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群岛东门岛是东门礁上填海造的人工岛,面积0.08平方公里。卫星图片显示东门礁填海活动开始前,仅是380平米的混凝土平台。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象山东门岛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象山东门岛导游词1
东门渔村是一座四面环海的海岛,它素有老东门新石浦之说,可见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千余年来,东门渔村与石浦渔港隔海相望,守望相助,它那宽大的胸膛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渔家儿女。
走进东门岛,道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浙江渔业第一村,”那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它向世界展示了渔村儿女的勇敢与智慧,幸福和自豪。
沿着海边新建的马路往里走,你可以看到一艘艘焕然一新的钢质渔船迎着海风,安然自得的静躺在妈妈的臂弯中憩息。海水温柔的抚摸着归航的渔船,相互之间倾诉着彼此的思念。路边,铺着一张张绿色的网,女的在补网,男的在劳作,晶莹的汗珠挂在满是笑容的脸上。几家门前晒着一些鱼干,一阵海风扑面而来,空气中顿时布满了鱼味儿。吆喝着,号子声络绎不绝,呈现出一派浓厚的渔家风情。公园里垂柳依依,绿树成荫,公园的中间有湖,湖中有鱼儿嬉戏,这里成了人们夏天乘凉的好去处。
继续沿着这条马路向东大约行十分钟左右,就到了门头山脚下。我们拾级而上,不一会儿就来到山上。扑入眼帘的是那座古灯塔。它始建于明代初期。登塔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用圆形石质建造,上层有围栏无墙,用八根木柱支撑一块圆形的伞顶,伞顶中间有一球形体,可以用来放置照明灯;塔的西面有一扇红漆大门供认出入;背面是东门馆;东面是碑,碑上有蔡元培在岛上避难时题的词“出其东门,界尔照明。”绕过石碑是塔的正南面,这里也有一块碑,碑上记载了当时在门头山拍摄《渔光曲》取景时的详细资料。顺着《渔光曲》纪念碑再往下走,是一座世界上最小的跨海桥——海神桥。桥身上写有一首小诗:滔滔天门水,逶迤古城垣。谁说东门小,古今风流多。
沿原路返回,一直往上走,毋忘国耻四字醒然入目,它像一面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日本侵略中国的滔天罪行。“东门溺水千稳渡,古寺沉香万户禅。”这就是门头山的天门俺。穿过天门俺再往上,两挺军绿色的大炮像两位威武的战士守卫在那里。这里有城门,城门上有烽火台,站在这里向东眺望,只见海天相接,那蓝黄相间的海水逐渐被蓝色覆盖,慢慢地由东往西向我靠近。刹那间,整个海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金山闪闪,煞似壮观。一路往北,来到10余米高的妈祖像前。向西望去,港湾里白帆点点,彩旗飘飘,整个渔村尽收眼底。
欣赏着东门岛的风景,让我想起了情人王植三写的《东门竹枝词》:“逶迤山势自西来,谁把天门决荡开。浪起中流横石阃,天教雄险镇阴台。”这就是海之要冲的东门岛,这就是被誉为“浙海明珠”的东门岛,这就是我眷恋不忘的家乡——东门岛。
象山东门岛导游词2
“海天灵国一神岛,隙海巨镇老东门”这副楹联写于象山东门岛灯塔牌亭门柱上。简明扼要介绍了东门岛方位和概括。
虽说是农家乐,游览当地名胜也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一早就驱车前往东门岛,车行约三刻钟,一座橙红色圆弧型拱桥闯入眼帘,近前看到桥端书有“铜瓦门大桥”,过桥就是东门岛了。
被誉为“浙海明珠”的东门岛,位于象山半岛南端,与石浦隔港相望,东门岛门头岬角,巍立着一座10余米高的白色灯塔。稍有些航海行船常识的,都知道夜航海上灯塔何其重要,黑夜笼罩星光熹微,灯塔闪烁的光,犹如无边暗夜里的希望与光明,指引着航船前行。塔旁筑有塔碑亭,看了铭文得知,东门灯塔是宁波第一座民间自建的灯塔,由任筱和、任筱孚兄弟于1915年自掏腰包而造,后因失慎付之一炬;1919年两兄弟再次筹钱重建。灯塔另侧有三开间房,门头匾为“东门馆”,没开放,我透过窗窥视到蔡元培先生的题词“出其东门,介尔昭明”,如今已成为东门岛的名片,好几处石刻上都有这幅题词。
在灯塔平台下方,我看见了《渔光曲》电影拍摄地的纪念牌。据了解,1933年9月,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导演蔡楚生率演职员到象山石浦深入生活拍摄电影,著名音乐家聂耳作为《渔光曲》的配乐人员也在其中。他们深入到东门岛、火炉头等渔民茅棚区,体验渔民疾苦和了解海上作业情况,日出夜归,滞留月余,终于拍摄成了传世之作。1935年5月,《渔光曲》影片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有31个国家代表和影片参加的国际电影节,《渔光曲》获得了荣誉奖,成为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奖的影片。东海浩浩,涛声依旧,八十多年代来,《渔光曲》经久不衰仍在传唱。
沿灯塔台阶向上不远,一块上书“毋忘国耻”石碑特别酲目,我特意绕至碑后察看铭文。原来1940年4月间,侵华日军为攻占象山沿海多次发动作战行动,连无辜平民也不放过,丧心病狂狂轰乱炸。日军甚至出动战舰炮击海上渔船,一次就击毁沉没七艘渔船、三十七个东门岛渔民丧生。1998年象山政府立此警示碑作爱国主义教育园地。
顺石阶道兜兜转转,发现东门岛除了是个风景有名渔产丰盛的渔村还是个历史文化积淀较深的地方。岛上有着很多古迹遗物,如建于明初的妈祖庙,看上去很古老的城隍庙、王将军庙、东门庙,有宋、元、明三朝所筑卫寨城墙和烽火台,有近年修复的清代古炮台、蔡元培雕像和高十余米的海上女神妈祖立塑像。
东门岛一游收获颇丰,不枉此行。但又觉得古庙神象、城堡炮台各地皆有且大同小异,就不再详细描述,重点把别具一格他处没有的景点写入游记更能加深影响并方便回忆。行文就此结束。
象山东门岛导游词3
要走了,我依依不舍地看了这里最后一眼。想到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见,心里不禁想起了前天刚到这里的场景。
早上天下着小雨,有点微凉,我们就出发了。当闻到鱼腥味时,我们就知道目的地到了――东门岛实践学校。
安排好宿舍,我们就开始上第一节课:贝壳制作。我们按照老师详细讲解的步骤,挑好贝壳,开始制作贝壳兔子。没多久,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在我们手下栩栩如生,仿佛在调皮地向我们眨眼睛呢!
东门岛实践学校里的课程都是平时学校没上过的课,其中最好玩的就是蛋糕制作课了。我们小组有的人打奶油,有的打鸡蛋,有的在老师的帮助下调面粉装到纸杯里。在大家齐心协力下,我们终于把调配好的蛋糕胚子放进烤箱。大约过了15分钟,伴着提示音响起,浓浓的香味飘了出来。我们闻着这美妙的香味,心情大好,身体仿佛也变得轻飘飘的。老师把蛋糕搬出来了,我们做的蛋糕表面明显比别组的蛋糕黑,看着别组白白胖胖的蛋糕,相比之下我们的蛋糕就像是个非洲人。虽然蛋糕黑了点,但吃起来非常香。或许因为这是自己亲手做的缘故吧!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两天时间转瞬而逝。伴着酸酸的情绪,我在心里默默告别:再见,实践学校!再见,东门岛!
象山东门岛导游词4
东门岛是我们石浦渔港对面的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就像一座长满绿树的小山。
清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徐徐升起,像红色的盖章给东门岛印上了一个大红印。好象一幅美丽的图画。温和的阳光脱去了笼罩在东门岛的一层薄纱,露出了清新的绿色。美丽的东门岛从睡意朦胧中苏醒过来。
黄昏的东门岛另有一翻景色,淡红色的晚霞涌现出来,堆着微笑,露出了恬静的黄昏。
夜幕中的东门岛是静谥的,岛上亮着几盏星星似的灯光,镶嵌在黑色的山中.白天以为岛上不会住很多人,因为只看见几座零星的房屋.但从黑夜中亮起的点点灯火中,可以想象岛上还有不少人居住着。岛边的铜瓦门大桥更漂亮,如横放的竖琴。桥上的灯如珍珠项链一般。岛上的灯塔,明亮的灯光照射得很远。那是给渔船指引方向的指引灯。
岛上还有妈祖娘娘,是保佑渔民平安丰收的,还有很多奇景,比如跨海第一小桥,神龙悬岩等等。
东门岛,你深深地吸引着我。
象山东门岛导游词5
和风细雨的早晨,我们抛开一切烦恼,满怀激动迎接期盼已久的东门岛之行。老天似乎也喜欢这一刻,在我们即将出发的那一刻,止住了哭泣,微微露出笑脸。
车子开动了,春风轻抚脸庞,暖呼呼,甜兮兮。繁花树影就像老朋友在前面欢迎,又在身后目送,车厢里满是欢声笑语。忽然,一阵鱼腥味扑鼻而来,到石浦了!看来马上就要到东门岛了。车里经过铜瓦门大桥,那鲜红的钢架支柱一下让我们热血沸腾。透过车窗眺望远处波涛滚滚的大海上不计其数的钢制渔船整齐地排列在码头附近,一面面船旗迎风招展。
到了目的地,我们先去瞻仰二难先生墓。兄任筱和蓬头赤足,在东门岛种番薯糊口终老,弟任筱甫年老时去上海女儿任兰卿处度过余年。任氏兄弟以区区渔家之平民,怀利人之心,行济世之义,实在难能可贵。其至诚至义确是难乎其难。上世纪40年代,东门岛人特地为他们修建了“二难墓”,并在天妃宫塑像,以彰其高风亮节。真是“任氏著名声,难弟难兄,门头灯塔照山青,碧海风涛波浪阔,介尔昭明。举世仰高行,乡里深情,坟墓草木郁青青,喻氏碑铭垂万古,长伴英灵。”
接着我们又去参观妈祖庙。海上生涯,惊涛骇浪,出生入死,渔民祈求神灵庇佑便成习俗,所奉海神,即为妈祖。东门岛民世代业渔,奉妈祖若神明,相传她曾随父兄来东门,因此本地渔船出海遇风,祷之无不应,于是在官基山麓立祠塑像,按时致祭。我在心里默默地念着:谢谢您保佑渔船平安。
最后我们来到了陶艺教室。只见桌上摆着木板、转盘、刻刀、擀面杖等工具。我们依次坐下,认真听老师介绍制作陶艺的各种方法后,迫不及待地开始动工了。我先把陶土放在转盘上,接着用擀面杖把它擀成面饼状,再用双手把“面皮”围拢成饺子的形状,转呀转,我竟然发现手中的饺子越来越像一个大元宝。索性就将一些剩余的陶土揉成团粘在“饺子”的上面。哈!稍加整理,真变成一只大元宝了。我仔细端详一番,发现似乎还缺少些什么?我想到了,用刻刀在陶塑的前后两面各刻上一个大大的“财”字,嗯,我感到非常满意。
日落西山,一天的东门岛之行马上就要结束了,我将自己的脚印留在那里,将美好和快乐收藏。再见!石浦东门岛。
象山东门岛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