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21
共10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20 04:39
县人以吃稀饭为习。吃干饭时常要喝汤。外出者常因吃不上稀饭或喝不上汤而食欲不振。常风稀饭有米汤、米羹、甜菜饭、米 、拌汤等。米羹尤为农民喜爱。本世纪80年代后,干饭和炒盘菜者渐多。
食物向以小米为主。80年代后,白面也成为主食,小米可做成软硬不等的白饭、闷饭、米羹、稠米羹、捞饭等。瓜闷饭是农家秋冬的常食 。捞饭配 汤被农民认为是既充饥又解渴的佳食。20世纪60年代前,妇女“坐月”只敢喝米汤。70年代后,思想渐。
多数人无食鱼、食鸡习惯。鸡多被外地人廉价购去。
县城一日三餐。有的农村日食四五顿。或早起吃昨天剩饭,或9点左右吃“饭时”饭。夏天午休后上地前常“贴晌”。冬天夜长第吃“夜作”。“夜作”通常为油食、面食、煎饼,家人围炉闲话,趣味盎然。
用萝卜或蔓菁秧腌制的酸菜和用豆叶制成的黑菜,为农民冬春主菜。黑菜专用来吃米羹饭,酸菜受农民喜爱,但长期沤置,难免变质。
四乡比较,东乡饭菜质量最高,且有喝酒饮茶之风。润城镇的喝酒、北留镇的饮茶居全县各乡镇之冠。这与当地抗战前外出经商人多有关。东乡的白馍、枣糕既白又大,味甜,干食酥脆。产核桃的横河、李圪塔和产椋子的驾岭、河北、台头、西交等地的油饼,中空外大,状似青蛙。产柿子的西乡和北乡的“圪连钻阴”(即用面裹柿饼之类再用油炸),香甜可口。还有用柿子、糠碾制成的糗片,作为配食,别有风味。
乡村多用油圪垛或面条待客。城内遇事请客用“火锅”菜和坐客。坐席第吃“十大碗”或“八大”碗,分别为“红烧肉”、“过油肉”、“肉九”、“糯米甜饭”、“江米丸”、“米粉肉”、“白菜汤”、“鸡蛋汤”等。富有的人家,讲究上两道或四道海菜。东乡坐席,多为“八八”、“六六”(即十六、十二碗)。最简单是四个盘子加一品锅,美其名日“一州四县”。
因食品单调、饭菜相混,县人平时吃饭不围桌而坐,多喜端饭而食。天气一暖和,多食于户外,或蹲或坐,边吃边聊。近来,县城居民渐养成上桌吃饭的习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1:47
山西饮食特点:
1、山西人喜食杂粮,干稀饭结合,主粮、杂粮调剂食用,花样很多,南北各异。晋北寒,喜食热量高的莜面、玉米、土豆。副食萝卜、豆腐、腌菜。忻州晋中以高粱、玉米、酸菜。晋南对小米饭、馒头、饼子有浓厚兴趣。
2、山西人“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盐份损失很大,山西过去吃饭少食蔬菜,全凭盐、醋相佐口味重,从生理上需要盐份,山西晋中人喜早上喝汤饭的特点,也是补充身体水份的原因之一。
晋南人吃饼,干食。山西人爱吃盐,醋习惯来历久已,同当地的水土特征、自然气候和多数人以杂粮为主的生活条件有关。贫乏的餐桌上,全靠盐、醋调味,艰苦的劳作之后靠盐补充身体,如山西林县地区现在仍然吃面以:盐、醋、酱油吃面。
3、山西人喜吃醋,醋用量很大,山西水碱性大,加上以杂粮如莜面、高粱、玉米、土豆等等高热、耐消化的食品,醋帮助消化,山西人被称为“老醯”,山西人无论面条、包子、饺子、馅饼、炒菜(大部分)都离不开醋。
否则,做出的饭不香。山区有的居民以酸汤代替酸菜的习惯,以前山西山区的百姓穷,买不起醋,只能以酸汤做菜。山西人家家要做醋,醋壶、盐并不离桌。
4、山西人喜欢吃咸菜,大部分自己腌,萝卜、豆角、大白菜等等都能腌,在山西吃咸菜是每个人都喜欢的,口味有酸,有咸的 ,口感较脆,山西人腌咸菜要用粗盐,据说粗盐腌制的好吃。
到目前,山西每到秋季有一段时间专供粗盐,山西一家人一顿饭吃下一两个大头菜是常有的事,咸菜到了冬季,春季是餐桌上主要的下饭菜。咸菜喜食口感较脆的,如将白萝卜切成条经晒制几天后,用盐、蒜籽一同腌,腌好用花椒油炝食,喜食辣椒的放点辣椒。口感脆有嚼头,蒜香味浓。
扩展资料:
位于黄河怀抱里的山西,由于自然的、社会的多种历史因素,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定位,形成了地域性的文化凝固,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山西饮食文化也有着自己的一定特色。
太原,晋中为主,兼收南北之长,选料精细,切配讲究,以咸为主,酸甜为辅,菜肴具有酥烂、香嫩、重油、重味的特点。山西面食最著名,品种多,吃法别致,风格各异,成品劲道,无不滑利爽口,余味浓长,山西面食可成宴,从头到尾不重样。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山西沁水湘峪古城“八八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面食文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3:05
选料精细,切配讲究,以咸为主,酸甜为辅,菜肴具有酥烂、香嫩、重油、重味的特点。山西面食最著名,品种多,吃法别致,风格各异,成品劲道,无不滑利爽口,余味浓长,山西面食可成宴,从头到尾不重样。
山西人对一些辛辣的葱、姜、蒜的用量相当可观,老百姓很喜欢吃,这是炒菜、炖肉必不可少的佐料,晋南人喜食辣椒。
山西人喜欢吃花椒油、凉菜、热炒、调馅都用花椒油调制。山西五台山的花椒,大红袍,质量很好。
山西人吃牛肉主要是酱牛肉和炖牛肉两种,要求肉类肥不能腻,瘦不能柴。
扩展资料
山西特色美食:
1、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的传统面食,也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其将面粉和成团块状,左手举面团,右手拿弧形刀,将面一片一片地削到开水锅内,煮熟后捞出,加入各种口味的臊子、调料食用,以山西大同刀削面最为著名。山西刀削面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
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在全国非常有名,是山西美食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
2、过油肉
过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传统菜肴,号称“三晋一味”,其起源有多种说法,各地的做法也不一。较著名的有大同、太原、阳泉、晋城过油肉。特色是多汤水,搭配刚出锅的大米饭一起吃堪称一绝。
过油肉起源于明代,原是山西阳泉平定古州给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太原一带民间,再逐渐传播至山西其他地区。此菜成菜要求: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十分美味。
3、平遥牛肉
平遥牛肉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食文化的精华之一,传统制作工艺独特,从生牛屠宰,生肉切割、腌渍、锅煮等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到用盐、用水以至加工的节气时令等,都十分讲究。所产牛肉,色泽红润,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醇香可口,营养丰富,具有扶胃健脾之功效。
平遥牛肉加工的手工技艺全面继承了“老字号”的传统。不加色素,其色红润,不用作料,绵香可口。在加工工序上,从一头牛的筛选到出肉,皆为古法,味道绝美,是三晋大地上的美味佳肴,非常好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特色小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4:40
饮食特点
山西人喜食杂粮,干饭稀饭结合,主粮杂粮调剂,花样多,南北风味各异。晋北地区寒冷,喜食含热量较高的莜面、山药蛋、玉米等,副食佐以萝卜、豆腐及腌菜。忻州晋中大部分地区则以高粱、玉米为主食,腌制咸菜、酸菜佐餐。晋南大部分地区喜食饼子、干馍,晋东南人则对小米饭有着浓厚的兴趣。
饮食习惯
1、日常饮食习惯
山西大部分地区为一日三餐制,个别地方如阳城等地有一日吃五六顿饭的。冬闲日短时节,一般改为两餐,称“一老晌”。民间称一餐饭叫“一顿饭”。早饭为“早晌饭”,午饭叫“晌午饭”、“后晌饭”,晚饭叫“夜饭”。一般做重体力活时在三餐之间有饼类食品加餐称为“犒晌”,老百姓也叫“搬的吃”。晋中早饭大多以稀饭里加玉米面,俗称“煮疙瘩”,用小菜佐餐;晋东南一带,早饭多食小米稠饭加凉菜丝。午饭比较丰盛,吃面条、饼子、馍头,加上土豆、粉条、白菜烩菜及腌菜。晚饭也多备有汤类杂锅饭,和子饭面食等,但不讲究多吃。晋南的开水白馍就辣椒,又是极有风味的饭食。
春冬寒季,晋北人吃饭总喜盘腿围坐在热炕头上,主妇坐锅头掌勺盛饭,给男人、孩子们吃好,自己拣剩下的随便吃点,俗叫:“做在人前、吃在人后”。吃完一碗饭如若把筷子横架在碗上就表示吃饱了,如筷子放旁边或拿在手中,就是没吃饱。
一些农村在夏秋暖和时节,有站街吃饭的习惯。各家各户盛一大碗饭走出院门,或站蹲门口,或到街中碾盘上、大树下,聊天吃饭两不误,趣闻笑谈、家长里短得以交流。如在农忙收割、打场时,多有手提黑陶饭罐送饭到田间的习惯。如路途较远无法送饭,便带点干粮和干菜临时充饥,谓之“打饥儿”。
2、礼仪往来饮食惯制
山西人平时吃饭较节俭,但有客人来,必然竭尽家力热情招待。多置饭桌摆饭,客人坐上席位,主人相陪,一般要以新碗新筷给客人用,饭前多饮酒助兴。上菜家贫者二凉一热、四凉一热、四凉四热;富裕者六六、八八、十全席、双十席,上火锅。主人暖酒后,双手执壶为客斟满酒,叫做“茶七饭八酒十分”。客人要以手护盅杯表示致谢:“我自己来、我自己来,你先来。”主人举杯劝酒,客人轻抿一点,以示礼貌。席间主人频频指点、调换菜盘位置,热情劝饭。客人要讲究吃一口菜放一次筷子,若连续大吃会被视为“没风水”,“少礼失教”。酒未喝完绝不吃饭。过去中食为白馍、饺子、油糕。馍馍搁盘子里端上,放在客人面前。客人吃好后把筷子搁碗上稍稍往前一推,以示吃饱了。饭后以茶相待。
走亲访友,必备自制的白馍等食品,忌带双数。主人不全留,走时回赠自家食品或土特产品。
红白喜筵,饮食规矩更为讲究。分普席与*,娘家姑舅姨表亲戚为上宾,上宾不到不能开饭。酒壶、酒盅、筷子要先于其他人而摆好。坐次依右为上,依尊长秩序安置。旧时方桌安坐三面留下一面不兴坐满。如婚礼、乔迁、得子、店面开张,庆功、祝寿、团聚、接风等,讲究猜拳行令,豪饮尽醉。过去,老者们划拳轻缓文雅,如吟如唱、颂词华美朴实。酒行至*,主人依次与每位客人同干一杯,叫“打通关”。
请人吃饭要事先发帖或上门口头邀请,俗叫:“安人”,特殊贵客,要在饭前冉去请接一次。
大部分农家在做完婚嫁喜筵,要分送左邻右舍吃食,以便增进情谊。
3、信仰饮食制
供神祭祖,不得供吃剩的食品。要有专门的供器,多供奉干粮和菜肴、果品,不供汤类。供神多为单数,祭祖需是双数,一般为四。平时改善生活吃些可口饭菜时,要先供灶神,过年还要供枣山、米捞饭等,取一年中米面成山之庆的意思。晋北一带上坟祭祖,食品总以篮子提,要用盘子端;上供不用手提要用筷子夹。祭酒忌泼,要洒成一圈。求子、还愿、祈雨、敬土神、向神求药等,均以白馍成双数相供。
特殊食制,一种是买卖房院土地,成交后请甲乙双方及中证人一起签约,买主宴请卖主之家族长老、地产四邻、证人、书写人,宴席上宣读契约,如均无异议,便欢而散,称为“吃割舌”。另一种是年轻人学武侠豪士风度,临时凑在一起下馆子饮酒吃喝,末了花销大家分摊,称为“打平伙”。
怀胎坐月子是妇女毕生最不寻常的经历,除其它生活方面的禁忌和规律外,在饮食方面有着严格的制约,诸如怀孕期不食兔肉恐生豁嘴,不食驴肉恐超期不生,不食生姜恐生六指。生了小孩称为“坐月子”,饮食上以米汤和咸菜馍头为主,多餐少食,不主张吃稠饭和干食,不主食油腥肉类,说是怕堵了奶眼不下奶。
日常饮食
1、蒸制食品
山西人的主食一般是以蒸食为主。玉米面窝头是最普遍的主食,有发面窝头和死面窝头。过去,贫苦人家吃糠窝窝、草籽窝窝、杂合面窝窝,能吃上玉米面窝窝已算是中等人家了。晋南、晋中一带产麦区则多吃馒头,有的要在中间夹裹枣、豆、菜等。馒头分花卷、刀切馍、和圆馍等,而最有意思的当属霍县一带的各种造型馍馍,佛手、果类等等,诱人食欲大增。杂粮蒸食的有:荞面窝窝、莜面推窝窝、高粱面鱼鱼、高粱面窝窝、莜面角角、红面角角、金银卷,玉米面白面相裹的蒸食,、发糕、包了、蒸饼、稍梅、蒸合捞、块垒,山药块垒、榆钱块垒、莜面小米块垒、槐花、葫萝卜叶子块垒等多种,。
做莜面推窝子,又叫拷老老,是山西晋北、晋中、吕梁一带家庭主妇的拿手戏。只见她们将一大块热水和好的面团放于手背上,夹于中指食指中间,放置光洁石板一块,随手一拐、手托一推、食指一挑一卷,筋薄透亮的一个个拷老老便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笼中,急火蒸10来分钟出锅后,浇上羊肉蘑菇臊子或葱油盐醋等,软筋适口、浓香不绝。
高粱面鱼鱼在晋北的忻州、定襄、五台、原平、代县一带是家常饭。主妇们将和好的面挤成枣样人小的四、五个剂子,两手同时从大案两头搓起,随着手腕上银镯‘咣啷、咣啷”的磕击声,四五尾摆动的细若香头的小鱼摆尾延伸,听之有声、看之有趣,蒸好浇上汤菜食之,又是绝佳美味。若是时间紧,来不及搓鱼,便捏成很薄的红面壳壳。要么掰成块加菜拌食、要么切条,用鸡蛋、酸菜炒食,同样令人垂涎。过去村里孩子玩饿了,取一个红面壳壳,在里边倒一点盐醋,滴一点食油,从边卜掰一块醮点盐醋吃,吃到最后,盐醋、壳壳来个一口香,老百姓叫“油盐醮窝窝”。
晋北山区老乡用精白的荞面和起,在手掌上握捻成寸许大小的形同海螺样的荞面窝窝,浇上羊肉蘑菇臊子,更是令人食之难忘的风味小吃。
用高粱面、莜面包上萝卜、土豆、韭菜、羊肉等,捏成半月形角角,是农家粗粮细做的饭食。定襄一带还有在玉米灌浆尚未老熟时,剥下颗粒磨成浆,加调味置玉米皮上,一块块摆入笼中蒸好,食之香嫩可口,是独特的一种地方小吃,俗名叫“玉米尖尖”。
2、煮制食品
山西的煮制食品极为丰富,因其制作方便,又可汤菜结合,方便实惠,因此深受青睐。
面条类有扯面、龙须面、刀削面、转盘剔尖、刀拨面、河捞面、柳叶面、撅片、抿面、切面等。老百姓的一般饮食,隔三交五要吃顿面食,叫吃“酸咸饭”。把玉米面、江面加入榆皮面擀成面条,晋北叫“圪瘩子”,长治叫玉米面拨子,放镲板和抿床上抿成条状下火锅中叫“擦擦子”、“抿圪斗”,“抿须须”。用河捞床压制下锅谓之“喝河捞”。过去白面少,除大型节日外,只有招待贵客时才吃。所以,以白面包裹玉米面吃顿“金裹银”面条,便算上乘饭了。
山西的刀削面名扬海内外,与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削面选用瓦形钢刀。只见大师傅们托起揉好的面团,站好优美的姿势,刀舞间面条如流星落地,鱼跳龙门,削出的面条又细、又薄、又长。山西风陵渡饭店有位李子元师傅的刀削面被誉为“燕钻窝、凤脱巢”。太原钟楼街饭店的飞刀手孟玉祥师傅,二十秒能削出114刀。更有甚者,相传过去在北京比武,一位民间能手,在光头上垫一块净布,把面顶在头顶卜,双手持刀,左右开弓,快削如飞,削出的面条片片相挠,依次落入七、八步外的茶壶口中,成为京华奇谈。
山西刀削面具有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消化等特点,加之随到随削,简易方便,是深得人们喜爱的食点。
看一次拉面可以说比吃上一顿还痛快。太原的宋国胜师傅拿三斤面团在案上轻揉数下,而后抖动双臂,左通右转,转眼间面条腾空飞舞、似玉带乘风,一分多钟时间拉伸十二扣,拉出细若银丝的四千零九十二根面条,直惊得人目瞪口呆,拍案叫绝。
拉面拉七扣为大拉面,九扣以上便为龙须面。在晋南一带民间人们将和好的面条分成一二两的小块,随时拉伸入锅,宽薄软筋,称为小扯面。
把和成半流质的面团盛放在盘子里拍平均匀,一手执一铁筷,一手转动盘子,沿边剔面下锅,浇卤食之,是流行晋中、太原一带的名吃:“转盘剔尖”。
刀拨面是把和好的面压成半公分左右厚度,切成五寸宽大片,叠放四、五层,置锅过条案上,双手执对柄切刀,起刀拨面下锅,啪啪有声,刀闪面飞,甚为壮观。
除这些面条类的汤类食品外,还有很多各具特色、别有风味的手工煮食,如猫耳朵、小撅片、捻鱼、豆面流尖、拌汤、煮圪瘩。包馅煮食有饺子、馄饨等。这些又根据地方不同,或用白面、豆面,或用莜面、红面、玉米面,且又多与各种瓜菜同锅煮食,真是盛一碗饭,稀的、稠的、脆的、绵的什么都有,丰富多样。农家喜欢吃这类“混锅”饭。其吃法,一种是葱油调味炝锅,与汤面同吃;一种是面熟后再加易煮菠菜放入椒盐酱醋调味,叫“腾汤面”;再一种就是把面捞入碗中浇卤,称为干搭面;也有将煮出的面再卜油锅加菜、蛋、肉煎炒面食的,叫“炒面”。
小米稀饭、玉米圪糁稠饭、玉米面糊糊、油面茶、红豆南瓜饭、黄豆面、撒子饭、瓜菜稀饭等都是农村极普遍的辅助饭食。根据地方条件不同,随手制作,既富营养又简便适口。
3、煎烤类食品
煎烤类食品统称为饼子,既可作正餐主食,又可作出门干粮。
煎饼,一种为葱花煎饼,稀面加葱花调味碾薄,或调成糊状,置煎锅内摊匀,白面,红面等均可制作。另一种是将玉米面发酵后成糊状,以勺舀倒到特制的铁鏊上,熟后又折起来,晋北也有用高粱面做的、叫“摊糊儿”或“摊折饼”,把高粱面加榆皮面糊调匀,流在大锅内刷匀,熟后折起切成条加菜拌食,叫“煎锅”,十分好吃。
过去晋北人爱吃玉米面锅贴,做法是:大锅盛水少量,烧热,把发酵好的玉米面拍成圆饼依次沿锅贴满一圈,封锅烧火。这种饼子贴锅一面焦黄蹦脆。向外一面绵软香甜。
无论是油香筋口的肉菜馅饼,还是稣软可口的火烧油旋饼,或是外筋用嫩的煎饺子,亦或是焖面、焖饼、焖面鱼,都是大众的日常食品。
4、炸制食品
二月二晋南人要吃麻花,谓之食龙骨,有甜、咸之分。现在已是较普遍的食品。
山西大面积的丘陵半坡地,较适宜抗旱性强的黍子生长。黍子去皮糠成黄米可做粥,包粽子,磨成面粉做油糕吃最为讲究。人们寻常不吃油糕,只有在生日、祝寿、婚嫁、丧礼、待客、盖房时才吃。少量做糕只需把糕面捏成窝窝,蒸熟后揉好,分剂油炸便可;大量做糕一般采取撒蒸办法,即把面放一大容器中,拌成略干的面块垒,蒸圈放在大锅上,将缝隙封严,底笼先铺一层面团蒸熟,然后揭开锅,一边加火,一边往笼中撒湿面,那里冒气往那里撒。边撒边熟,一锅能蒸近二百斤的糕面,撒完只需盖锅十来分钟,便成面团。面团出笼时如同激战那样紧张,手脚麻利的主妇们手醮凉水,用碱水,以极快的速度插入粘烫的糕面中,拖下一块往抹了水的大案上一摔,再蘸一把凉水,揣揉成一光溜的面团后,挤成剂子,包上红糖、枣泥等,入油锅一炸,外脆里软,筋绵香甜的油糕便做成了。炸好的油糕放在瓦盆中,瓦盆一般放在炕头上,随吃随拿。
在盂县、定襄等地,每至腊月还要用糕面加玉米面炸成一种叫油布袋的在正月里待客用。
5、副食蔬菜
山西人的饮食习惯是重主食、轻副食。但是遇年节婚丧、迎亲待客,副食品便成为主角,至今尤甚。主要的副食品是猪肉、牛肉、羊肉、鸡蛋、豆腐、粉条以及鸡、兔、鱼等。
平常人们不吃肉,在岁时节令总要买猪肉,俗称“割肉”。过年时,多有人家杀一口自养的猪,有的送亲戚后,自己享用,有的卖一部分后自己吃大部分。红烧肉、酱肘子一般是大户人家的吃法,小户人家把肉炒好放在阴晾处,烩菜时放一点,权当解馋调味。牛肉多是吃炖肉、凉片肉或制馅。切凉牛肉片做下酒菜,是宴席上不可少的佳肴。羊肉是农村的主要肉食,每到冬天,家家炖羊肉,羊肉饺子、羊肉包子很常见。晋西北炖羊肉为待客的上等菜。鸡蛋可单炒,也可配蒜苗、韭菜、金针、葱花、香椿、西红柿、肉片等同炒;亦可荷包、整煮、甩花做场、制卤、腌制成蛋等。农家利用剩汤剩饭、粮食的皮糠,喂养三、五只母鸡,攒下鸡蛋,一来换个零钱置购日常零杂,二来以备有客或探病、探亲时用。
豆腐是农家的常用食品,大多是自己磨了豆浆做。炸、烧、炒、烩、炖各有千秋,是物美价廉的大众副食。
粉条有绿豆粉、粮食粉、山药粉、红薯粉等不同淀粉制作的宽粉条、细粉条、粉丝等等。制做粉条的地方称为“粉坊”,把泡好的粮食、豆类磨成浆,滤过粉渣制成淀粉,再加白矾成半流质。水烧开,漏粉师傅执起葫芦制成的漏飘,盛湿粉端上锅口,一边转动,一边用手磕击瓢沿,湿粉成线状流入锅中,漏粉师傅要通过控制瓢的高低,来掌握粉条的粗细、匀称。一般农家也可用河捞床压制山药粉丝。
民间极少吃整鸡、整兔之类,都要斩开炖了加其它配菜吃或撕肉丝凉拌。鱼,过去除河畔湖畔居民外,一般少有食用。现在,逢年过节婚丧宴筵都要买条鱼,取富贵有余之意。
蔬菜全省以白萝卜、红萝卜、白菜、茴子白、茄子、西葫芦、豆角、山药蛋、西红柿、辣椒、芥菜、菠菜、芹菜、莲菜、南瓜、蒜苔等为通用菜。
时鲜菜到上市后,城里居民可随买随吃、蒸煮煎炒随意而作,配以芝麻、葱花、蒜泥、芫荽、韭菜等,讲实惠顺口,不管是否好看。
块茎类的秋菜如白萝卜、土豆、白菜、红萝卜等,既可烩、渍、拌、煮做鲜菜,又可腌制各种小菜、咸菜、酸菜、酱菜、制干菜,这些腌制的菜是各地的主要过冬菜。
6、腌菜和干菜
腌菜和干菜是过去春天冬天的农家常用菜。山西的腌菜干菜风味独特,花样繁多。
每年秋菜上场,除一部分大白菜、土豆、白萝卜、红萝卜下窖贮存外,忻州、太原一带的“烂咸菜”是将萝卜叶子、芥菜、葑菜叶子等洗净,开水一焯放入瓮,加盐、花椒、茴香等佐料,叶子上面放一块压菜石。经发酵后,便成了清淡可口的酸菜。一些地方还把咸菜经切丝、蒸、晒、焐等工艺,制成多种多样的风味小菜,随吃随取,十分方便。象长治甜丝菜、平定豆叶菜、定襄老咸菜、太原酱菜等都是斐声三晋的名产。
干菜大多由新鲜蔬菜经日光晒后而成,如干豆腐片、长治萝卜黄菜、茄子干、南瓜干、干豆角、雪里蕻。干菜最有名的是五台山的台蘑、中条山的猴头、大同的黄花菜和管涔山的银盘蘑。
台蘑亦称香蘑,生长在海拔三千米的山顶上,承云中雨露、藉山林草丛肥沃的植被,特别名贵。银盘蘑,生产于管涔山自然森林,从根部到顶冠均为乳白色,干后呈乳*,肉肥油大、芳香四溢、营养价值居野蘑之首。
在中条山的原始森林区内,人们常可在栎、柞、桦、胡桃等阔叶树的腐木和立木上采集到成双成对生长在一起的大型真菌——猴头。猴头以其肉嫩味鲜、营养丰富和极高的药用价值与鱼翅、海参、熊掌并称为中国菜肴四珍。中条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成为驰名的猴头产地。无论烧、扒、炖、制汤,无不脆嫩香醇、鲜美无比。
驰名中外的大同黄花菜,又叫金针,古名萱草,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于含苞未放时采回,蒸熟晒干,便成黄花干菜,作为配菜与肉相炒,或制汤起味,鲜美香浓。很多地方春季采摘香椿叶腌渍成干菜,四季食用,也别有风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6:31
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几十种,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到了厨师手里,更被做的花样翻新,目不暇接,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据查,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面、刀拨面、拨鱼、剔尖、河捞、猫耳朵、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多种,名目繁多,让人目不暇接。
“到山西旅游不尝面食,就等于没到山西。”山西面食文化传统,独树一帜,又博采众长,故海内外早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的说法。东到娘子关,西到黄河边,南到风陵渡,北到雁门关,一般家庭妇女都能以面食为原料加工数种面食;许多山西汉子有时在客人面前也会显露一手面食“绝”活呢。真诚地欢迎海内外的朋友来山西做客,尝一尝山西的面食,一饱口福。追问还有吗??多些好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8:39
当然是以面食为主了,不过现在交通便利了,山西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禁忌和爱好,可以说普通的都行。对了,山西人爱吃醋,经常饭菜里加的醋超多。追问具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1:04
以面食为主,馒头和各种各样的面,还有山西人爱喝山西老陈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3:45
By the group, but the. Does anyone actually the.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6:43
选料精细,切配讲究,以咸为主,酸甜为辅,菜肴具有酥烂、香嫩、重油、重味的特点。山西面食最著名,品种多,吃法别致,风格各异,成品劲道,无不滑利爽口,余味浓长,山西面食可成宴,从头到尾不重样。
山西人对一些辛辣的葱、姜、蒜的用量相当可观,老百姓很喜欢吃,这是炒菜、炖肉必不可少的佐料,晋南人喜食辣椒。
山西人喜欢吃花椒油、凉菜、热炒、调馅都用花椒油调制。山西五台山的花椒,大红袍,质量很好。
山西人吃牛肉主要是酱牛肉和炖牛肉两种,要求肉类肥不能腻,瘦不能柴。
扩展资料
山西特色美食:
1、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的传统面食,也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其将面粉和成团块状,左手举面团,右手拿弧形刀,将面一片一片地削到开水锅内,煮熟后捞出,加入各种口味的臊子、调料食用,以山西大同刀削面最为著名。山西刀削面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
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在全国非常有名,是山西美食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
2、过油肉
过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传统菜肴,号称“三晋一味”,其起源有多种说法,各地的做法也不一。较著名的有大同、太原、阳泉、晋城过油肉。特色是多汤水,搭配刚出锅的大米饭一起吃堪称一绝。
过油肉起源于明代,原是山西阳泉平定古州给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太原一带民间,再逐渐传播至山西其他地区。此菜成菜要求: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十分美味。
3、平遥牛肉
平遥牛肉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食文化的精华之一,传统制作工艺独特,从生牛屠宰,生肉切割、腌渍、锅煮等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到用盐、用水以至加工的节气时令等,都十分讲究。所产牛肉,色泽红润,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醇香可口,营养丰富,具有扶胃健脾之功效。
平遥牛肉加工的手工技艺全面继承了“老字号”的传统。不加色素,其色红润,不用作料,绵香可口。在加工工序上,从一头牛的筛选到出肉,皆为古法,味道绝美,是三晋大地上的美味佳肴,非常好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特色小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9:58
吃面,各种面食,不仅仅是面条,馒头等,吃面食配上卤肉可以说是美味,也可以掌握住卤肉技术,开个熟食店是很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