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解释:高尚德操不敢攀,只想守穷为气节。诗词名称:《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本名:陶渊明。别称:陶潜。字号: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所处时代:魏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出生时间:公元352(壬子年)或365年(乙丑年)。去世时间:公元427年(丁卯年)。主要作品:《命子其三》《赠羊长史》《停云其一》《乞食》《杂诗其三》等。主要成就:田园诗派创始人、文学史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谬得固穷节”的详细介绍:
一、《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的全文 点此查看《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的详细内容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二、译文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隐居茅舍掩行迹,远与尘世相隔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无人知晓来眷顾,白天柴门常关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年终寒风正凄冷,天空阴暗整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侧耳倾听无声响,放眼户外已皎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劲峭寒气侵襟袖,粗茶淡饭常空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房中空荡显凄凉,竟无一事可欢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千年古书皆阅览,时时读见古义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高尚德操不敢攀,只想守穷为气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坦途大道若不走,隐居躬耕岂算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我寄深意在言外,志趣相合谁识别!
三、注解
寝迹:埋没行踪,指隐居。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居室。
邈:远。
世:指世俗,官场。
绝:断绝往来。
顾盼:犹言看顾、眷顾。
莫:没有人。
荆扉:用荆条编成的柴门。
翳翳:阴暗的样子。
经日雪:下了一整天的雪。
倾耳:侧耳细听的样子。
无希声:没有一点声音。少。
皓已洁:已皓洁。副词“已”插入两个形容词之间,是一种修辞方式。白,明。
劲气:猛烈的寒气。
箪瓢:即箪食瓢饮。竹编的盛饭容器。剖开葫芦做成的舀水器。指孔子学生颜回。辞绝。经常。陈设。萧条,冷落。空荡荡的房屋。形容一无所有。
了无:一点也没有。
可悦:可以使人高兴的事情。
遗烈:指古代正直、刚毅、有高尚节操的贤士。
谬:误,谦辞。
固穷节:固守穷困的气节。
平津:平坦的大道,喻仕途。本义为渡口,这里指道路。如果。
由:沿看,遵循。
栖迟:游息,指隐居。
讵:岂。
一言外:一言之外。指上面四句话。意思是除四句话外还有很多的未尽之意。契合,指志同道合。
别:识别。
四、赏析
题中的癸卯岁,是公元403年(晋安帝元兴二年),陶渊明三十九岁。先二年,公元401年(安帝隆安五年),渊明似曾出仕于江陵,旋丁母忧归家。这首诗即丁忧家居时之作。敬远是渊明的同祖弟,其母与渊明的母亲又为姐妹;先渊明卒,渊明有文祭他。文中可见两人饥寒相共、志趣相投的密切感情。渊明这首诗借赠敬远以自抒情怀。作诗当月,桓玄篡晋称楚,把晋安帝迁禁在渊明的故乡寻阳。这是一场政治上的大变局,诗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渊明不是对于世事无所动心的人,但处在当时东晋统治阶级自相争夺严重的险恶环境中,他只能强作忘情,自求解脱。解脱之道,是守儒家的固穷之节,融道家的居高观世之情,但又不取儒家的迂腐,道家的泯没是非。 “寝迹”四句,写自己隐居家中,销声匿迹,与世隔绝,四顾没有知己,只好白天把“荆扉”(柴门)长闭。“寝迹衡门(指陋室)”,并不是渊明本怀消极,是被黑暗世局迫成的。“邈与世绝”,实际是“绝”不了的;“邈”更难说,安帝就被禁近在咫尺的寻阳。复杂的情怀,坚苦的节操,“莫谁知”倒是真的,就诗篇来说,只把敬远除外。这四句转折颇多,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为:“一意一转,曲折尽致”。起四句叙事,接下去四句写景。景有“凄凄”之风,“翳翳”之雪。“凄凄”来自“岁暮”,“翳翳”由于“经日”,轻淡中字字贴实。四句中由风引起雪,写雪是重点,故风只一句,雪有三句。“倾耳”二句,千古传诵,罗大经《鹤林玉露》说:“只十字,而雪之轻白虚洁尽在是矣。”查慎行《初白庵诗评》说:“真觉《雪赋》一篇,徒为辞费。”《采菽堂古诗选》说:“写风雪得神。”其妙处在轻淡之至,不但全无雕刻之迹,并且也无雕刻之意,落笔自然而兴象精微,声色俱到而痕迹全消,不见“工”之“工”,较后人一意铺张和雕刻,能以少许胜多许。“劲气”四句,紧承风雪叙事:写寒气侵衣,饮食不足,屋宇空洞萧条,没有什么可娱悦的。一“劲”字备见凛冽之状;“谢屡设”三字,以婉曲诙谐之笔写穷困,尤饶达观情趣;“了无”撇扫之词,束上启下。“历览”八句,议论作结:屋内外一片严寒(暗包政治气候),事无“可悦”,唯一的排遣和安慰,只有借读“千载书”,学习古代高人志士的“遗烈”;“遗烈”两字,偶露激情。“高操”两句,又出以诙谐,掩抑激情。有人说这是讽刺当时受桓玄下诏褒扬的假“高士”皇甫希之之流,实际上还包含作者不愿为司马氏与桓氏的争夺而去殉“臣节”的意思;假高、愚忠,俱不屑为。“固穷”自守,本无以此鸣高之意,故自嘲此节为“谬得”。诙谐中表现了坚贞与超脱的结合,正是前面说的对于儒道精神很好的取舍与结合:是非不昧,节行不辱,而又不出于迂拘。仕进的“平津”(坦途)既不愿再走,那么困守“衡门”,就不自嫌其“拙”了;不说“高”,又说“拙”,正是高一等,超一等。“寄意”二句,才写到赠诗敬远的事,说“寄意”于“言外”,只有敬远能辨别此心“契合”之道,归结诗题,又露感慨。黄文焕《陶诗析义》说这八句,转折变化,如“层波迭浪”,庶几近之;但更应该说这“层波迭浪”表面上竟能呈现为一片宁静的涟漪。 此诗前半叙事、写景,后半议论,俱以情渗透其中。尽管事写得很简洁,景写得传神入化,议论很多;但终以情为主,而情偏没有直接表露。把悲愤沉痛和坚强,变成闲淡乐观和诙谐,把层波迭浪变为定流清水,陶诗的意境,自然达到了极顶的深厚和醇美。
五、陶渊明其他诗词
《桃花源记》、《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一》、《五柳先生传》、《饮酒其一》。相同朝代的诗歌
《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苦寒行》、《蒿里行》、《步出夏门行冬十月》、《龟虽寿》、《步出夏门行艳》、《气出唱》、《陌上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