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拉肚子很严重一直拉水

2023-07-15 来源:步旅网
拉肚子很严重一直拉水什么原因

日常拉肚子拉水常见的病因有以下6种:

1、细菌感染

人们在食用了被大肠杆菌、沙门菌等细菌污染的食品,或饮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饮料后就可能发生肠炎或菌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拉肚子拉水、呕吐、里急后重、发热等症状。

2、病毒感染

人体通过食物或其他途径感染多种病毒后易引起病毒性腹泻,会出现腹痛、拉肚子拉水、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3、食物中毒

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摄食未煮熟的扁豆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其特点是:患者出现呕吐、拉肚子拉水、腹痛、发热等急性胃肠道症状。

4、饮食贪凉

很多人喜欢吃冷食,喝凉啤酒,结果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加快,引起拉肚子拉水。

5、消化不良

饮食无规律、进食过多、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由于胃动力不足导致食物在胃内滞留,引起腹胀、拉肚子拉水、恶心、呕吐、返酸、烧心、嗳气(打嗝)等症状。

6、着凉腹泻

人们睡觉时容易疏忽保暖,腹部很容易受凉,致使肠蠕动增加而导致拉肚子拉水。

大便水状是艾滋病初期吗

可能是艾滋病初期症状。

临床上艾滋病初期难以被发现,一般持续2—4周的时间,通常伴有以下症状:

1、持续广泛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腋和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肿大直径1厘米左右,坚硬、不痛、可移动,时间超过三个月。

2、数周以来不明原因发热和盗汗。

3、数周以来出现难以解释的严重疲乏。

4、食欲下降,两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原体重的10%。

5、数周以来出现不明原因的慢性腹泻,呈水样,每日10次以上。

6、气促、干咳数周。

7、皮肤、口腔出现平坦或隆起的粉红、紫红色大斑点,不痛不痒。

8、咽、喉部出现白膜。男性阴部出现鳞屑性斑,痒;女性肛门瘙痒、阴道痒、白带多按妇科病治疗久治不愈。

9、头痛、视线模糊查不出其他病因。

建议:当出现上面三个以上症状又有高危行为者,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拉肚子拉水是排毒减肥吗

不是。

很多人以为拉肚子就等于排毒,排毒就能减肥,殊不知,频繁腹泻排去的,是身体的水分和电解质,非但不能真正达到减肥的效果,反而会危害身体健康。严重的腹泻会导致高热、腹痛、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急性腹泻如果治疗不彻底,或延误治疗,还有可能引起慢性肠胃炎,导致慢性腹泻。

有些急于减肥的女性甚至还热衷于服用一些“排毒”产品。事实上,大多数所谓的“排毒”产品其本质都是刺激性泻药,是通过刺激肠道,加速其蠕动,从而使肠道的内容物快速通过肠道排出体外。在这种刺激下反复腹泻,会给肠道健康留下后患,需慎用!

经常大便水状是癌吗

可能跟以下癌症有关,需警惕:

1、肠癌:水便或便秘交替带血

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发生改变,是早期发现直结肠癌的重要指标。由于肿块及其分泌物刺激肠道,可使大小便规律的人突然变得大便次数频繁或明显减少,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早上起床后腹泻等,特别是同时伴有黏液血便、脓血便、便中带血呈鲜红色或果酱色等,或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无力时,要高度警惕。

2、胃癌:水便伴恶心、反酸

胃癌早期表现常与一般胃肠炎等难以区分,容易被人们忽视。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大便呈黑色,同时伴有食欲不振、体弱乏力,以及恶心、胃部灼热感、上腹隐痛或胀痛等症状时,要考虑肿瘤的可能。40岁上的中年人,或患有慢性消化道溃疡的人更要留意,及时做胃镜等排查。

3、肝癌:水便伴上腹部痛

有资料表明,50%左右的原发性肝癌在确诊前有腹泻的表现,每天2~20次不等,是由肿瘤引起消化吸收或分泌功能紊乱所致。因此,腹泻是肝癌不可忽视的症状之一,但无特异性。中老年人,特别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出现腹部右上方不适、肝区肿大、闷痛并逐渐加重,或食欲不振、逐渐消瘦者,要尽早到医院接受彩超、肝功、甲胎蛋白等检查。

4、胰腺癌:脂肪性水便

最多见的为食欲不振,其次有恶心、呕吐,可有腹泻或便秘甚至黑便,腹泻常常为脂肪泻。是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而致腹泻,通常脂肪泻为晚期的表现,但较罕见。

5、生长抑素瘤:水便

生长抑素瘤的患者可能同时存在糖尿病、胆石症、脂肪泻三联症表现,以及消化不良、胃酸过少、体重下降、腹痛或腹部肿块等症状。大多数生长抑素瘤患者腹泻次数3~10次/天,粪便恶臭,显微镜下可见大量脂肪球。

腹泻拉水怎么办1—2天:补充+饮食护理

一般来说患者拉肚子拉水,多半跟饮食不洁有关,如喝多了冷饮、水果等,通常持续的时间在1—2天左右,期间做好饮食护理工作,多喝水,吃白粥、面食等易消化的食物,不吃辛辣刺激、油腻高脂肪、寒凉性的东西基本就能自愈,无需立即用止痛止泻药。

2天以上:就医对症治疗

若是患者拉肚子拉水做好上述工作后,2天之后还未好转或伴有其他症状,如:便血、腹痛、呕吐、其他部位疼痛的,建议立即就医,可能跟某些疾病有关,需对症治疗才可恢复。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