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泥牛入海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他这一去,如同泥牛入海,再也没有回来。
2、他离家出走后,如同泥牛入海般,从此不见踪影。
3、我寄给她许多信,但都如泥牛入海,让我既痛苦又失望。
4、她只说要去臺北,却从此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5、他一去后便如泥牛入海,谁也没有得到过他的消息。
6、老王退休后,就像泥牛入海般消失了。
7、虽然发出了很多寻人啟事,但他就如泥牛入海般,至今仍是杳无音信。
8、他这次投资等于泥牛入海,肯定收不回来。
9、毕业后,有好几个同学如同泥牛入海,再也得不到他们的任何音信了。
10、他离家一年多了,竟然像泥牛入海,一点音信都没有。
11、她只说要去台北,却从此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12、一月又一月,孟姜女期待她的丈夫返来,却泥牛入海。
13、毕业后我到处寄应徵信,但就像泥牛入海般,毫无回音。
14、这篇稿子,原本以为泥牛入海,没希望了;想不到今天竟然被刊出来。
15、自然灾害如泥牛入海、世界和谐可放牛归马、中国股市将牛气冲天。
16、他按照退休老头的安排给王玉田写个条子,泥牛入海,杳如黄鹤。
17、虽然此奏如泥牛入海,再无下文,但御史们好歹出了口鸟气。
18、在某一时刻,一条倾斜的船倾覆了,那么德国将会与其共同泥牛入海。
19、许多专家和消费者都对厂家提意见,希望改进,但始终是泥牛入海,渺无声息。
20、虽然数家银行成功地从机构投资者与海外政府获得融资,得以提振资产负债表;但大多数此类投资都有如泥牛入海。
21、为什么要迷茫?总觉得我们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应,泥牛入海。总觉得我们离成功的殿堂很远很远,没有过尽千帆的翅膀,所以只得仓皇逃离。
22、虽然发出了很多寻人启事,但他就如泥牛入海般,至今仍是杳无音信。
23、为了创作该国少数族裔的一个故事,我曾要求得到每个党派中黑人数目的统计清单,但结果如同泥牛入海,渺无音讯。
24、她发现他已经走了,给他留下了一张条子。从此便如泥牛入海,没有得到过他的任何消息了。
25、所谓一个仙,就是该有此种世间万物入耳都如泥牛入海一般淡定的情绪。唐七公子。
26、毕业后我到处寄应征信,但就像泥牛入海般,毫无回音。
27、然后她的书稿要么在内部审查中被否掉了,要么在通过了第一次审查并被送到上级部门审查后,消失得如同"泥牛入海"一般。
28、他耗尽心思写的那些章节,传到了网上,都是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29、那人发觉自己轰出去的法力,如泥牛入海,消失不见,就知道是被吸走了,这一惊非同小可,连带自身的元气也像决堤的大河,流泄出去。
30、多年不见的老同乡寻名问姓地找上门了,老死不相往来的老同事寻亲觅友地登门拜访了,一去如泥牛入海的老同学也寻故访旧地上门作客了。
31、李清雪在一旁看到这副景象,气得火冒三丈,急忙上前推开赵月儿,却发现赵月儿如石雕一般沉重,无论使再大的力也如同泥牛入海一般推不动她分毫。
32、今天的情况跟往常一样,灵气汇入丹田之后如泥牛入海,绝对不会像简上说的那样,在丹田汇聚成混元之气候如臂使指。
33、他这次投资等于~,肯定收不回来。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