不懂得体贴别人,也容易使孩子畏畏缩缩,丧失自信。再就是要注意保护孩子的童心。应该说,小孩子由于知识和阅历所限,有时候说的话、做的事、问的问题在我们大人看来是很可笑的。但其中往往体现着孩子的一种不受陈规陋习约束的创造性思维,是孩子脑子中闪现的创造性的火花。这里我想给大家讲我女儿的几个真实的小例子(大海的边,别把星星打下来呀),类似这样的话,我想可能我们都听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时我们如果给他表扬和鼓励,对他进行分析引导,就会让孩子遇到事更爱开动脑筋去想、去分析,就会让他越来越对自己有自信,越来越敢想敢说敢做。反之,如果我们大人不及时给予引导,或者说几句“胡说八道”什么的,就可能把孩子创造性思维的门路就此关闭,使他再也不爱去动脑,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了。
第三,我觉得要努力在家庭中营造一种学习的气氛和环境。学习需要一种环境和氛围,孩子爱不爱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态度。这种环境,不仅是要给孩子准备一张书桌,准备一盏台灯,更重要是家长要肯花时间和精力陪着孩子学习。要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特点,为他准备一些各种类型的书籍,培养和引导孩子形成自己看书学习的习惯。我在孩子上幼儿园和刚上一年级时,只要晚上在家,我总坚持在孩子睡前给他讲一段故事,这不仅让他学到了一些知识,而且让他形成了看书学习的习惯。在他学会了拼音,认了一些字以后,我就给她买了不少带拼音的知识类、故事类书籍。现在每天睡觉前,有时早晨醒来以后,她都会自己拿起书来念上一段。这不仅让他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知识,而且也帮助他复习了书上新学的字,学到一些字的新的用法,对他们的课堂学习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以上是我在与孩子相处时的一些粗浅体会。在这里说一说,对我自己也是个很好教育,因为有些事我虽然认识到了,但坚持得并不好。我相信在对待孩子方面,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独到之外,我衷心希望学校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让我也能向大家学一点好做法,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