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48
共1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8-30 19:19
1、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通过活动,学生列出简单随机现象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感受随机现象的可能性大小并作出定性描述。
2、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学生列出简单随机现象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随机现象的可能性大小并作出定性描述。
4、激趣导入
在联欢会中,你都表演过什么节目?(唱歌,小品等),在这个班级里也要开展联欢会,要以抽签的形式抽取要表演的节目,3张卡片上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你觉得小明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小明可能会抽到唱歌;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板书:可能
小明抽到了跳舞,接下来小丽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呢?(小丽可能会抽到唱歌,还有可能抽到朗诵。)
小丽不可能抽到什么呢?(跳舞)为什么?(小明抽到了跳舞)板书:不可能
小丽抽到了朗诵,那小雪一定会抽到什么?(唱歌)板书:一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5、自主·合作·探究
【问】出示6张图片,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可能”、
“不可能”、“一定”来描述。(学生积极表达)
出示图片,进行选择“花一定是香的。”“花可能是香的。”“花不可能是香的。”(学生选择可能,并说出原因。)出示花的味道是臭味的花,拓展课外知识。
6、小组合作摸棋子。
盒子中有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每个小组的盒子里装的棋子数是一样的,小组4人或6人轮流摸一个棋子后进行记录,再放回去摇匀,重复20次。
根据屏幕要求进行小组合作。
学生进行板书汇报。根据板书的表格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进行猜测、验证自己的发现,总结:盒子里黑棋数量多于白棋数量,则摸出黑棋的可能性大,摸出白棋的可能性小。
7、学生练习
要使摸出数字“1”的可能性最大,数字“5”的可能性最小,卡片上会是什么数字?请你在下面的7张卡片上填一填。
8、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的收获以及你的疑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13:20
《标准》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将统计与概率作为数学教育的四个领域之一,这样的编排体系在以往的数学大纲中是没有的,也足以说明它在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往的教材只有统计,没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推测、判断、解决问题等,新课程中除了有以上的内容外,还新增了概率和可能性、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但在现今的数学教学中,关于本领域的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粗浅谈谈:
一、“统计与概率”教学内容的编排特色
1、起步早:从低年级开始,每册都安排了相应的内容,
2、分布广:除了安排专门的单元来学习外,有的单元还有提前渗透,如:一年级上册的《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7页练习五的第2、3、5题数一数有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圆、圆柱等,向学生渗透统计知识思想,本册还没有正式接触统计的知识,一年级下册才正式接触。
3、融入其他领域中:如三年级下册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中,教材以统计图表的形式呈现条件和问题,如第27页第6题和第34页第8题等。
4、改变学习方式:五年级上册第99页图 踢球跳棋 谁先开始怎样公平?
5、给足空间:四年级上册第99页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有意识设置空白处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表示,进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过渡到复式条形统计图,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6、体现统计的价值:了解身边的现象进一步作出判断和预测。抛硬币、摸球、玩转盘,让学生有充分的体验,在操作中感受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来推测、判断事物发生的可能性。
二、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备课难度较大
统计与概率领域是数学新课程中增加篇幅较大的一个内容,教师几乎没有教这个内容的经验,加上一些教师自身就缺乏统计与概率的专业知识,教材培训力度不够,致使在理解、把握教材上花费很多时间,备课有难度也就在所难免。
2、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课堂活动难以组织
(1)统计的课堂活动:收集数据、统计、填表、绘图。时间多、活动太多、影响完成任务。
(2)概率游戏环节太多(无非是掷硬币、摸彩球、玩转盘这些活动),这些活动难以控制,因此教学概率比统计难度更大。(需要指导每个学生)
3、学习素材比较适合城市
小学数学教材在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素材选取上对于农村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够,使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时需要更多的加工,以达到联系农村实际使学生更容易学习的目的。
三、“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策略
1、统计教学的教学策略
统计教学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并对图进行分析,受到国情教育;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获得一些信息,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在教学中,要达到以上教学目的,我觉得以下几点很重要。
(1)现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使他们感到数学有趣。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课前我先出示一个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个病人能出院吗?你从图上能了解到什么?这副图告诉我们折线统计图的什么特点和作用?通过这样一种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形式,让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也是充分的,本来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了。
(2)导自主探究,学会绘制图表。
在引导观察图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画法,因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些特点,教师在适时提出问题点拨,完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了绘制图表的方法。
(3)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应用数学知识改造客观世界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学数学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学用结合,学于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我教完折线统计图知识后,布置一道实践作业,要学生统计一周的气温变化情况,再绘制成折线统计图。这样不仅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4)加强学生对统计量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小学阶段学生一共要掌握三种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教学当中要使学生理解统计量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方法;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所以在教学当中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和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内容,教科书在选材上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掷沙包、跳远、跳绳等活动,都是学生几乎天天参与的游戏,可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也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从中让学生充分感受、体会所学知识的含义,为深刻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中位数》时,教者注意结合学生已经很熟悉的平均数,对比教学,以帮助学生分清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使他们明白:平均数主要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中位数则更好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
2、概率的教学策略
1、通过大量活动来获得对实践可能性的体验
如五年级上册的《统计与可能性》中的例1的抛硬币试验和例2 的击鼓传花游戏等,都是从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这个角度说明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提出判断游戏公平性的方法就是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2、通过游戏活动来引导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如三年级上册的《可能性》的例1学生摸棋子的试验,使学生在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则是不确定的。
3.通过让学生设计方案去体验事件的可能性。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从熟悉的游戏、活动中寻找题材,先探究这些游戏、活动的规则是否对比赛各方都公平,如果不公平,则根据等可能性思想,对游戏的规则进行矫正,或重新制定,直到使其满足公平性。
4.数据处理和呈现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结合课例:抛硬币(例1)来就明)
四、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牢记统计教学的正确价值取向;
★看成一种策略:让学生自主产生统计的需要。
★亲历一种过程: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
★学会一种眼光:从统计的角度看生活。(统计的眼光不是教出来的,需要在实践中发现、培养。)
2、情境要真实,贴近生活
(1)情境要真实,贴近生活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学生最喜欢的水果"、"最喜欢的课外书"、"最喜欢的体育运动"等情境。
(2)教学情境要连贯
一节统计与概率课,要避免过多情境堆积,否则会使得统计过程不清晰、不落实、不完整,让学生从始至终体验统计的过程,把一个情境用足、用透。
3、教师设计的数学活动必须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活动
数学活动不仅仅是指操作性、具体化、游戏性的活动,更重要的是指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数学探索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也就是数学思维的活动。(结合本次教研活动“例1”来说明)
4、统计与概率的活动主体是谁?
不管是教学统计,还是教学概率,往往需要做实验,那么实验的主体是谁?学生在其中该充当怎样的角色呢?
有一些“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设有学生操作这一环节,但只是在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只是在执行老师的一个个指令,而不是一种真正自觉的行为。这样的实验缺乏主动性、探究性,思维含量不高。真正的以学生为主题,有效的操作,是需要老师设置认知冲突、预留思维空间,更多的是在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维活动,很好地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的思想,才能更充分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责编:黄毕年)