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曲阜三孔的导游词

2022-03-10 来源:步旅网

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山东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曲阜三孔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曲阜三孔导游词1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曲阜。曲阜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它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很高兴成为你们的导游。我会尽力为您提供满意的服务,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在参观“三空”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曲阜的概况。

曲阜位于山东中山区与山东西南平原交界处,北临泰山,南临沂蒙山,东临连邑县,西临黔楚平原。地势东高西低。四河和一河自东向西流。自古以来,就有“圣人门前的死水”的说法。产品丰富,景色宜人。李白,一位伟大的诗人,曾形容曲阜“笑死者意味着绝望的环境,风景是绿色的和蓝色的”。

曲阜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人类早期文明。在众多的古籍中,炎帝和邵武迁移到曲阜。黄帝出生在寿秋(曲阜以东8英里),顺在寿秋被记载为史记。可见,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三位皇帝和五位皇帝中有四位在曲阜留下了足迹。虽然这是一个传说,但并不是没有根据的。从境内保存的20多处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址中,我们仍能看到祖先征服自然的遗迹。曲阜最早见于礼记。东汉应县解释说:“鹿城的东边有赋,渭河有七八英里长,所以叫曲阜。”商朝初期,曲阜是商朝著名的属地,是商朝的重要属地。周朝时,曲阜是鲁国的首都,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当时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春秋时期,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座的形式。“三千弟子,七十二圣人”遍布全国,成为当时的教育中心。鲁国是曲阜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它在世界上被称为“礼仪之邦”。因此,山东省仍然使用“陆”作为其缩写。在公元前249年西汉鲁国的都城,秦朝属薛县,魏晋南北朝为鲁国所辖。隋炀帝十六年(596年),曲阜首次被命名为县。宋代改称咸源县,晋代恢复曲阜县的名称。1986年,县制撤销后,曲阜被称为曲阜市。它占地890平方公里,人口60多万。曲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主要有110处。其中,孔庙遗址、孔府遗址、孔林遗址、鲁国古城遗址等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三公”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曲阜三孔导游词2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注曲阜的文物和古迹,和国家分配超过3000万元的综合修复“三孔”。近年来,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曲阜先后开发并建造了一个新的旅游景点,如孔子六艺术城市,《论语》中柱花园,繁荣的华夏文化的城市,形成了一个人文和自然景观,将旧的和新的景点,反映出旅游资源的新模式,成为文化旅游景点,中国和外国游客渴望。

孔庙的第一个石头广场叫做“金生玉镇广场”。孟子曾经这样评价孔子。他说:“孔子被称为大师,大师,金嗓子,玉振。”“金声玉振”指的是演奏音乐的全过程,从敲钟开始,到敲石结束,是孔子对古代圣贤和圣贤的伟大成就的隐喻。在石头广场上方的莲花宝座上,有一只独角兽,名叫“辟邪”或“怒吼”

曲阜三孔导游词3

不知道您读没读过《论语》,那上面开篇有一句话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么我就以孔子这句名言,热烈地欢迎您来孔子故乡曲阜参观游览。下面,就由我陪同各位游览并进行导游服务,非常感谢您合作,并衷心地希望您对我工作多提出批评意见。

在来曲阜之前,许多朋友可能已对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了解,但也有朋友知道并不十分详细,现在,我就在进入景点之前,先把曲阜和孔子情况简要介绍一下。

曲阜位于中国山东省西南部,现有人中62万其中城区人口10万,面积约890平方公里。“曲阜”二字始见于《尔雅》一书,东汉应邵解释说: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12年,为了纪念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在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县,金太宗天会7年(公元1129年),又复名曲阜,沿用至今。曲阜是一个小城,然而,曲阜又是一座有着五千年文明史文化古城,在这片神圣而又古老土地上,中国远古传说中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这里留下了踪迹。据《史记》、《帝王世纪》等史书记载:“黄帝生于寿丘”,“少昊自穷桑登帝位,称都曲阜,崩葬云阳山”,现在曲阜城东8里,仍留下座金字塔式坟墓--少昊陵。中国有句俗话说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从这里,从黄河中下游向中原,向黄土高原迁徙过程,而我们母亲之河,黄河、长江,从黄土高原之上奔腾而下,一泻千里,最后汇入大海呢!中国还有句古话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圣人”,实际上,江北圣人几乎全出自曲阜。在中国封建时代,受到皇帝赐封圣人一共有6位,他们分别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元圣周公,头4位都出生在曲阜,后两位一位是孔子弟子,一位是封地在曲阜,周公后世33代曾在鲁国为国君,至今山东称鲁,即起于此。现在曲阜地上地下文物众多,文化灿烂,有国家级文物古迹4处,省级11处,市级100余处。1982年曲阜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曲阜“三孔”被联合国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由于曲阜对东方文化重要贡献,不少人称曲阜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东方麦加”。在这里,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奋,因为这里深扎着中华民族根,深扎着中国传统文化根。

曲阜三孔导游词4

各位朋友,在中国,在东方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土地上,你也许读不懂青铜器上铭文,也许不理解人头兽身表现什么,象征什么。但是,当你走进中国人民生活,行走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劳动创造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触到中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来儒家文化气息,你便能由此体验到中国人民与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和理想道德差异。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哪个层次去探究中华民族个性与品格,都不难发现儒家文化基因,在漫长历史演进过程中,儒家文化几乎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代名词。而儒家文化创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春秋时代鲁国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16岁时,母亲颜征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儿,开始了他在等级森严封建社会中独自谋生、学习和奋斗一生。

孔子少年发奋自学,勤而好问,青年时代便掌握了参与贵族政治必须熟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进而掌握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内容,为创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础。

孔子30岁设学授徒,开始了漫长教育生涯,他首开中国私人讲学、面向民众,提倡“有教无类”之风,成为中国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伟大教育家。

孔子51岁时,才做了中都县令,后来曾在鲁摄相事,然而时间不长,他便辞了官,离开鲁国开始了他长达14年周游列国之行。

孔子在68岁时回到鲁国,他把几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学和文献整理上,一直到死。孔子一生是颠沛流离,饱经忧患一生,是艰苦卓绝、激励奋发一生,是春风化雨,培育英才一生,是著书立说,济时救世一生。如今,他躯体虽已灰飞烟灭,但他思想,却潜入每个东方人心灵,他熔铸了中华民族个性和品格,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孔子还将引导着人类,跨向21世纪。

曲阜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很多,大部分与孔子和孔子文化有关。现在我们所在位置是曲阜明故城正南门外,城门北面是被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孔庙。城门正上方有“万仞宫墙”4个大字。“仞”是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8尺。据说,有人称赞孔子弟子子贡很有学问,子贡听说以后,就说:“人学问好比宫墙,我学问只有墙头这么高,人们一看便会看见墙内一切,而我老师孔子这道墙有数仞,不找到它门是不能看到墙内宗庙之美丽、房舍多种多样”。后人为表达对孔子敬仰,明代胡缵宗就写了“万仞宫墙”4个字镶在城门上,清代乾隆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对孔子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换上了自己写“万仞宫墙”4个大字。这就是“万仞宫墙”来历。

曲阜三孔导游词5

孔庙是后人为祭祀孔子而修建庙宇,始建于孔子死后第2年。面积有327.5亩,仿皇宫之制,分九进院落,左右对称排列,整个建筑群共有五殿、一阁、一坛、两庑、两堂、17座碑亭、54座门坊共466间,南北长约1公里。孔庙恢宏壮丽,面积之大,历史之久,保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筑史上唯一孤例。

孔庙大门东墙外面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刻,过去,任何官员至此,武官要下马,文官要下轿,以表示对孔子尊重。

孔庙第一座石坊叫“金声玉振坊”。孟子对孔子曾有过这样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全过程,以击钟开始,以击磐告终,比喻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石坊上面莲花宝座上各刻有一个独角怪兽称“辟邪”,也叫“朝天吼”,这是封建社会王爵府第才可使用饰物。

孔庙第一道门叫“棂星门”。“棂星”又名天田星,古人祭天,先要祭棂星。“棂星门”三个字为乾隆所书。“太和元气”坊同“金声玉振”坊差不多,题字为明代山东巡抚曾铣手书,赞颂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此院东西各有一座腰门,东边上书“德侔天地一样大,他学说古今来说都是最好”。这座门叫“圣时门”,由此住里,有博大精深、深不可测之感。“圣时”二字,取《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句,意思是说,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者。

过圣时门迎面小石桥,叫“璧水桥”,桥两侧偏南各有一座门,东门叫“快睹门”,是先睹为快意思,西门叫“仰高门”赞颂孔子学问十分高深。我们进入大门,称“弘道门”,这三个字取自《论语.卫星公》“人能弘道”句子,以此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汤和文武周公之“道”。这道门也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时孔庙大门。再往后是“大中门”,大中门是宋朝时期孔庙大门,原名叫“宫和门”,字意思与孔子中庸之道主张有关,由此门向南望去,一方面可以看到孔庙历史沿革,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孔庙不断扩大,这些建筑既有清代建筑,也有明代建筑,还有宋代建筑,它们建时代不同,工匠不同,但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构成一体。看孔庙建筑,同时可以看到一部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

这块碑立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因此也叫“成化碑”,它为明宪宗朱见深所立,碑高6米,宽2米多。这块碑特点是书法精湛,著称于世,并且碑文用论辩形式写成,在极力推崇孔子方面,可以说是之最。大家请看右上角,那上面写道:“联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无焉”,又说:“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暂缺”。这碑下面动物不是乌龟,叫__屭,是龙儿子,特别能负重,所以用来驮碑,有句话讲“龙生九子不成龙”,在孔庙内,龙和龙9个儿子,你都可以看到,当地老百姓常来这里抚摸这__屭,他们说:“摸摸__屭头,一辈子不犯愁,摸摸____,一辈子不生病”。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